分享

冷暖自知——14种不良情绪辨识

 iirii 2022-01-06

情绪,我们经常提到与之相关的词有心情、脾气、性格、态度等等。简单地说,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伴有客观生理反应,是一种内在需求的社会表达。现代研究认为情绪有五个方面的要素构成认知、身体反应、感受、表达、行为的倾向。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心理康复门诊田国华

不良情绪对人的健康影响研究很多,不再赘述。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岛,都是家庭、社会环境中的一份子,积极情绪、健康生活可以给周围的人、环境以积极的影响,也是对亲人、朋友、同事的最好的恩泽和礼物,所以觉察、识别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状态呢?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14种不良情绪,供大家参考。如果你经常受到有以下情绪困扰,建议去看心理医生,症状清单如下:

1.焦虑——对日常生活琐事过度和持久的不安、担心, 这些事件指向未来的和不确定的,涉及健康、安全、工作、人际关系等等,比如担心自己和家人患病、甚至意外死亡,担心交通事故、小孩发生意外,担心工作上的失误、被辞退,担心被冷淡、人际关系恶化等等。

2.抑郁——没有原因的心烦、高兴不起来、情绪低沉,自觉兴趣索然,无精打采,精力不足不愿活动。青少年会出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现象。

3.强迫——内容多种多样,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如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碰到脏的东西会不会得病、生怕自己控不住跳楼等,反复检查、洗手等。

4.怨恨——对他人强烈不满或仇恨的情绪反应,是潜藏心中隐忍未发的怒意。之所以隐忍不发,可能不具备发泄报复的能力。医学证实,并且处于怨恨中的人,个体消化、内分泌系统等受到影响,容易引发植物神经紊乱等生理疾病。

5.愤怒——当愿望不能实现或行动受挫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或对社会现象以及他人遭遇的极度反感引发的情绪。愤怒被看作一种原始的情绪,它在动物身上是与求生、争夺食物和配偶等行为联系着的。

6.惊恐——突然发生强烈不适,可有胸闷、气透不过来的感觉、心悸、出汗、胃不适、颤抖、手足发麻、濒死感、要发疯或失去控制感。还有一些人在某些特殊情境如拥挤人群、商店、公共车辆中发作。

7.委屈——指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里难过。付出很多,对别人很好,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8. 内疚——内疚是指对一件事情或某个人心里感到惭愧不安的情绪体验。健康的内疚感会提醒人们照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调整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生活;过多的内疚感会使人长期生活在压力、紧张和痛苦中,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

9.嫉妒——见不得别人好的一种情绪体验。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不怀好意的冷嘲热讽或散布谣言、打小报告,甚至以打击、伤害对方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10.敌意——极度的感觉过敏,广泛猜疑,将他人无意的、甚至是友好的行为误解成与自己作对;遇事不顺就向别人发泄,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权利”或“利益”。

11.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12.压抑——受到挫折后,个体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到潜意识之中,或者主动忘记自己的不幸与痛苦,轻松地迎接再次的考验,从而避免焦虑、紧张和冲突,解除心理压力。

13.沉溺于往事——整天想着别人对自己的不好、伤害,想过去不开心的事情,难以自拔。不断找人诉说,一遍遍地重复几个典型的事件,借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委屈。

14.无聊——无聊感来自于空虚,而空虚是人在生活中缺乏目标,无法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中得到充实感和价值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一般情况下,无聊与空虚感是偶尔有的,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感觉则是失常的前兆。英国心理学家发现“无聊感强烈”者与感觉充实者相比,因心脏病或中风致死的可能性高出2.5倍,无聊可能是个“折寿”心理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