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自信就在管教的细节里

 静听涛声依旧 2022-01-06

很多家长会纳闷,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自信呢?同时也会羡慕,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自信满满呢?

个中原因固然复杂,但是,不得不说,还是与父母日常家教中的细节有关。

大家都知道那句广为传播的话——“细节决定成败”,其实,我还想说的是,家庭教育中的细节,体现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也会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

我们还是通过一个案例中的细节来看看家长是怎么影响孩子培养自信的。

先来看这样的话家长有没有说过:

“不要怕,很简单(一点都不难),你试一试”。

为了鼓励孩子去做他们怕做不好的事情,许多家长一般都会这样和孩子说。

这句话的问题在哪呢?

鼓励孩子尝试没有错,家长的意思是想让孩子不要怕。但是,你说“很简单”“不算难”这样的话会带来什么效果呢?或者说,这样给孩子什么样的心理暗示呢?

不用说,孩子去做了,会有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

如果孩子做成功了,那就证明家长说对了——很简单啊,也就意味着孩子只是完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孩子就很难从做成这件事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也难以因此树立更多自信。

这还不是损失最大的。

一旦失败了,不仅证明了家长的话不可信,减弱了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挫败感会很强烈——“这么简单的事情我都做不好,我真是太不争气了(太笨了)。”

如果家长这个时候再火上浇油,说些泄气的话,或者自己马上代替孩子去完成这件事,三下五除二,家长在孩子面前显示的强势,会让孩子的自卑感更强。

那么,现在我们来换个说法,把“太简单了”,换成“这不太容易”,或者“这可能有点难”,如果怕孩子有畏难情绪,可以加上一句:“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有收获。”

这样说会有什么效果呢?

如果孩子做事成功了,那么他的成就感或者叫自我效能感就会提升,会增强自己做事的信心,因为,“面对难事我也能做好”。

即使孩子失败了,他也会知道自己是在比较难的事情上没有做好,挫败感就没那么强,甚至几乎没有多少挫败感。

如果在这样说的前提下,家长再加上恰当的鼓励,那效果会更好。

比如孩子成功了,家长可以说:“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也看到了你的能力,相信你以后还会做的更好。”

但是,不可以简单说“你就是厉害,你很聪明,你很棒。”这会带来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以为可以不用多努力就会做成功一件事,因为我很聪明啊。或者,以后会让孩子因为担心“让别人以为自己不聪明”,而不敢去大胆尝试结果不确定的较难的事情。

如果孩子失败了,家长可以这样引导孩子,“每个人的能力都是逐步培养的,没有谁一下子就那么厉害,你暂时做不到,可以总结一下原因,今后再多加训练或者多想办法。”

我知道说到这里,很多家长会提出一个问题:

“难道我们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说比较难吗?”

“这会不会让孩子感觉家长有些虚伪啊?”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很多事情在家长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很多孩子第一次去做一件事,大多都是比较难的。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的难度,况且,一般来说,孩子缺乏经验时都会自然生发惧怕的心理,这些都会给做事增加障碍。

当然,在这个事情上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家长在孩子尝试做这件事情遇到难处时,要忍住自己想包办的冲动,尤其是孩子在那里挣扎,甚至想放弃时,家长更要明白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

这个时候,我们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启示:比如:

“从这个地方入手会不会好一些?”

“有时候,这样做可能效果更好?”

注意,这里的细节是,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用“也许更好些”来提示孩子,即使没做好,孩子也不会有过多挫败感。

类似以上这些细节,家长如何把握呢?

其实就是两个字——尊重。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努力,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当我们不去轻易否定孩子做的事情时,就是尊重了孩子的努力;当我们不直接代替孩子,或者不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那就是尊重了孩子的独立性。

所以,教育孩子,从细节入手,要做好细节,还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