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居“口挡”在井店抓住几个偷核桃小孩,马大嫂前去解救反把自己“搭进去了”——《太行脚夫》第17集

 爱旅游的寒江 2022-01-06

编者按:傅岩伟先生的长篇文化小说《太行脚夫》,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示了民国初年太行山区广阔的生活图景,堪称“民国市井风俗画、太行清明上河图”。

有声小说《太行脚夫》往期精彩内容:(点击集数阅读或者收听)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七集       第八集       第九集   

第十集       第十一集    第十二集

第十三集    第十四集    第十五集

第十六集    第十七集    第十八集

第17集
就在笨老大他们在武安打短工的时候,马车嫂空空的院子里,长的青草都淹过门槛了。就在这时候,衣衫褴褛,身形枯槁的马车嫂回来了。虽然是村里的男人们不敢近前,只在远处偷看,上年纪的老太太也讲些鄙弃的话。但村里的小姐妹们却象功臣一样地迎接她,帮她整理院子,修理炉灶,打扫房间,整理衣服被褥。反正就是缺啥给啥,把她安置的妥妥的。大家这才知道。那伙军队把她抢走之后,没多久就在夜里遭到了袭击。挟持她的团长顾不上她,自个儿跑了,她藏进老乡的柴禾垛里,呆到第二天黑夜才敢出来。
马车嫂回来了,村里的男人们都敬而远之。但有一个不是井店人,但在井店村打工的男人,勇敢地向她递过来了“橄榄枝”。可细说来,也是马车嫂自个儿送上门的……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庄稼长高了,核桃上仁儿了,柿树上个别有毛病的柿子也提前红了软了。嘴馋的小孩儿们难免会偷偷摸摸地躲在“青纱帐”里剜个核桃,啃个萝卜之类的,要是再够几个熟透的软柿子一吃,那是再美不过了。谁没过过小时候,这种事谁敢说自己没干过。不过运气不好的话,被“口挡”,又叫“看青的”,那伙人逮住是要罚款的。这是井店村上千年来形成的规矩。
几千年封建社会形成了“皇权不下县”的治理方式,乡村几千年的乡绅治理虽然是有许多弊端,但也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乡规民约。为了防止老百姓采青,规定了不到白露不能打桃核,不到霜降不能摘柿子,不到立冬不能树下搂叶子、上山割柴草。庄户人在地里干活儿,顺便够几个软柿子是常事。但这也规定了一个人一次只能带回家5个,多拿了是要罚款的。这些乡规民约由谁来监督执行呢?这就是看靑的,因为他们老在村口挡着人检查,所以老百姓又叫他们“口挡”。这些口挡在村里是“狠人”一般的存在,对违规的乡亲扣留和动用私刑是家常便饭。
“口挡”是个得罪人的活儿,一般人还真干不了,本村人更是拉不下面子,没法干。这差使就只能请外村人来干。在我们涉县找看口挡的人还真不难,有一个口挡专业村就是宇庄沟里的安居村,这个村少田没地的庄户人祖祖辈辈都干这个,慢慢就摸出了门道,积累了经验,越干越好,赶干越精,出了名。井店这么个大村,自然请的也是正牌的“安居口挡”。住井店这帮安居口挡是一老两小三个人,都姓柴。老的乡亲们叫他“老干柴”;胖点的年轻口挡大家叫他“大捆柴”;瘦的自然就叫“小捆柴”了。这大捆柴人长得富态、白净,又能说会道,常给人们讲些他老家的趣闻逸事。讲得多了,乡亲们的口语中就多了些关于“安居家”的口头禅。象“安居家打狼差一麦籽儿”、“安居家站耢高头生活儿”、“安居家娶媳妇正好碰上丈母娘出嫁闺女”等等不一而足。
话说这天,口挡把两个在地里偷剜核桃的小孩儿抓到了大庙上。一个是大哭子的儿子黑小,一个是蔫二的姑家的小表弟丑小。俩小孩儿在地里够了40个核桃,剜开吃了30个。这时候,60个核桃瓢儿和10个青核桃都摆桌子上,两个小家伙委缩在门边不让回家。天擦黑儿了,也不见家长来交罚款领人。老干柴坐在凳子上叭嗒、叭塔地吸着早烟;小捆柴在灶台口上用火镰敲着燧石“哐哐”作响,飞溅的火星引燃了火棉,火棉又点着了炉膛的柴火;大捆柴抓着一截麻杆准备引火点灯。

“还真当回事了!这么晚了也不让回家,你们管饭吗?”随着话音,马车嫂登上了大庙。
“哎呀呀!还真是马车嫂呀!”大捆柴举着点着火的麻杆在马车嫂面前照了照,惊喜地大叫一声。
“不是我是谁呀?罚款的事随后再说,孩子我先领走了啊!”说着拉起俩小孩儿就要走。
老干柴端着烟袋挡在了面前:“事儿不能这么办!罚款总得缴点吧!要领走总得找个保人吧!”
“罚款没有!保人我当了……”马车嫂想拨开老干柴走人,可老干柴可不是她一个女人家能拨拉开的。马车嫂急了:“给脸不要是吧?……”接着马车嫂的嘴象连珠炮一样响了起来:“财主家儿媳发孩子爱吃青皮核桃,谁不知道?后门粪堆上的一堆青窠篓儿,你去数啊?大户家里要蒸软柿子窝头,你有没有擓着篮子给人家送?你别忘了,前年举人弟弟把中午地里做饭烧半截的柴带回家,你罚人家被骂,把人家吊了一绳,举人让你们沿街放鞭炮赔礼道歉……”马车嫂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老干柴鼻子骂道:“恁爷儿们那点浓水谁不知道啊!欺软怕硬,吃里扒外,受苦人养着你们几个白眼狼,就知道刻薄老实庄户人……”
这时候,大捆柴出来打圆场了。他一手举着已点着的皮油灯,一手拿着仍未熄灭的麻杆,侧身挤到了两个人中间,屁股还贴着马车嫂的身体往后撅了撅。“算了!算了!二叔!马车嫂的面子不能不给,闹兵灾,四大先生都要求人家呢?”一边说,一边转着身体,身后的一只手把马车嫂拨拉到下大庙的坡口。
马车嫂趁势噔噔噔几步就拉着孩子们下了坡,还不忘扭头喊一声“干柴叔!活泛点儿吧!挣了你的工钱不就得了!”
这时候高举麻杆儿火把的大捆柴,丢下忿忿不平的老干柴,几步就跳下台阶,追马车嫂去了:“慢点走!我给你们照个亮!”
到大庙坡底下,大捆柴让俩小孩儿先回去,说有事和马车嫂商量。结果这一商量,就出事了,出大事了!
要知出了什么事?请看第18集——
作者简介:傅岩伟,男,1956年生人,涉县井店人。1971年高中肄业后务农8年。1979年考入邯郸师专,1981年之后,从事过教学、行政和党务工作。曾主笔编撰《涉县教育志》、《涉县基层党组织工作手册》等书籍。现退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