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军专栏】酒中有真意,我今一辨之——《饮酒》课堂实录

 傻丫头oq9h5f23 2022-01-06

酒中有真意,我今一辨之


图片
图片

《饮酒》课堂实录

01


图片

陶子爱酒

图片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陶渊明已经远去,而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读陶渊明?这个问题,我们学完了最后回答。



#屏显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陶渊明?

图片


师:说说你了解的陶渊明。

生:陶渊明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被称为五柳先生。

师:被称为还是自称为?

生:自称为。

师:这是不一样的。屋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就自称为五柳先生,这是一种随意和洒脱。

生:他和谢灵运一起,开创了一个什么什么诗派。

生:田园诗派。

师:谢灵运开创的是山水诗派,陶渊明开创的是田园诗派。

生:开山鼻祖啊。

生:他当了县令,不久就辞官回家了。

生:陶渊明很爱喝酒。把家里的粮食都拿出酿酒喝。

师:有多爱呢?看看——



#屏显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图片


师:他去当县令,就是因为可以拥有一百亩公田。他本来打算把所有的田都用来种酿酒的高粱,在妻子的哀求下,才用50亩来种吃饭的粮食。

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也说明他爱喝酒。

师:陶渊明的确爱喝酒,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酒鬼,而是和李白一样,喝了酒就写诗,一写下诗,就成为杰作。比如《饮酒》二十首。陶渊明在《饮酒》组诗的序言里,介绍了这一组诗诞生的过程。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屏显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图片


生:陶渊明喝酒都是独自喝的。

生:他写这些诗都是自娱自乐,写得很率真很随意。

生:他写这些诗,没有什么目的,以为欢笑尔。

师:也就是说,他不是为了追求文学上的地位,而是为了和自己对话。按理来说,《饮酒》应该要写什么内容?

生:写他自己的想法,酒后吐真言。

生:写自己饮酒的心情、乐趣、喝酒时的样子。

师:比如像李白这样——



#屏显






月下独酌(节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图片


师:《饮酒》组诗中,写得最雅致而且流传最广的是第五首。在中国,只要读过书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一首诗的。我们来读一读。



#屏显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图片


师:这首诗里面,有没有最接近酒后那种醉醺醺、飘飘然、特别惬意的状态的诗句或者词语?

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者自问自答,特别坦诚,特别愉快。

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那种喝酒之后,半醉半醒的状态,有话说不出来,也不想说。

师:显然,陶渊明的醉,不是烂醉如泥。如果是烂醉,就不能写诗了,只能——

生:只能打鼾了。

生:应该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课文的注释是淡泊闲适的意思。陶渊明喝了酒,就忘记了人世间的烦恼,变得很洒脱了。

师:就飘飘然、欣欣然了。悠然,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哦。



#屏显






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欲辨已忘言

图片


师:你们很棒,把这首诗里面最重要的三句话找出来了。而且,每一句话里,又有一个最重要的词语,请标记。陶渊明喝醉了酒,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我们可没有醉啊!这节课,我们姑且慎思之,明辨之。

02


图片

辨“心远”之远

图片

师:先看前四句。



#屏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图片


师:你是如何理解这四句的?

生:陶渊明住在人世间简陋的屋子里,而身边没有车马的喧嚣声。他喝醉酒之后,自问自答,感觉自己的心境比较辽阔。

师:“辽阔”这个词语很好,这里,换成高远、悠远、辽远,更合适。嘉俊把这四句翻译了一遍,你们觉得满意吗?

生:他说陶渊明住在人世间,我觉得,这不是“人境”的意思。

师:与人世间相对应的,应该是天堂或者地域。这里,“人境”的意思应该是人来人往的地方,也就是说——

生:很热闹的地方。

师:也就是说,不是通常我们所认为的隐士可能隐居的地方,比如山里或者海上。住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无车马喧是什么意思?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陶渊明总说自己穷。他真有那么穷吗?陶渊明辞官回家以后,写了一组诗,《归园田居》。



#屏显






园田居

图片


师:这里,能不能写作“归田园居”?好像也对哦,因为他是——

生:田园诗人。

师:其实不可以,因为,这是一处房子的名称。陶渊明家里是有几处这样的房产的。陶渊明的穷,和穷人的穷,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看看他的家世。



#屏显






曾祖陶侃为晋大司马

祖父为武昌太守

父亲为安城太守

外祖父孟嘉为当朝杰出名士,藏书丰富

图片


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陶渊明是——

生:官二代。

生:官三代。官四代。

师:人家是官四代,而且还特别有学问。陶渊明家是当地最有名望的大族,虽然家道中落,但是,也绝不会到没有车马、无人拜访的地步呀。我了解到,刺史、太守啊,都和陶渊明是朋友、邻居。陶渊明料到我们会有疑惑,所以,他老老实实地告诉我们——

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师:这里有一个人称转换。

生:把自己当做了别人。

师:心远,是什么意思?

生:心灵远离了这个喧嚣的城市,去了一个安静的地方。

师:在自己的世界中徜徉。我们要解释一个概念——



#屏显






“远”是东晋玄学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

图片


师:远,在我们今天是一个距离概念,在陶渊明的时代,远是——

生:一种精神状态。



#屏显






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疏远的态度。

图片


师:你觉得陶渊明远离了什么?依次说。

生:官场。

生:名利。

生:复杂的人际关系。

生:世俗的自己。

师:心远,就是心远离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等等。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心远就是——

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师:用《与朱元思书》中的话来说,心远,就是——

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如此看来,车马喧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生:代表有钱人的世界。贵族社会。

师:古代能够坐车骑马的,都是当官的。车马喧是一个象征,代表一种为了权力、名利而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大家看这些句子——



#屏显






车如流水马如龙  

门前冷落车马稀

车水马龙  鲜衣怒马  轻裘肥马

图片


师:官僚社会最大的特点是,为了权力而勾心斗角。因为有了权力,就有了——

生:地位、财富。

师:而这个社会、这些东西,正是陶渊明在41岁那年,毅然决然离开的社会。所以,陶渊明的心远,是一种主动远离。因为心远,所以陶渊明归隐,没有像贾岛笔下那个“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隐者一样,隐居在深山老林;也没有像李白所幻想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去浪迹海上,而是——

生: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

师:只要心远,则处处都是田园。难怪有人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陶渊明主动远离了车马喧的官僚社会,靠近了田园。你看,这样的生活,多么美好——



#屏显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图片


03


图片

辨“悠然”之见

图片

师:这不是一首诗哦,是四首诗中的句子。这样的生活,在《饮酒》中,体现为——



#屏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图片


师:这种生活方式的本质是什么?

生:回归自然。

生:回归田园。

师:今天,我们说回归自然,就好像是去乡下住几天,或者去什么地方研学两天。我们一般把《饮酒》当一首田园诗来看,但是,这里面也包含着精微的哲理。陶渊明时代的回归自然,是一种怎样的概念呢?



#屏显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紧张的。东汉末年,人的意识开始觉醒,知识分子在努力探索与寻求人与自然相处的一体与和谐状态。陶渊明的诗,即是这种新的人生观和自然观的体现。

图片


师:我们昨天学了《苏州园林》,知道了园林建造的最初目的,是为了——

生: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状态。

师: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而是自陶渊明开始。仔细品读这四句,看看陶渊明是如何表现他与自然的和谐状态的。小组讨论一下。



#屏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图片


师:刚才个别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觉得“飞鸟相与还”最能够体现和谐之感。可是,几只鸟一起回来了,关陶渊明什么事情呢?

生:我们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学过,相与,就是一起的意思。我觉得,是陶渊明和鸟一起回来了。

师:陶渊明生出两只翅膀来了?别看老师问你傻问题,我的傻问题,是为了帮助你们打开智慧之门。这个问题,我们等一下讨论。我再问一个很傻的问题。陶渊明采菊,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插在花瓶里,观赏,做装饰。

生:泡酒喝。

生:泡茶喝。

师:哈哈,男生和女生的答案不一样啊。不过,还真让你们说对了。陶渊明采菊,既是一种审美方式,观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泡酒、泡茶。我们看看,还有一个你想不到的答案哦——



#屏显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陶渊明《和郭主簿》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在重阳节饮菊花酒,是古代重阳节的一种民间习俗,其寓意是强身健体求长寿。《本草纲目》记载:“九月九日采白菊花,名曰金精菊,取二斤,茯苓一斤,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日三服,或以炼过松脂和丸鸡子(鸡蛋)大,每服一丸。主头眩,久服令人好颜色,不老。”

图片


师:看屈原的《离骚》。

生:吃!

师:陶渊明为什么要种菊花,要吃菊花?我们读他的《和郭主簿》——

生: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师:陶渊明说菊花是——

生:霜下杰。凌霜傲霜。

师:陶渊明采菊,是要用来吃的。要么像屈原一样当饭菜吃,要么泡酒来喝,总而言之,东篱采菊,是不是很朴素,很自然,很田园?

生:是呀!

师:在这种朴素的、自然的田园劳作中,陶渊明悠然一抬头,目光与南山相会。陶渊明用了一个“见”字来写这种他与南山目光交会的状态。这个见字,用得怎么样呢?陶渊明的忠粉苏轼曾经这样说。



#屏显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词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索然矣。

——苏轼

图片


师:苏轼死忠粉到什么程度呢?他和陶诗,和了124首。陶渊明写一首,他和一首。所以,我们可以确定,他一定写了——

生:二十首《饮酒》。

师:有兴趣的去找来读一读。我们回来,索然,就是——

生:索然无味。

师:“见”和“望”的神气,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一用“望”字,就神气索然了呢。小组讨论。



#屏显






采菊东篱下,悠然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南山。

图片


生:望,是带有主观意愿地去看这个山;而见,是比较随意地去看。如果打比方的话,望就是买彩票一定要中奖;而见,就是偶然买彩票中了大奖。

师:哈哈,这个比喻好!

生:望,是一种长时间的凝视,说明他之前是知道南山在哪里,抬头是要刻意去寻找它;而见,是偶然的一抬头,瞥见了南山,是人与山的偶然相遇。

师:你不仅表达得准确,而且语言优美,用了对称句式。精彩!

生:我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来理解。望,组成“眺望”,是一种带有寻找意味的看。

师:我们来眺望一下远处看看,你的眼睛会有什么感觉?

生:瞳孔会放大,眼睛会很用力。看见,就是很随意的。

师:张文兮又给我们一种理解文章的方法,组词法。

生:我觉得,见是平视,望是仰视,用见,说明陶渊明和这个南山,在心理上是平等的,是一种自然的和谐的状态。

师:哈哈,孩子们,你们这个研究问题的水平,是大学生的水平啊。才惠又给我们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生:视角。

师:综合一下,望,是有目的、有方向、有所求、有意识的长时间的注视,如——



#屏显






举头明月,低头思故乡。

今夜月明人尽,不知秋思落谁家

图片


师:见,是无目的,无方向的,是心无所属的,是外界景物偶然进入眼帘、与个人心意的刹那交会。我又要提一个傻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悠然的,到底是陶渊明,还是南山呢?

生:都悠然。

师:按照古汉语的语法,悠然见南山,的确有两种理解:悠然地见到南山,或者,见到悠然的南山。也许,此时此刻,陶渊明和南山的感受,与李白和敬亭山的感受一样——

生: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师:辛弃说得更好——



#屏显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

图片


师:用辛弃疾的句式,陶渊明会怎么说?

生:我见南山多悠然,料南山见我应如是。

师:这种状态,就是我们说的——

生:和谐的状态。

生:一体的状态。

师:这个时候的陶渊明,已经不知道何处是我,何处是南山;而处处是我,处处是南山。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极力推崇的境界——

生:物我交融。

生:无我之境。

师:不错,连这个都有人知道。



#屏显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图片


师:陶渊明悠然之中所见的,除了南山,还有什么?

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师:为什么这里也很和谐呢?回想一下我们之前的问题。是陶渊明生出翅膀来了?学了七十二变?

生:陶渊明好像是一只鸟。

师: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

生:鸟好像是一只陶渊明。

师:哈哈,入戏太深。这个时候,陶渊明好像是鸟、云、雾,而鸟、云、雾也好像都是陶渊明。这就是浑然一体,物我交融啊。所以呀,这个词语用得真好——

生:相与。飞鸟相与还。

师:陶渊明在另外的诗歌中,也说过这样的话——



#屏显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图片


师:大家写下来,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这两句中,和“悠然”相似的词语是——

生:无心。

师:无心是不是没有心脏了?要学会问傻问题,通过傻问题,去抵达真相。无心,就是没有什么心?

生:功利心。

生:心机。

生:机心。

师:无心,就是无机心,无目的,无意志,无外求,就是和自然融为一体。在这悠然心境中,陶渊明更看清了自己的本心。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陶渊明的主要经历——



#屏显






29岁到42岁13年中,陶渊明五次出仕、四次归隐

首次出任州祭酒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约一年)

第二次出仕,入桓玄军幕  儒家思想中那种济世安民和成就功名之心使陶渊明迈出了重返仕途的一步。(约三年)

第三次出仕,任刘裕参军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约一年)

第四次出仕,任刘敬宣参军  被任命  (时间不长)

第五次出任彭泽县令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八十余天)

图片


师:读陶渊明的经历,那你发现了什么?

生:陶渊明不是一个坚定的人。

生:五次出仕,四次归隐。

师:我们发现,作为一个儒家知识分子,陶渊明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坚定的归隐者,他在出仕和归隐之中摇摆了13年,终于坚定地回归了田园和自然。悠然见南山的那一刻,陶渊明看见的,不仅是云雾缭绕的南山,回归山林的倦鸟,更是自己的本心啊。



#屏显






采菊东篱,悠然见心

图片


师:我们可以找另外的诗句来佐证他的明心见性。在刚刚归隐的作品《归园田居》中,陶渊明高兴地写道——



#屏显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图片


师:我们来读一读。他把自己这十三年的生活,叫着——

生:尘网,樊笼。回来就是回归自然。

师:在东篱采菊的陶渊明,在田园耕种的陶渊明,是挣脱了樊笼回归自然的陶渊明,也是陶渊明真正想要的自己。所以,对于陶渊明来说,悠然的本质是什么?回归自然的本质是什么?

生:要符合自己的本性。

生:性本爱丘山。

师:是身心合一,是物我合一,是陶渊明自己说的——



#屏显






但使愿无违。

图片


师:大家做笔记。我们希望,今天学习一首《饮酒》,是找到了一条通往陶渊明田园的路径,以后,你再遇见陶渊明,会觉得,这是一个熟悉的亲切的老朋友。

04


图片

辨“忘言”之忘

图片

师:那个采菊东篱的日子,陶渊明明白了人应该如何生活、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但是,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那么,陶渊明的忘言,是什么意思?

生:不知道要说什么。

生:要你自己去想。像叶圣陶《苏州园林》的结尾一样。

生:我不知道。

师:你也忘言了,是吧?

生:忘记了怎样表达。

师:或者说,怎样表达,都不对,都不能完全传达这种感受。

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种意味,一说来就变了。

师:你真棒!在庄子里,的确有这样的话,读一读——



#屏显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庄子·知北游》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

——《庄子·天道》

图片


师:大音希声,古人认为,语言具有遮蔽性,很多东西,比如大道,比如陶渊明的真意,比如后来的禅,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05



图片

“醉酒”之醒

图片

师:最后一个傻问题,陶渊明喝酒之后,是醉的还是醒的呢?

生:半醉半醒。

生:是醒的。身体是醉的,心是醒的。

师:现在,我们来回答最初的问题——



#屏显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陶渊明的诗?

今天,我们读陶渊明,是在读什么?

图片


师:是要像他一样去喝酒吗?去隐居田园吗?

生:应该不是。

生:向他学习,怎么生活。

师: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生活的时代。



#屏显






陶渊明的一生从东晋到南朝宋,再算上中间由桓玄建立的楚,总共经历了3个朝代,10个皇帝。他在世的那63年真可谓战乱不断、篡夺频仍的时代。

图片


师:处于政治的血雨腥风中,陶渊明只有两条路可走:



#屏显






要么,以救世济时之心,抛开个人的生死利害,积极地投身于政治漩涡之中,逞“逸四海”之猛志。

图片


师:陶渊明做过努力没有?

生:做过的,他出去当官几次。

师:是的,孩子们,我们要知道,陶渊明可是儒家知识分子呀。



#屏显






要么,远离是非之地,抛开对社会的价值关怀意向,把握住生命的有限性,在“独善”和“固穷”中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在自然中,在田园中,在诗和酒中,完成此生。

图片


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心灵觉醒了的知识分子,陶渊明最终选择了——

生:诗酒人生。

师:几百年后,他的忠粉苏轼说——



#屏显






诗酒趁年华

图片


师:所以,陶渊明对于我们最大的意义是,他要把劳苦的人生过程一种什么状态?

生:悠然的状态。

生:审美的状态。

师:陶渊明的生活,实用吗?不。他后面非常非常穷。家里发了一场大火以后,更加落魄。据说,他的几个儿子也非常不成器。可是,我们还是要读陶渊明,因为他提醒我们,在追名逐利的世界中,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可供选择,那就是我们的——

生:诗酒人生。

生:审美人生。

师:今天,我们有没有可能过这样一种人生?

生:恐怕没有。

师:但是,我们有没有这样一刻,心境是悠然的,恬淡的?

生:这是可以的。

师:我就常常有悠然的时候。那样的时刻,就是我们最接近陶渊明的时候。



#屏显






诗和酒,安放了陶渊明的身心!

陶渊明,安慰了我们的身和心!

图片


师:那一刻,就是你理解了陶渊明酒中的真意的时候;那一刻,一定特别安宁,特别美好。我们齐读,然后下课——



#屏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卢望军,女,长沙市怡雅中学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致力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本整合”和“文本解读”研究,出版个人专著《教育的温度》,湖南省首届教师文学奖·散文奖获得者。愿一直行走,不止步,追寻语文的海阔天空,和云淡风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