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宾虹当年的画,根本就没人买?

 llljjgg 2022-01-06

1930年6月,黄宾虹与沪上友人合影前排左起:经亨颐、黄宾虹、王一亭

黄宾虹其实并不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画家,他在上海生活近30年,伊始即以和洋人做古董生意而扬名海上;更出名的则是他鉴赏书画和古印玺的水平。我们如今在拍卖市场上,常见黄宾虹带上款人的作品,就是当年书画藏家或政要名流们索画所得。他20世纪30年代初到四川、两广、粤港之游的作品,有很多在拍卖市场上出现。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索画现象依然从不间断。

在黄宾虹40岁之前,已有人向他索画,譬如徽州学者汪福熙、篆刻家方文隽,甚至还有蒙古族亲王贡桑诺尔布。1943年傅雷为黄宾虹在上海策划“八秩纪念书画展”,作品销售得很好。

黄宾虹 山水四屏 安徽博物院藏

那么为何黄宾虹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世人重视?

一者黄宾虹生前卖画,先和买家谈谈笔墨情怀,若是不懂画的外行,是没有资格购买他的作品的。二者黄宾虹成熟作品数量少,一幅作品须耗时数天而成。迄今为止,除捐赠浙江省博物馆的一批无款作品之外,市场很难见其应酬作品,所以其作品流通数量确实也不多。三者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和政治环境不稳定有关。至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才出现春和景明、“百花齐放”的文艺环境。此时安徽成立了“黄宾虹艺术研究会”,1985年出版了《黄宾虹画集》。

其实早在1961年香港“中央印务馆”已出版《黄宾虹先生画集》,196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黄宾虹山水写生册页》,间接地说明了黄宾虹并不是一夜出名或隐没了后被挖掘出的画家,也非今日很多人认为的当年黄宾虹作品就是没人购买。

黄宾虹 春江渔舟 浙江省博物馆藏

欣赏黄宾虹的作品,需要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一定的笔墨理解基础,还需有文化、美学、哲学以及儒释道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说黄宾虹的画是给懂传统绘画的画家或国画评论家来欣赏的;尤其是融会贯通地理解并掌握黄宾虹的绘画理论和“五笔七墨”的创作观点,对于从事书画鉴赏的收藏者来说,基本就掌握了近现代画家作品中的笔墨技法和解决了真伪问题。

黄宾虹 拟古画稿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宾虹自幼临摹历代名家绘画,一以贯之为中锋用笔,有着一路披荆斩棘挥洒自如的自我笔性。他从开始就没有固定自己的画风和认可自己的作品,直至90岁做完白内障手术后,依然觉得没有成熟的满意作品。他用一生的时间和笔墨技法在尝试改造中国画,这种绘画精神,值得当代画家们传承并发扬光大。

黄宾虹 百合花 香港苏富比2015年春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