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失败的教育飞多久 每当有学生问我自己该报什么专业时,我就心寒寒的。 “你有什么兴趣没?” “没有!” “有自己觉得特别擅长的东西没?” “没有!” “对那门课最感兴趣?” “似乎对数学感兴趣些。” “其实我对心理学挺感兴趣的,就是我爸会不同意,觉得将来没地儿 就业,就是打工都地方去。” …… 为什么从小学高中12年的漫长岁月中,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 特长、职业倾向? 原因其实很简单,除了分数,教育不曾关注过学生本身,关注生命成 长的个体,关注过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过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心理成 长。直到他们除了问题我们才后悔不迭。 这样的错误,老师犯过,家长犯过,更多的根源却在教育体制。 家长说,我也知道这样逼孩子不好,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你不考个好 大学,就没个好工作,将来怎么养活自己? 家长无奈。 老师说,学生不出成绩,老师就没有办法向学校交待,我也知道这样 逼孩子们不好,但是不逼,怎么能出来成绩? 老师无奈。 学校也无奈,各种评比各种竞争各种赛,最后落脚点,肯定是成绩, 中考成绩,高考成绩,拿不出手,只有万劫不复。考好了,皆大欢喜, 考不好,万马齐喑。 但从没有谁问过:“孩子,这样学,你还好吗?” 学生几乎没有任何闲暇的时间来发展一下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学校尽 可能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提前了再提前,延后了再延后,能少放假 一天就绝不多放一天;家长尽可能延长学生在家学习的时间,晚上陪 着熬到一两点,中午匆匆吃过饭就要拿起书本才行,周末更是看得紧 紧的不让出去。 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社会上发生着什么,自然界有什么奇妙的现象,人 世间有什么悲喜;作业堆积如山,教辅资料摞满了书桌,一道一道的 练习题要从手下过去。他们那儿还有机会和时间去发展什么特长和爱 好,不接触社会,也不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职责……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考试书。 这样的教育,真的好吗? 顾远明教授说:我从事教育已经六十周年了,这当中有很多感触,我 感触最深的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但是,什 么叫爱,怎么爱?有些老师还不懂。他认为布置作业多就是爱,让孩 子上奥数班就是爱。其实这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要孩子很好滴 成长。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课不喜欢那个 课,就是因为他对这个没兴趣。没兴趣的原因很多,但关键还是老师 培养的问题。所以,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强迫学生学 习。 这一大段话,我全部地抄过来,就是想让我们自己好好地反思一下。 有些错误,作为家长和老师,我都犯过。 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每一个人的独特个 性构成了人类的丰富性、多样性,是人类精神文化的财富。德国哲学 家叔本华曾说:“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我们既 定的个性。因此,我们应该循着符合我们个性的方向,努力争取适合 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则一概避免。所以,必须选择与我们个性相配 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你要小草长成大树,要萝卜长成白菜,只会既得不到大树也毁了小草, 既得不到白菜也废了萝卜籽。 当一个高中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无法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 职业倾向,这是教育的失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