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破阅读理解的屏障——英语教学微信谈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教学研讨、践行与反思

第一次月考结束后,我利用一整天的时间抱着《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试卷的统计分析。

在阅读理解题部分,发现有两类题目类型是学生得数率最低的。一类是标题类题目,一类是推测类题目。标题类题目考查的是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推测是题目考查的是学生推理判断的能力。

怎么才能提升学生的这两种能力?是靠大量做题就能够解决的吗?

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大量做题并不见得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很多学生有过这样的反映,感觉整篇文章也读懂了,但就是做题的时候选不对。过去我也注意过这个问题,但总觉得是学生并没有真正读懂文章。

通过学习《教育目标分类学》,再仔细对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我感觉,问题还是出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抱着这个疑惑,我在《英语学习》杂志微信群和刘鹰英语教学微信群发出了讨论议题:如何提高学生主旨大意概括能力?如何提升学生根据文本的推测能力?

得到了群内教授、教研员、一线教师的热烈响应,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西北师大武和平教授更是直接给我发来了他自己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文章,供我参考。

以下是刘鹰英语教学微信群的讨论记录:

话题一:如何提高学生主旨大意概括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根据文本的推测能力?

--- 王国己  

以我对基础英语教育有限的了解,Self King提出的问题似乎是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普遍问题。主旨大意和推测类题目考察的不只是文字的理解,也包括了思维能力的考察。

                          ——刘鹰老师

我觉得应该把英文文章的结构把握好。告诉学生,除散文小说类文章外,其他类型的文章一般都有主题句(主题词),也就是整篇文章围绕写的重点。而主题句和每段的论点句是总分关系,每段论点和论据又是总分关系,具体到每一句话,主干和修饰成分也是总分关系。总分关系对应的就会有逻辑等价词甚至同义词的出现。让学生重点把握好主题句,论点句,态度句,中间句,以及段中间特殊的句子,如让步转折,对比,比较,因果等的位置即可。读文章主次分明,大意自然理解。而且要强调学生积极阅读,这样可以合理推测出后文会如何展开。
                                                               ——Felix
王老师

我认为阅读没那没多复杂的理论,自然输入多了就理解了中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在技巧上做文章,而不在兴趣和真功夫及学生习惯上解决问题。这是让学生走的最大的浪费!练好英语基本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开阔国际化视野是英语学习者的最终出路。英语思维的培养应该从词汇、文化和语感方面去培养,重点不在啥材料上面。
                                                                ——边强快越英语

   问题是很难找到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同等水平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语言能力远落后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很难找到吸引他们想继续阅读欲望的作品!首先要有前期阅读需求才能主动输入啊。练好英语基本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学习习惯、开阔国际化视野是英语学习者的最终出路。现在找不到学生们感兴趣的,对他们有吸引力的材料!学生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阅读,而不是主动兴趣驱动的阅读!如何让学生对英语产生真正兴趣,有些困难!我们是农村学校,孩子们对英语驱动力不强!如何激发他们乐学主动学,我们一直渴望能找到出路!
                                                                   ——陈维拉
 

学习语言是一个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兴趣当然很重要,但内容同样重要,离开内容,谈方法、技巧、文化等是没有意义的。阅读技巧可以适时点拨,但主要是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悟出规律及技巧。口头讲出技巧容易,但通过内容悟出技巧需要较深层次的思维过程。
                                                                   ——
何书利


大家都谈到内容理解、技巧、思维这些关键词,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我觉得理解文章内容是基础,而理解的难点又在于长句理解和段落综合理解。这里面应当包含思维和技巧训练。

                                                               ——王老师 

朗sir曾经给我微信谈论教学感悟。我征求了他的意见,转发到群里。 “刘老师,最近在网上听了几个您的讲座。很赞同您说的要高效能的教学。这也是我一直再追求的。 
我现在就不会总让学生做考试题。我会给他们找一些其他资料。比如新概念里的练习。朗文语法的原版教材。 坚决不做苦逼的教书匠。 特别赞同您说的不要以考带练”
                         
                                       ——刘鹰老师 

刘鹰老师:我们在毕业年级对阅读理解中的归纳主旨大意、判断意图、逻辑推理、推断词义都有专门的课程,但停留在技能方面。个人感觉阅读技巧不能靠悟。

英语学习需要区分基础学习阶段和应考阶段的。各阶段目标目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路径不同。我观察到很多老师就是让学生读、悟、自己归纳,学生们绕了好大弯也不得要领。
其实有的老师若没答案自己也不见得归纳准确。
                             
                                      ——LuCk 

   文体不同和命题方向不同解题方法也不同。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是真正的落实去读。
精读不精,泛读量不够句子都读不通,就不用谈使用技巧了。很多学生把文章读完不知道在写什么。概括不了中心思想。我觉得跟语文水平也有关系母语都不行就别说外语了。但是方法的掌握本身也需要练习。毕竟文章不是完全按一个套路写的。基础差的学生跟他讲方法,他也不能灵活使用。所以能读懂句子还是很关键

                                                                ——郎Sir                          


对于较复杂的文章,学生还不到理解归纳总结的年龄,没那阅历,比如鲁迅作品,不到30岁后很难理解,老师用自己的历练心智要求学生,严重错位了,这怎么能教好呢适当年龄读合适文章才合适。当然还有阅读习惯的培养,西方从小要求孩子大量阅读,形成了以此为乐的习性,傻子都能从阅读中找乐,我们讥讽书呆子。

             ——深圳刘心武/拼拼英语教育联盟 


学生有时候的想法是很奇特的文章内容要符合思维能力。不然现在的学生不爱读我倒是有个疑问,不知道如何让学生愿意读?
                                                                     ——郎sir


我们苦于没有合适的读物,有些思想内容匹配而语言难涩,有的语言合适而内容幼稚。
 

鸡汤文让学生感觉很假。我把阅读当作业布置,强制执行并坚持。学生养成习惯就好了每周检查,读到哪一页。不能保证个人阅读质量都好。学生读的不一样。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书读,一学期一本。只要读就好。
                       
                                            ——LuCk 

如何检查??如何避免学生敷衍?但是方法的掌握本身也需要练习。毕竟文章不是完全按一个套路写的。基础差的学生跟他讲方法,他也不能灵活使用。所以能读懂句子还是很关键。慢慢地能发现哪些学生敷衍,关注他,多问一些问题。现在的教辅大多都是以考代练。缺乏对阅读技能的专项训练。学生都做麻木了。
                                                                ——
朗sir    


  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有的问题涉及基本事实,有的涉及概括总结,有的涉及辩证思维,等等。这样的问题设计和考试是有所不同的,目的是引领学生阅读,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各类学习报都有一些很好的文章,也可以从网上搜索。
                                                                                                          ——
何书利

大家的发言都很深入,值得借鉴学习。我这几天尝试用从各位发言中所悟到的东西和自己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来开展教学,效果非常好。下面是板书之一,请指教。合二为一的,文章的outline和脑图。

                                                            ——王国己

                     ——刘鹰英语教学微信群

                        感谢各位老师的发言!

                              201510

可以看到,教授们老师们对英语教育的热情和深入研究的精神,确实令人非常感动。

综合《英语学习》杂志微信群的讨论和刘鹰英语教学微信群的讨论,结合我自己的思考,针对学生的实际,我采用了以下做法:将文章结构和思维导图相结合;将阅读笔记和解题步骤相结合;将写作思路看作(encoding),将阅读理解看作(decoding)进行双向解构,提升思维能力,找到阅读理解的钥匙。

譬如,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很快掌握并理解了文章,后面的问题回答起来就准确,轻松。

通过这样的分析,解构,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基于文本的推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也充分说明,网络研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