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来越不讲究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越来越不讲究

 王国己

端午节还没到,先营造一点节日的气氛,这也是一种讲究。

讲究其实就是文化。

现代人忙,做事匆匆忙忙,不大讲究了。有讲究,也多用在物质的讲究上,精神上讲究的少,文化内涵越来越浅薄。

端午节只剩下栓花绳、吃粽子,门上插柳枝了。

端午节,现在的说法,是为纪念屈原怒投汨罗江做楚国的效死忠臣。

其实过去的端午节,重点在辟邪。

《东京梦华录·端午》记载:自五月一日及端午节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粽子、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遮递相宴赏。

我们现在的习俗是娃娃们的胳膊腕儿上栓花绳子。花绳子,过去叫百索,用无色丝线编结,又叫长命缕。百索,长命缕,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钻到耳朵里也能变成良好的祝愿词。人们注重辟邪的一面,从销售的相关物品和门上放蒲叶、艾草之类就很明显,这些东西都是古人常用以辟邪的物品。

人们经过科学教养,当然不再迷信,辟邪一说也就慢慢淡化。其实古人用的这些东西确实有消毒杀菌的功效,无形之中也是辟邪,辟病邪,防病治病。

我固执地认为辟邪很有文化内涵。

端午节常用的物品可以开列出来让我们见识见识: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放一起切成碎末,拌上香药。做这些食物,还不得好一阵忙乎。忙乎就是在乎,在乎就是讲究,讲究就更入人心。

这些东西做好了,摆放在门口。现在的楼房门口,没法摆放,可以想象当年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这些物什的盛况,一字儿排开,散发着浓郁的香味,整个街道上被烘托出浓郁的节日气氛。五色水团、茶、酒用来招待客人。人来人往,迎客送客,好不热闹。

跟现在不一样,家家做了粽子,在自己家里一吃,就算过了端午了。讲究一些的人家会在门口插柳枝。但是柳枝却是很粗暴地从公园或马路边的树上折下来的。大约过去在街上卖柳的人,不会肆意攀折柳枝,而是细心地从自己的柳树上剪下来,拾掇好了,拿到街上卖的吧。

校园里竖了两块牌子介绍端午知识,字却难看的要死, “排版”也差劲,实在不够讲究。我们那个时候,作业本上写个名字,必定请写字好的同学小心仔细地写上去。这是讲究。

现在的人越来越不讲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