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随感9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自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三维目标之一维,情感成为教师节节书写进教学目标的必备内容。

情感是可教的吗?发出这样疑惑的,不止少数人。

一方面,既然是教学目标,可教性就成为题中之义,似乎无需多言。但有人在权威的地位上告诉你必须爱与必须恨,它确实就能够稳固地扎根在人的内心?

另一方面,情感作为内在情绪的在场,跟意志与意愿紧密相关,与其说它是从外部进入的。毋宁说它是从内部发出的。可教性就值得怀疑,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进一步讲,所谓情感的教育,就必定成为强行灌输,得到的后果是对预期的反叛。教爱而种恨,培恨而得爱,完全可能。

尤其是出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在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遇到情感教育(或更准确地说,灌输)引发反感心理,似乎是必然的,无数事实证明,是确凿无疑的。

情感的源头是情感,而非推理。推理当然也能引起情感反应,但这种情感反应恰恰不是因为推理而灌输进去,而是因为推理而引发出来。

因为这是你的祖先,你要尊重,这是将情感做成了推理,只会显得滑稽可笑。可以通过叙述祖先的功绩,来引发对祖先的尊重,这是情感激活,不是情感教育。

既然情感的源头是情感,教师个人的性情在课堂中与知识内容与思维模式相关联的情感流露与在场,就会成为引发情感的最好资源。

一个不热爱所教学科的教师,很难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爱之情。

对知识冷漠叙述而缺乏自身对所教知识的情感联接,也很难让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情感源泉。

乐观冷静地分析,同样会成为情感激活的源泉,因为乐观冷静的分析会带来思维挑战,从而引起学生对知识的美好感受,美的享受本身是情感的内在深度。

可见,所谓的情感教育,关键在于对学生内在情感的激活与引发,而不在外部灌输。

钱钟书说:自从幽默文学提倡以来,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我们可以说,自从快乐教育提倡以来,卖笑成了教师的职业。

快乐作为课堂教学的显著皓的之后,将知识娱乐化通俗化成为教师绞尽脑汁要达到的效果。情感反应作为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甚至在某些时候成为唯一指标,反而遮蔽了知识作为情感源泉的教学本质性追求的维度。

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重要客体,知识本身应该成为情感源泉,但这种情感激活需要教师对知识本身的情感作为助推剂和催化剂,以及师生情感氛围作为外部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的,不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而且真性情的自动掩盖,不是情感的自然反应,而是基于利弊的字斟句酌,不是情感的共鸣交织,而是情感的剔除屏蔽。

知识背后所隐含的意志与意愿,知识本身所凝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被刀砍斧削,成为一套僵尸般的冷漠表述,甚至知识的演示也成为情感剥离的质料而已。

当然,作为课堂的情感源泉,必须要有边界与限度。进入课堂的情感源泉,必然打上教育性的烙印。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要明白的。

还有一点,进入课堂的情感源泉,必然要求它健康、积极,富有光泽与生命力。不是任何情感都能够带来教育的正面意义,甚至即使这种情感具有亲和力和人性的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