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卷讲评课的课后反思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试卷讲评课的课后反思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根据阅卷情况,阅读理解的B篇,24小题题目,正确答案为D, 而选C的多达27人。26小题,正确答案为B,选A 的19人,几乎占了一半。得分率分别只有35%和40%。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在这两道题目上纷纷考倒?

经过调查,该篇文章全文约260词,长度适中。内含生词14个,分别是phrase, force, anxiety, throughout, elementary, struggle, lip, immediately, opportunity, despite, burst, grin, enthusiasm, totally。生词率为5.4%。

实际上,这么大量的生词存在,学生几乎没法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猜测词义,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在语境中理解等统统失效。根据袁新民博士发表在公众号上的文章中提及的一些语言学家的研究,在生词覆盖率超过2%的时候,读者要独立完成阅读,几乎是不可能的。Laufer(1992)认为,二语读者需要有文章中所有词汇的95%的词汇量才能获得大致的理解。达到98%才能够有比较好的理解。所谓覆盖率达到98%就是指50个连续词里只有一个不认识的词。显然,生词率达到5.4%的文章,词汇覆盖率只有94.5%,远远少于98%。而Carver(1994)指出,本族语读者的词汇覆盖率要达到99%,才能充分满足阅读。比起这个覆盖率,这篇文章对学生们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因为我们的学生非本族语者,又只有94.5%的覆盖率。换句话说,学生要达到大致理解这篇文章,都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再讲推理判断(24小题为What can we infer about Stephen from the text?)就是天方夜谭,讲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更无从谈起。

因此,笔者干脆先教这14个生词,因为这14个生词不理解,这篇文章的理解就是寸步难行。从测试学的角度讲,这是一次低效或无效测试。也就是说,在选择测试篇目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考虑学情,考虑难度,设定效度。否则,考试会不但起不到检测学习成果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评的一致性非常重要。教的不是考的,考的不是学的,对学生带来的引导作用和教学的反拨作用就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同样地,在26小题中,选项出现了一个frightened,而这个选项恰恰是正确答案。学生在面对这样完成陌生的答案选项时,就会无所适从,瞎猜一气。19人(几乎一半)的学生选择了A confident,因为这个词他们认识。反而有一些同学不知道从那儿听来的答题规则:有不认识的单词就选那个不认识单词的选项,反而选对了。出现了平时英语成绩好一些的同学反而没选对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测试学上,叫信度较低。就是无法真实反应学生的水平。

B篇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C篇和D篇,我还没讲,同事说处处是生词。而短文改错,一个同事说,这个短文改错就是拿给高三的学生做,恐怕也算是难度比较大的试题。

反思B篇教学,我们认为,在面对这种大量生词出现的语篇时,如果要坚持给学生进行试题讲解,那就必须老老实实从学情出发,先把生词的关过了。或者,干脆设计为阅读教学,因为课文当中的生词量与这个语篇的量相当,一篇文章里出现几十个生词都是可能的。也就是说,这样的试题讲解,不应该只着眼于考试题目及其正确答案,而是从语篇角度出发,进行语篇教学设计,干脆当成一篇课文来教学,怎么教会也是教会,用试卷的语篇来进行阅读教学并不见得比用教材的课文进行教学效果差。至于考试结果,应该放在次要的地位。

说说教-学-评一致的重要性(神经衰弱者勿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