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老师这样教单词,学生居然自发鼓掌,咋回事?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这个老师这样教单词,学生居然自发鼓掌,咋回事?



要学sense这个字,除了用词根、词缀法拓展sensiblesensitivesensefulnonsense等之外,还得提一嘴小说 Sense and Sensibility 《理智与情感》,当然你要是稍微地提到其中的一点儿有趣的情节,也好。读书的种子就是这样种下的。因为你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sense这样一个单词就够了。与sense相关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Sense and Sensibility 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词的广阔世界。因为这本小说是英语小说史上的名作。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教学带领孩子们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打开他们的视野。至少,让他们明白,sense这个单词的圈子还很大。不要只局限于这样一个单词的读音、拼写、翻译的茧房里。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提一嘴就OK。有很多的大家之所以一生喜好读书,不断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探索,就是因为有老师给他们打开了这扇门。钱钟书一生孜孜不倦的阅读英文,使用英文,与当年林琴南翻译的英语小说关系很大。钱钟书:“我(十一二岁时)把林译里哈葛德……的作品津津不厌的阅览。假如我当时学习英文有什么自己意识到的动机,其中之一就是有一天能够痛痛快快地读遍哈葛德以及旁人的探险小说。”。可以说,林纾以他独特的翻译给钱钟书种下了读书的种子。后来钱钟书考取清华外文系、到牛津大学读书,都有痛痛快快读原著这个想法的影子。

譬如,image这个字,除了拓展出imagineimaginationimaginativeimaginaryimaginableunimaginable 之外,你得提一提美国意象派,imagist这个字,以及它的代表人物Ezra Pound.,尤其要提一提这个意象派诗人如何大量地借用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意象来创作诗歌的事,这是中外诗歌交流史上非常重要也特别有意思的一段,要提一嘴。让孩子们感觉到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之间有一个非常积极的交流互动。这个对培养文化自信与文化意识非常有帮助。文化自信不是喊在嘴上,而是要用这种实实在在的史实打底子。让孩子们有一个国际视野,这不能只是写在课标里的理念,而要成为课堂上实实在在去做的事情。要让文化自信和文化意识看得见摸得着,这种素材不能丢了。

要讲therefore这个字,笛卡尔的哲学名言 I think, therefore I am.是不能缺席的。最关键的是,你要把这句名言的来龙去脉言简意赅的(毕竟我们教的不是哲学课)阐述一下,为什么?我们把思维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进入学科核心素养,这就不能让它躺着课标里成为死的语句,而要成为课程中、课堂上活生生的现实。他怎么思考,如何就讲出了这样一句哲学名言,孩子们听了之后自发地鼓掌。为什么?因为这个思的精妙打动了他们。如果我们经常带领孩子们不断地去思,思考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话题,不断地进行精妙的思维训练,思维作为一种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够实实在在地存在。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课堂,不是知识的复现就足够;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