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钱氏家训》给我们的启示(文/郁仲达-)

 百年yesuo 2022-01-07
郁氏文化
设置超链接可直接跳转
关注

《钱氏家训》给我们的启示

-文/郁仲达-







俗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五世,又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是说,人世间富与贫、强与弱、盛与衰会自动向其对立面转化。直白地说,就是风水轮流转。所以社会上才有“寒门励志终翻身,纨绔坐吃山亦空”的现象。但凡事都有例外,中国历史上就有不少家族长盛不衰。
曲阜孔家儒家创始孔子的后代和龙虎山张家道教创始人张陵的后代是中国历史上保持千年长盛不衰的大家族。乡间数百年经久不衰的家族也不在少数。这些家族为何能违背风水轮流转的规律而持久兴旺发达呢?
如果说儒家和道家因为在中国有巨大的影响力,使得这两个家族的人为历代帝王所重视,加予笼络用以达到维系统治的作用而兴旺。那么民间的家族持久兴旺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这些家族都有严格的家训,形成了严谨的家风。本文谨以吴越钱氏家族为例,剖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吴越钱氏家族自宋朝初年就已兴盛,已历千年,如陈酿,历久弥香。后人中声名显赫者层出不穷,令世人瞩目。钱氏家族共出了二百六十多位进士,千百年来钱氏后裔名人辈出,有唐代大诗人钱起,宋末画家钱选,明末钱谦益,清代文字训诂学家钱大昭,史学家钱大昕。现代有钱基博、钱穆、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其琛、钱正英、钱永健、钱文忠……有人把现代钱氏名人概括为,一个诺贝尔奖,二个外交家,三个科学家,四个国学大师,五个政协副主席,十八个两院院士。这些人的成功都和《钱氏家训》的潜移默化密不可分。
《钱氏家训》传承三十多代,历时1100多年,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






个 人 篇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 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谨严 ,临财不可不廉介。
处事不可不决断, 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 ,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
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 ,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 ,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 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 庭 篇







--

欲造优美之家庭 ,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门闾整洁, 尊卑次序谨严。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 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 会 篇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 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 家 篇







--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

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钱氏家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家训珍品,它对子孙的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子孙的人生方向。具有鲜明的以德为先、以孝为本、以和为贵、以学为业等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思想。它为吴越钱氏家族的鼎盛发达和人才辈出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内驱力。
代代钱氏族人无论身处何位都牢记祖宗遗训,家族每临有新生婴儿降生,全家人必恭读家训不忘鞭策子孙之重任。
《钱氏家训》真是一部无价的宝典,难怪乾隆皇帝游江南见到《钱氏家训》时也称赞不已。当我们赞叹《钱氏家训》之余,不禁想到《钱氏家训》对我们郁氏文化研究工作也应有些启示。
姓氏研究会的主要工作一般不外乎两个方面:修谱续谱和家族文化研究。其一,修谱续谱通过寻根问祖、追溯祖源明白自己的前世今生。增强族人的自豪感,激发族人的尊祖情怀。上世纪六七时年代,美国有一本风靡一时的畅销书《根》,主要内容是一个黑人去非洲寻根问祖的故事,畅销的原因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寻根问祖的理念引起读者的共鸣。可见古今中外人们尊祖敬祖的想法是相同的。
成龙的原唱歌曲《国家》里有这样两句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歌词既直白,寓意又深刻。修谱续谱的作用就是教育后人爱家、爱家族,进而爱国家。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家、不爱家族的人会爱自己的国家。只有当家族利益和国家发生冲突时才舍小家保大家,但这不叫不爱家,这叫忠孝不能两全。所以修谱续谱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做任何事情都应把握一个度,做过了头就会得失其反。有人曾提议过姓氏研究会应配上会歌、会徽,甚至会旗,如果真那么做了,那岂不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和旧社会里的帮会组织差不多了,给外界的印象就是一个山头。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延安整风时期就明确反对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已成为党内乃至全国革命者的共识。当初我们郁氏文化研究院报批时就被告之,国家规定,凡是带姓字的民间团体一律不批,固中的原因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吧!
其二,姓氏研究会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姓氏文化研究,发掘家族史上具有正能量的事件,人物故事,激励后人奋发向上、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社会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个人认为,前段时间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第五次院务会议上,提出“131” 工作布局中,既有“一个求证”,修谱续谱、寻根问祖、追溯祖源的任务,又有家族文化研究的内容,即办好一个《郁氏文化》平台和出版《郁氏文化草根语丝集》、长篇电视小说《房》剧、《巨龙在海门三星腾飞》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完成和已出版的《海门人故事——郁家那些事》一书,都是属于郁氏文化范畴之内的内容,过若干年之后,对郁氏后人就是文化遗产。
不可否认,郁氏族人花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去追谱觅祖的热情应肯定并点赞,但也存在无限追远、无限上溯的倾向。
对于一个家族而言,同样有一个文化自信的问题,如果你的祖上具有许多与华夏儿女共性的优良品质,诸如:忠诚孝廉、正直无私、诚实守信、好学上进……等,就值得子孙后代传承发扬。相反,如果你的祖上曾是民族的败类、社会垃圾,那么作为后代就应反思。
血脉的传承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修谱续谱只是记录家族沿续的血脉关系。
文化的传承是人为的,只有通过研究发掘,不断优化,才能使家族兴旺并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钱氏家训》是华夏家训的瑰宝,钱氏名人辈出是诸多家族发展史上一朵奇葩,钱氏家训文化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前些时国家级非遗“钱氏家训家教”传承培训班在上海召开,许多专家、学者、教授在会上交流了研究成果,让我们借培训班的东风,积极重视家风研究,为郁氏后人指明一条正确科学健康的成长之路,促进郁氏家族的兴旺发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