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霜降之后,或更远》入选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著名诗人梁晓明点评

 置身于宁静 2022-01-07

 霜降之后,或更远

作者:陈鱼观

1
留在这里的人等待葬给冬天
为一枚针插入土地,刺破深夜
回首处,你瘦成一条河
上游有树叶飘来,纹理清晰
灿若晨霞,宋词的韵脚,
岸边有女子踏歌,我不敢断定她的来历
歌声切入我的乡音
比霜降更远,去唐朝
白发宫女缝制征衣,情愫流落民间
路那头笛声悠扬,日色西沉,秋风西来……
我浑然不觉,决定给你写信
第三座桥下,有一句错乱的语法

2

我们不曾谈论可憎或可恨的倾诉,
老去的一切从身上剥落,
寄居在一段黄昏的夹缝中。
太阳褪尽羽毛,但我必须靠近,
学会在土地上画出低沉的弧线,
将剑刺进胸膛,在黑夜之前
掏出一颗心,捶打、磨砺……
近乎自虐的压榨,剔除不合时宜的个性。
时间的棱角不再分明,
我感到惧怕,坚硬词语挑衅着恩重如山的弟兄,
喉咙干涩,无法表达一个完整的黎明。
在我转身时,碰见失散的女人
彼此疯狂的拥抱、抚摸——
付出持久的嘴唇。霜降之后
或者更远,听雨日子所能做到的
就是耗去更多的热情。
夜已停滞,母亲缝补着磨平的衣裳,
熟悉的针挑出默默灯花,从更远处传来的
婴孩的哭声,让我不禁回想,
这一天是谁打开紧闭的门?

 

点评     读完全诗,我完全相信这是一位相当不错的好诗人,你可以问他你到底想说出什么?或者你的意思到底是什么?等等,但对于一首完全自足自在呈现的诗歌,这些所谓的问题,都不成为问题了,因为你只要潜心阅读,沉浸在诗歌中,所有的感受就足以使你感受丰富和满足,若以一个鲜明或者清晰的理念道理来突出,诗歌就反而显得不够上乘了。

    诗歌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文学样态,这首诗歌最大的优点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他的语言,正如他开篇写的“霜降之后,留在这里的人都在等待/葬给冬天,为一枚针插入土地。”以及“岸边有女子踏歌,我不敢断定她的来历/歌声切入我的乡音/比霜降更远,去唐朝....”秋天冬天,宋词唐朝的来回跳荡,你只要跟着作者的这些诗句上下跳荡的去感受即可了,如果你停下来纠结到底什么是这一根针?以及纠结他这样的语句:“第三座桥下,有我一句错乱的语法。”那你就会被意义所误导,这样也就慢慢的会离开了诗歌的本真享受了。

    这首诗歌由两段落组成,若硬要谈点缺点,就是第二段落渐渐有些落入了实处,若可能,完全可以用作者擅长的空灵又切入惊讶的词语加与更微妙的表达,因为我相信,这首诗歌完全有这个能力做到。因为第一个段落,他已经完全充分的显示了他的这个本领了。

                                                                              特邀点评:梁晓明

 

原评链接:http://www./c/2016-11-15/2063501.shtml


小记:    梁晓明老师的眼睛真是毒。这首诗是我写给自己生日的,我霜降时生,原名里就有一个“霜”字。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写于2012年11月6日的生日(农历十月初九),第二节写于2008年10曰31日的生日(农历十月初九),,两节诗跨度4年,时间背景和心境都不一样,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也不相同,因此气息上不是很一致。但由于都是同一个题目,这个生日,我就把两节放到了一起,并作修改,组成一首新的作品。我完全同意梁晓明老师的点评意见,在此谨表谢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