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 个病例,6 种膀胱占位性病变,您愿意挑战一下么?

 lda018 2022-01-07

01

病例一

男,23 岁,排尿期下腹部疼痛伴心悸、头痛、出汗 2 年,检查发现膀胱占位 1 个月;
既往史:发现高血压 1 个月,最高血压可达 200/140 mmHg。

图片
图片
图片
膀胱充盈尚可,左前壁见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影,大小约 6.2x4.1 cm,明显不均匀强化,突向腔内外,可见双侧髂内血管分支供血,膀胱周围血管影明显增多迂曲。

02

病例二

女,29 岁,月经过后伴尿频、尿急、尿痛半年,加重 2 个月。既往史:9 年前行剖宫产手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9 年。

图片
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右后壁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向腔内外突出,T1WI、T2WI 呈等、稍高信号,DWI 呈低、高信号,最大层面约 2.2 cmx2.7 cmx2.8 cm,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与子宫前壁分界不清。

03

病例三

男,25 岁,终末肉眼血尿 2 天。

图片
膀胱充盈欠佳,左后壁见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突向腔内,大小为 1.5X1.6 cm,T1WI 及 T2WI 呈稍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欠均匀明显强化,累及邻近膀胱壁肌层,相应浆膜层光整。

04

病例四

女,75 岁,间断全程肉眼血尿 20 天,伴尿频尿急尿痛。: 既往有高血压史 20 年;查体未见异常,尿常规:尿红细胞计数 (RBC) 459.90/ul,尿红细胞 (RBC) 82.8/HPF。

图片
膀胱充盈欠佳,膀胱右侧壁不规则增厚,见菜花样软组织信号影,突向腔内,大小约 2.7×3.8 cm,边缘不规则,可见分叶,T1WI 上呈等信号,T2WI 上呈稍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病变局部肌层中断,部分突向腔外,邻近浆膜层毛糙。

05

病例五

男,40 岁,尿频、尿急伴排尿困难 10 年,检查发现盆腔肿物 3 天,化验:尿红细胞 59/HPF;癌胚抗原 5.63ng/ml,CA199 41.24U/ml。

图片
图片
膀胱前上方见不规则团块影,大小约 5.5 cmx5.1 cmx6.0 cm(左右 x 前后 x 上下),其内可见分隔,向下压迫膀胱,分界较清,T1WI 呈等及低信号,T2WI 呈高及低信号,增强扫描分隔可见明显强化。

06

病例六

女,62 岁,间断性肉眼血尿 1 周。

图片

膀胱前壁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并向腔外突出,大小约 2.1 cm,边界尚清,与膀胱前壁分界不清,CT 等密度,T1WI 呈等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DWI 呈高信号,ADC 呈等及稍高信号。

答案揭晓

CASE 1

副神经节瘤

CASE 2

宫内膜异位

CASE 3

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CASE 4

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CASE 5

脐尿管粘液腺癌

CASE 6

平滑肌瘤


No.1

膀胱解剖


膀胱分为尖、体、底、颈四部分。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部,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区域
膀胱壁: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和膀胱周围脂肪层

图片


No.2

膀胱癌


膀胱癌:起源于膀胱尿路上皮的恶性肿瘤。40 岁以上多见,高发年龄段 50~60 岁,好发于成年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膀胱癌可发生于膀胱任何部位,以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两侧壁多见。

2017 年 AJCC 第 8 版膀胱癌 T 分期
图片

膀胱癌影像表现:内生型(壁内生长)、外生型(腔内生长)、扁平型、混合型。外生型可宽基底或带蒂。单发或多发。MR:T2WI 稍高信号,DWI 高、ADC 低信号。显示膀胱壁各层,对肿瘤分期有优势,增强早期强化,固有肌层信号线中断-提示肌层浸润。

图片

No.3

副神经节流瘤


副神经节瘤 90% 发生于肾上腺,10% 位于肾上腺外。膀胱副神经节瘤约占肾上腺外病灶中的 1%。起源于膀胱壁肌层的副交感神经节组织。临床表现:副神经节瘤与膀胱肿瘤的双重症状。典型症状是排尿时或排尿后几分钟出现头痛、心悸、出汗、血压短暂或持续升高,血尿。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和后壁,其次是侧壁。部分表现为恶性生物学行为。影像学表现:一般局限于膀胱壁或者向膀胱壁外生长,而凸入膀胱腔内的瘤体表面黏膜完整。

CT:多呈与肌肉密度相当或稍低密度,较大者可因囊变、坏死、出血密度不均匀。MR:T1WI 低信号,T2WI 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动脉期)。

图片


No.4

子宫内膜异位症


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少见,是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IE)的特殊类型,其中 85% 位于膀胱。好发于孕龄期妇女。典型临床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部疼痛,多伴有痛经,月经前数日即可出现,经期加重,经期结束后数日缓解,呈周期性发作。血尿较为少见,多与病灶侵及膀胱粘膜层有关。多位于膀胱后壁和顶部。影像表现:子宫、膀胱陷凹处,膀胱顶后壁异常密度/信号。MRI:T1WI、T2WI 主要呈低信号,通常包含高信号病灶。特征性表现为 T1WI 高信号的出血病灶,可发生在 T1WI、T2WI 呈低信号的纤维区域。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少为孤立病变,大部分盆腔内有其他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No.5

脐尿管癌


脐尿管癌:少见的恶性上皮肿瘤,脐尿管膀胱交界区常见。腺癌常见,尤其粘液腺癌。中老年男性多见可与脐尿管结石、脐尿管囊肿并存。临床:血尿、膀胱刺激症、腹痛、下腹部腹中线处触及包块、粘液尿。影像表现:肿块位于膀胱顶部或前壁沿腹中线,脐尿管与膀胱交界区最多见,可为囊性、实性、囊实性。多数可见低密度(病理为粘液成分),半数可见钙化灶,增强囊壁及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延迟强化,周围侵犯-膀胱壁(跨越膀胱壁)、腹膜、腹肌等。

图片
脐尿管与膀胱顶交界处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内见斑片状钙化灶。肿块长轴与脐尿管走形一致, 呈轻-中度强化, 累及膀胱壁, 局部膀胱壁呈不规则增厚。

No.6

平滑肌瘤


膀胱平滑肌瘤起源于膀胱壁成熟平滑肌细胞,是膀胱非上皮来源的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年龄 30-50 岁,女性略多见。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两侧壁多见,分为粘膜下型、浆膜下型、壁间型,临床表现:尿路梗阻症状、尿路刺激症状、血尿或无症状。影像学表现: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完整,膀胱壁无浸润表现

与腹壁肌肉密度和信号基本一致是期特征性表现,MRI T1WI 及 T2WI 呈等或稍低信号,出现变性、坏死时信号不均,变性部分 T2WI 呈稍高信号,增强呈轻到中度强化。

No.7

小结


图片



作者 | 影像shine

内容策划 | 小雪球、彭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