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头的风骨︱文房石雅集

 二闲居 2022-01-08

图片


当代文房赏石刍议
梁隐泉

 

 当代赏石语境中,文人赏石和文房赏石常常并提,虽然其根源都强调了对传统文人审美的传承,但从审美角度看,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前者强调的是审美主体,即古代文人和符合其审美认知的赏石过程,而后者则强调审美客体,即从属于文房器物类的审美对象。因为社会变迁,当年文人赏石的主体早已发生了质变,因而除少数传承有序的遗存藏品外,多数属于此类审美风格的赏石作品,应当视为文房赏石。

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以比喻的形式,将当年文人赏石的主体描绘地非常到位:

“但如果他出身旧家,先前曾有玩弄翰墨的人,则只要不很破落,未将觉得没用的东西卖给旧货担,就也许还能在尘封的废物之中,寻出一个小小的镜屏,玲珑剔透的石块,竹根刻成的人像,古玉雕出的动物,锈得发绿的铜铸的三脚癞虾蟆:这就是所谓'小摆设’。……那些物品,自然决不是穷人的东西,但也不是达官富翁家的陈设,他们所要的,是珠玉扎成的盆景,五彩绘画的磁瓶。那只是所谓士大夫的'清玩’。”(摘自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所谓“旧家的翰墨”,至今虽有传承,但也很难将当今藏石群体,与士大夫或者达官显贵等这些社会阶层一一对号入座了。而士大夫们昔年寒窗苦读,科场功名与仕宦浮沉的封建社会已成历史,至今得以保存的唯有文字与文物所表达的审美趣味,才更值得当代赏石人去传承和借鉴。

先说文房赏石,当以文为宗,离不开文房审美,而所谓“文房”既包括文人栖居的场所,如书斋、佛堂和茶室等,也包括文房、书斋体系中所涉及的相关器具,主要包括文具、清玩、陈设品和日常使用的各种家具。传统的文人赏石便属于陈设品,即所谓文房清供之类。而当代赏石中,已习惯将很多形似文房器具的作品,也归入文房赏石,更加丰富了其观赏层次和受众面。

进一步而言,由于当代人对赏石资源的开发更为丰富,许多新石种不仅可以表现传统文房山子的陈设功能,更能够从材质、色彩和器型等层面来模仿许多原本带有使用功能和陈设功能的传统文房器具,从文房四宝、书籍典章到青铜玉器、竹木牙角,不一而足,充分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一点可以作为对存世稀少的古代文物和赏石作品的有力补充。

从这个意义而言,当代画面石的崛起,也可以视为古代绘画风格的审美替代品,来进行文房陈设,不失为一种营建清雅氛围的佳品。所谓“宋画”十分难得,而宋画风格的画面石则屡见不鲜,更值得当代赏石人去探究和欣赏。

古代文人的书斋生活,不仅涉及到文章典籍、琴棋书画,更有诗酒茶花等各类消闲雅趣,其中所涉及的各类器具和陈设品,均属于文房审美范畴,可谓种类繁杂,且多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于一身。因而不可能靠当代赏石来表达所有的文房器具之美,更无法完全实现其功能之用。所以在当代文房赏石的收藏与表现过程中,更应当注重的是对文房雅趣和文人精神追求的探索和效仿,可以理解为对文人风骨等审美理想的诠释。

这就涉及到古代文人对文房器具追求雅俗之分的根本动机,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即所谓“以器载道”。他们秉承儒家内圣外王的修身理念,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把自己从追求崇尚诗书礼乐的社会理想,到致君尧舜上的政治抱负,再到宦海浮沉后隐逸山林,乃至修仙悟道的生活理想等,均融入到文房器物的审美和创作中。有时候甚至亲自参与其中,哪怕是山野采集的枯木、怪石,也可以为我所用,并为此题诗作文,来彪炳自己的精神追求。

这才是当代文房赏石在选材与创作过程中,最应该追求的审美高度。实现这种审美高度的追求,离不开对古代典籍、诗文书画和文房器具的学习和鉴赏。比如文房器物所追求的造型均衡之美,虚实结合之美,色彩对比之美,纹饰寓意和象征美,以及欣赏创作的诗文意境之美等等,都需要当代人去深入领悟和借鉴。所以说,要想玩赏好文房赏石,先要加强文人修养,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格境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创作当代文房赏石作品。

所谓以石寄情,就是说文房赏石不仅要注重形式美的设计表达,更要有审美情感作为内涵,才能够比肩古人。古代文人也有所谓穷达之分,其所面对的往往是皓首穷经的孤寂和苦闷,乃至对社会现实的无奈,所以常以孤高狷介的作品性格来表达自己的不平之气。而对于当代人来说,这些都不再成立,取而代之的,多数是在浮华、物欲和生活压力之下,如何保持一颗清雅静气的心,也就是那千载传承的文心——文房赏石的灵魂所在。

有了这文心的加持,石头才会完成从山野之石向文房之石的转化,才会拥有书卷气的内质和人文的温度。因此,文房赏石的创作过程,应为摹古而非泥古,更不能守着几枚传承古石,而食古不化。反而应以文房赏石作为继承人文传统的载体,如同国画艺术强调诗书画印的综合运用一样,通过底座、配饰等一系列视觉形象的再创作,将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与古人的文化遗产进行融合,才能推陈出新,从而创作出引人思考和收藏的精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今之文房赏石,有可能会是明日之文化遗产,我们将给后代留下怎样的收藏故事,就有待今日赏石人去努力思考、探索和实践了。

图片

题名:一片湖石

收藏:印寂

电话:13002299778

一片湖石入挂屏
十分卷气便充盈
且随宛转探幽岫
借露润滋芝草生

图片

题名:阆风

石种:灵璧石山子

收藏:孙良波(字晨笙

电话:13813481578

阆风游云,问道灵山痴人梦。

心欢喜,自在逍遥,常思世间好。

图片

题名:笔洗

石种:红蛋白石

尺寸:15×10×3.2 cm

收藏:魏天哲

电话:13809900139

石为器,近雅,涤笔妙用。尽怀方寸可纳百川,吞粉吐白添芬芳。置几案,伴君梦往,亦欢。

图片

题名:臂搁

石种:和田玉

尺寸:15×4×1.5 cm

收藏:魏天哲

电话:13809900139

金玉如枕,擎臂以为搁,器小用大,琢书画以赏,镌铭以警策,刊赠言以为念。斯室雅洁。 

图片

题名:香熏

石种:火山岩

尺寸:13×13×13 cm

收藏:马永红

电话:13579656071

文房百器炉为首,炉香袅袅馨且逸。

戈壁浩瀚,孕石成器,色润韵古,谦谦和悦。

案头焚香,雅石氤氲,香事美好。

图片

题名:花插

石种:火山岩

尺寸:13×10×9 cm

收藏:马永红

电话:13579656071

圆瓶,涅槃于沙。窍其上,以插花。拈春入一钵岁月,诗意且驻,心暖。

图片

题名:清供

石种:戈壁石

尺寸:14.5×11×20.5 cm(左)

      13×10.5×26.5 cm(右)

收藏:本心说

电话:18057802121

顽石通灵,以作清供。

心清趣闲兴所至,宜玩宜赏室增雅。

清供可浴心,如山间明月,三月清风,

可见灵魂香气。

资料源自中华奇石杂志,略有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