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视“小日本的制造业”是战略性误判

 只摘不看 2022-01-08
文章图片1

日本这个国家,其制造业现在发展到了哪一个水平?现在的中国与之相比究竟孰强孰劣呢?国内很少看到客观的报道,但是很多国人只要一提起日本便会冠以其“小日本”的蔑称。作为一个比较了解日本的“老留学生”认为:即使我国现阶段综合国力较过去有了大幅提升,但如果对日本这个国家存在任何轻视,都会是极度不智的,很容易犯战略性错误,任何人都不应该轻视日本。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慎重和反省,为何在很多领域时至今日仍与日本有如此大的差距。

文章图片2


日本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也要看跟谁比,和它身边的中俄两个大国相比,日本的国土面积确实相对较小,但是还是远大于一些欧洲发达国家。而日本海岸线更是长达33899公里,领海面积31万平方公里,不仅渔业发达,在农产品领域也有诸多领先。

最厉害的是日本的精工制造业是与德国不分伯仲。在日本,百年以上的企业比比皆是,一些著名的国际企业进行的战略规划更是以50年为单位的,非常有前瞻性。回顾我们国内的企业,至少现阶段真正能做到15年-30年规划的民营企业究竟有多少?甚至通常5年不倒就算好企业了。中国也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绝非制造业强国。这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中国很多企业家都想赚快钱?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

文章图片3


这让我想起90年代初到日本留学的时候,学校安排去参观日本的某个大型工厂。进去一看,接近上千平米的生产车间,只有两名员工在操控,可见在日本的工业自动化和精益化管理上,日本比我们至少早走了30年,要说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工业化进程早这么简单,日本人做任何事情的态度是其中的主因。日本人总是低着头做事情,从来没想到过要去总结经验去邀功。这也是“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的一个差别。

文章图片4


通常中国的企业有了小发明、小创造以后一定要邀功。为什么呢?邀功后通常可以得到许多好处,像政策的倾斜、资金的倾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五一劳动奖章等。但是,日本任何一家企业,你有了重大的发明、成果或创新,多数都是闷声不响的,因为没人会表彰你。也很少会有来自政府或机构的政策倾斜,但是如果先喊出了目标没有达成,反而会成为行业的笑柄,有损企业的声誉。


现如今,日本百年以上的企业有3.5万家,中国据说只有5家,为什么3.5万家百年企业可以在日本存续下来?道理很简单,就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不盲目地扩大投资。做好本业是日本企业长久的秘密。那么,除了做好本业以外日本企业通常在产业转型上都非常具有前瞻性,这样不仅能让企业不断发展,还能实现高存活度。

文章图片5


NEC
像日本有一家电气公司叫NEC,我们叫它“日本电气公司”。 80年代,中国的四通打印机进入到电子打字的这项技术,就是NEC公司提供的。NEC是日本第一台电脑的生产厂商、第一颗人造卫星制造公司。可在 2011年,家家户户还在购买电脑的时候,NEC公司突然决定抛弃电脑事业,这震惊了日本社会,因为NEC公司是日本电脑的鼻祖。

文章图片6


随后中国的联想集团,也就是现在网络上被广受质疑自始至终走“贸工技”路线的联想买下了NEC公司的电脑事业。现在还是一个不思进取的组装厂,并没有在技术上取得什么长足发展,而近几年电脑已经进入夕阳产业,当时NEC抛弃电脑产业的时候,倒真是卖了一个好价钱。后来索尼公司、东芝公司、富士通公司也要把电脑产业出卖的时候,就没有人接盘了。NEC抛售电脑,这就是日本制造产业的先见性,NEC公司老早就认识到,传统的电脑最终是要被淘汰的!


而联想买了NEC电脑产业后,利润及业绩变得越来越不好,好端端的一家中科院转型的国企,现在却以金融小贷做为主营收业务。这时NEC公司已经兴起了产业的转型革命,抛弃了电脑产业以后,NEC并没有扔掉自己的半导体技术,而是继续研发尖端的半导体技术,现在日本大部分的全自动驾驶汽车的系统就是NEC公司研发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产业的革命并不是政府引导的,而是企业的一种自我革命,是一种自我创新。

文章图片7


白色家电
而索尼公司把电脑产业卖掉,却改做内件了,它的传感器已经占到全球份额的70%。东芝公司把白色家电扔给了中国的美的,把电视机扔给我们青岛的海信。而中国媒体还在鼓吹舆论,觉得我们中国把日本最牛的产业买下来了,日本制造业垮掉了。大家想一想,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在看电视?而手机在慢慢取代电脑也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而日本人早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提前他们把它扔掉了。很早日本就认为包括电视机在内的白色家电已经是一个产业包袱,或者说是产业垃圾,中韩等一些国家都已经做得很好了,没有必要再维持这一产业。把这个垃圾产业扔掉,他们是轻装上阵,再去开拓新的产业。这是日本电子产业的新的发展理念。

文章图片8


移动通信
还有千万不要因为日本人经常低头鞠躬,做什么都非常谦恭,就觉得可以小瞧日本,这其实只是表象。像日本移动通信品牌东芝、富士通、松下、夏普把手机都扔掉了。现在日本还有索尼公司在生产一部分手机,一年大概也就500万台。还有一个京瓷公司,他们自己还在生产一部分手机,因为他们有au移动通信公司,但是大部分都是国内使用的。大家想想他们把手机扔掉以后,技术怎么办呢?结果它们在手机的零部件上发力,并把产业做大,大多卖给中国,利润比自己做手机还好。而华为手机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你们要知道华为手机基本上是在日本研发的,而任正非先生倒也很聪明,他不是把人家的生产线买下来,而是把人家的头脑买下来。日本这么多公司,把手机扔掉以后,有这么多手机研发人才,把他们高薪雇佣起来,在横滨设立了一家研究所,招募了400多名日本的手机工程师,帮华为研发智能手机。


同时,日本这些公司的手机零部件也提供给华为、OPPO和小米。华为手机研发得这么好还是因为日本人研发和日本技术。所以OPPO也在学,也在日本设立了研究所。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日本把手机产业扔掉了,但把手机零部件卖给中国后,获得的利润仍然很高。

文章图片9


富士通
还有像富士通转型后现在在构建物联网,同时构建一个宇宙的监测系统。因为日本现在进入到汽车全自动驾驶时代,它的信号不能出现斜折线,必须是直线。也就是每时每刻在日本的上空必须有两颗卫星,这样才能做到它的信号与汽车精准同步,不至于让全自动驾驶汽车出现1秒钟的滞后,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个系统是富士通公司在研发的。

文章图片10


佳能
佳能品牌在中国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以光学产品做为主业,但是因为高清镜头的手机的普及,特别是照相机产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佳能也开始转型,佳能现在正参与研发小型火箭。因为大型火箭的投入太大,佳能成立了一家公司,拿了50%的股权,聚合了一些日本主要的电子与军工企业,在研发小型火箭发射商业卫星,还把东芝的医疗设备公司买下,开始投身医疗产业。

文章图片11


富士胶卷
而日本转型最成功的一家企业是富士胶卷。我们年轻的时候拍照片只有两种胶卷,一个是柯达,一个是富士胶卷。现在柯达死掉了,富士胶卷却还活着。为什么呢?富士胶卷把它做胶片的技术提炼出来,用于生产化妆品。同时还在研发新药。也就是说,富士胶卷从一家面临产业淘汰的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没有像柯达那样死掉。

文章图片12


清洁能源
中国现在正拼命发展电动汽车,日本已经意识到电动汽车的电池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容易老化,就像手机电池,以及阶段性充电困难。第二个问题是电池处理过程会产生很大的污染,丰田汽车公司从1992年开始研发氢能源技术,现在这个氢能源汽车已经销售了6000辆,年产量已达3000辆。该汽车的特点是充气3分钟,可以开650公里,大体跟充汽油一样便捷,而且价格比汽油便宜,如今中国现在也在开始研究氢能源的未来发展方向。丰田汽车公司不仅仅是把氢能源装在汽车上,更把它开发成移动电源。例如,当地震、海啸、台风发生以后出现停电,这辆汽车的氢能源可以接上家里的电源,保证一户家庭一个星期的正常电力供应。还可以把氢能源反应装置搬到大楼里,可以供给这个大楼所有的电力所需。

文章图片13


Softbank(日本软银集团)
日本政府现在宣布要进入氢能源社会,家家户户只需要安装小小的氢能源反应装置,就不再需要电力公司提供电网供电,氢能源反应装置排放出来的是清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氢能源可以作为未来最清洁的能源,也是取之不尽的,丰田汽车公司已经宣布完全开放这一技术,来造福人类。


而大家近来关注的热点是Softbank和丰田汽车公司正在做的一件事。Softbank这几年正在布局,并悄悄地将全世界主要的AI技术公司,以出资或者收购的手段纳入自己的旗下。现在的Softbank是全世界拥有AI技术最多的一家公司。

文章图片14


那么Softbank控制了这些技术想干什么呢?他们打造的这辆汽车是今年在美国家电展上展出的丰田概念车。这辆汽车其实是一个移动平台,取名叫“E-调色板”,你想把它打扮成什么角色都行。按照丰田社长的说法,买汽车的时候不是消费,是买了以后才消费,这辆车是全自动驾驶汽车。当早上上班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预约,车自动开到你家门口,把你载到上班的地方。过了上班高峰后,车会自动开到物流公司的仓库里去做商品配送。然后,中午去办公区卖盒饭。到了下午,再去送货。傍晚时分还通过网约系统,再把大家一个个的接上送回家。夜半时分,它还可以装上啤酒、各种小吃,开到热闹的街头,成为一家移动商铺。这不是一个梦想,它将于2022年全部公开上市。

文章图片15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很严重,如何真正地帮助这些老人呢?Softbank与丰田汽车公司的构想是,当农村的老年人生病了,而子女又不在身边怎么办?可以委派一辆全自动驾驶的“调色板”去接上她,在车上有可以量体温和血压的自动设备,还可以通过远程问诊,基本数据报给医生以后,到了医院,该吃药的就吃药,该手术的就手术,把基本问题解决在移动过程中。


Softbank和丰田公司,第一不缺钱,第二不缺技术,第三更不缺智慧,两家企业巨头已开始打造世界上第一个AI社区。这就是日本的科技实力,而这一科技实力在于它的前瞻性,以及为了实现这一前瞻性所默默实施的周全的技术储备。


而马云先生把应用研究做得很好,一个技术拿来以后,做成了一家大电商,马化腾先生做得更好,一个QQ、微信、把社交信息平台打造成极致,不仅有电商还有金融投资平台,还打造出世界第一的网络游戏产业帝国,我们将科技演变成各种大数据,用来分析消费者类别和心理,这是一门心思向钱看,而高端制造业和基础科学的研究并没有长足进步。

文章图片16


而日本人觉得技术应用虽然很重要,但基础研究更重要。 日本的科研经费的55%用于基础研究。正因为有扎实的基础研究,才会有诺贝尔奖的大量产生,新科技成果的不断涌出。你说中国哪一家民营企业愿意花几十多年的时间去研究一项技术?几乎很少有做到的。日本做到了,他们有这个耐心,也愿意花这份钱。

文章图片17


中国制造业现在仍过度依赖社会资本,而不是自有资本和银行资本。自有资本需要长时间资金积累,普通成长型企业很难做到,多数依赖国家扶持,银行资本更涉及国家金融制度等政策因素,而社会资本的眼睛盯着的是,投下去以后,什么时候能够把这家企业做上市,我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是多少?如何去“轮企业”,经过A轮、B轮、C轮的投资结束后,企业还没有实现盈利,但估值往往已经达到了几十上百亿美元,于是包装上市,大家分钱。


社会资本投资现在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助推企业在初期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是一根上吊绳,你做不到他的期望值,资金输血断掉你就死掉了,即使你上市以后,风投要收回成本也会把资金抽走,你也很难办,就像火箭发射太空,上去以后,还没进入轨道,推动力没了。这也是许多创新企业上市后业绩持续恶化,股东不断减持套现,原因就在这里。大家玩的是钱,而不是真正做实业。

文章图片18


日本怎么做?多数的日本企业经历了长期积累,自有资金充足,企业中有一句经营行话叫“安全驾驶”,企业一定要有大量的自有资金的积累,这样的话,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什么金融危机、泡沫经济崩溃都可以支撑个几年。日本银行协会调查了中小企业,问他们要不要银行贷款?70%的中小企业告诉银行一句话,我们不需要你的贷款。日本的商业贷款的利率是1.5%,即使这么低的利率大家还不要,说明日本企业真的有钱,而且还没有太多的野心!

文章图片19


所以我们必须看到,日本企业这几年不是走下坡路,而是在走上坡路,而且始终是默默地往前走。我觉得日本企业这种沉稳、恒久的发展模式应该成为中国企业参考的范本,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万万不可轻视日本,我们也没有达到轻视日本的资本和高度,自信心盲目膨胀只会在经济及政治上更加被动,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只能是拉开差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