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家的规矩有多好?为何一次敬酒,会让人有头皮发麻的震撼效果?

 君笺雅侃红楼 2022-01-08
趣侃红楼257:贾珍敬酒,贾府子弟全孝心,执礼甚恭,豪门公子重规矩
却说元宵节贾母设宴团聚,除了贾敬、贾赦、贾政不在之外,其他人济济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彼时薛姨妈和李婶娘都在贾府,两人是“亲家”,算作贾母当然不让的座上宾。
贾家这边过年的礼节特别多,除了祭宗祠外,日常也体现出各种的礼仪。
这不,戏台上的“文豹”刚讨了贾母的欢心打赏,早有三个媳妇已经手下预备下簸箩,听见一个“赏”字,走上去向桌上的散钱堆内,每人便撮了一簸箩,走出来向戏台说:“老祖宗、姨太太、亲家太太赏文豹买果子吃的。”贾珍贾琏已命小厮们抬了大簸箩的钱来,暗暗地预备在那里。听见贾母一,他们也忙命小厮们快撒钱。只听满台钱响,贾母大悦。
撒钱是讨口彩。叮里咣啷的钱砸在戏台上的声响持续不断,预示财源广进、财源滚滚。
撒完了钱,就是贾家的互动时间。中国人的节日,晚辈总要对长辈敬礼才算规矩。
(第五十四回)贾珍、贾琏二人遂起身,小厮们忙将一把新暖银壶捧在贾琏手内,随了贾珍趋至里面。贾珍先至李婶席上,躬身取下杯来,回身,贾琏忙斟了一盏;然后便至薛姨妈席上,也斟了。二人忙起身笑说:“二位爷请坐着罢了,何必多礼。”于是除邢王二夫人,满席都离了席,俱垂手旁侍。
贾家的礼仪实在让人敬重没话说。曹雪芹从不吝啬笔墨交代这些细节。从林黛玉初入荣国府开始,就处处感受到贾府的礼仪与自家不同。
注意黛玉当时的感受,不是双方礼仪的表现不同。而是豪门大族与官宦家庭的巨大差距。
林如海当时只是正七品的巡盐御史,家里的人口、规矩、礼节、排场远比不得岳母荣国公诰命夫人的排场。就算林家袭爵的鼎盛时期,也是不如贾府。
贾家经过三代近乎百年的沉淀,那种深入骨髓的礼仪和规矩,以及贵族大家的姿态,都不是一般人家望其项背的。
贾珍、贾琏上至贾赦等人,都不算什么优秀子弟,唯有礼仪、规矩这方面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当初贾赦生病,贾宝玉奉贾母之命去探望。出门遇见哥哥贾琏回来,二人一个上马、一个下马,却都停下来规规矩矩站着说话后,再各自便宜。
而贾赦见到贾宝玉后,主动站起来听完贾母的话后再回复完毕,才坐下让侄儿贾宝玉行礼问候……这些都是贾家的礼仪细节。
刘姥姥来后见到的大家气象,让她羡慕不已:“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礼出大家”是贾家展现于外的素质,也是他们豪门大族的底蕴。不要瞧不起贾家,他们家世虽然今不如昔,底蕴依旧是最顶级。比如贾珍领头,与贾琏的这次敬酒,就完美地展现了这一点。
贾府一年到头唯有过年不用避嫌回避。所以贾珍、贾琏进来后,众人也都安之若素。
贾珍、贾琏一站起来,小厮就知道二人要去“敬酒”,马上递过去一把“新暖银壶”给贾琏。
“新暖”是刚温好的酒。
“银壶”是盛酒的酒壶。
一个好小厮的必有素质,从伺候主人贴心这点体现出来,同样也折射出贾家教育培训的出色。
酒壶递给贾琏而不是贾珍,因为敬酒以贾珍为主,贾琏要亲自伺候哥哥给长辈们倒酒。这时候不可以用下人,不敬!
而彼时贾珍代表宁国府嫡长,贾琏代表荣国府嫡长。他们一起来,其他子弟都要站好跟在后面。
于是贾珍、贾琏进来先来到李婶娘的席上。
李婶娘是李纨的婶娘,在贾府等同于李纨的父母。这是典型的亲家身份,最是尊贵。优先礼敬李婶娘是必要的。
贾珍过去先躬身取杯,回身由贾琏斟满一杯敬上。
然后是薛姨妈。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贾政的小姨子。亲家身份不如李婶娘,亲缘关系却更进一步。
古人的礼仪都是先疏后亲。所以薛姨妈排在李婶娘之后。
贾珍是宁国府当家人,又是贾氏族长。李婶娘和薛姨妈虽然是长辈,做客也不可以无礼。所以二人也都相继站起来感谢、谦让。
结果,除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所有人马上都站了起来。这是大家族“敬长、敬客”必须的礼仪。
你能想象当时满屋子齐刷刷都站起来的样子么?虽说有点奇怪,但那就是老祖宗几千年陆续传承坚守的礼节!每次读到这些细节,笔者总有种头皮发麻的震撼感觉。
(第五十四回)贾珍等至贾母榻前,因榻矮,二人便屈膝跪了。贾珍在先捧杯,贾琏在后捧壶。虽止二人奉酒,那贾环弟兄等,却也是排班按序,一溜随着他二人进来,见他二人跪下,也都一溜跪下。宝玉也忙跪下了……又与邢夫人王夫人斟过来。
贾珍再敬贾母,因为贾母的卧榻比较矮,他不能够弯腰敬酒,不礼貌,也不恭敬。所以贾珍、贾琏就屈膝跪了,捧杯、斟酒给祖母大人。
贾珍、贾琏一跪下,后面跟着的贾环、贾琮、贾蓉和贾芸 、贾芹这些人也就都跪下来,既是跪贾母,也是不敢不敬兄长。
此时比较尴尬的是贾宝玉,他并没有在兄弟子侄的队伍中,而是在姐妹们中间。
如今贾珍、贾琏一跪,大家随之一跪,他就不得不跪。但自己跪在那又显得很可笑。“史湘云悄推他笑道:“你这会又帮着跪下作什么?有这样,你也去斟一巡酒岂不好?”宝玉悄笑道:“再等一会子再斟去。”说着,等他二人斟完起来,方起来。”
贾珍、贾琏最后给邢夫人、王夫人斟了酒,剩下众多姐妹们就不敢劳动他们了。所以贾珍笑道:“妹妹们怎么样呢?”意思是说姐妹们要不要也斟上一杯。
贾珍这里是找台阶。以他的地位、身份是不可以给妹妹们斟酒,众人也受不得。所以贾母都说:“你们去吧,他们倒便宜些。”说了,贾珍等方退出。
这些礼仪都是一环套一环。贾珍、贾琏作为宁国府嫡长孙,荣国府嫡长孙,在贾母的家宴上,只叙天伦不论尊卑。他们二人带头敬酒,是晚辈对长辈的礼敬。
从贾珍带头敬酒展现的礼仪,回头去看贾家,就会发现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一朝败亡的可惜。
贾家并不是教子无方。当初赖嬷嬷说得好:“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象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象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
宁荣二府的家教极为森严。可为什么却教育不好子弟,以至于一代比一代差呢?
通过前面五十几回的铺垫,关于贾家子孙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曹雪芹也都陆续给出了答案。
首先,贾敬是第一个出问题的,“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他的问题是什么?
君笺雅侃红楼认为贾敬最大的问题,是他养子的身份。
贾代化“暴力”管教儿子,致使贾敷夭折。贾敬被过继为继承人,也会被严加管教。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讲所有人都是“生”,唯有贾代化的两个儿子用了个“养”字。贾敷不好说,贾敬一定是收养的。这也是焦大看不起贾敬、贾珍、贾蓉祖孙三代的原因。
贾敬为人本就叛逆,对贾代化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认可。更是反感自己作为宁国府的继承人,要放弃进士的出身……所以他对儿子贾珍一不管教,二不负责。贾珍与薛蟠一样“放养”,怎么好的了。
贾敬因嫡子早夭被“收养”,从他的名字和经历类似明朝嘉靖皇帝旁支入主的故事,影射的一清二楚,不解释!
其次,贾敬放任不管,让贾珍学坏,荣国府却并非如此。贾代善对儿子也是管的。可是两个儿子的结果还是不同。贾赦被教坏了,贾政却品性不错。
到了第四代,贾琏虽然好色,但能力和性格也还不失贾家标准。而贾珠、贾宝玉、贾环也都各有特点。但无疑距离中兴贾家的能力都相距甚远!
看似贾家子弟学坏的概率很随机,但细分析就会发现自有外力因素。被曹雪芹写出来。这从贾环身上体现的特别清楚。
贾环是贾政庶子,按说要由王夫人负责教养。可王夫人不管,丢给生母赵姨娘。赵姨娘出身低,品性也低,就把贾环就给养坏了。
相反一奶同胞的贾探春,从小被王夫人、贾母悉心教养,不受外人干扰,能力更是出类拔萃。可见后天身边人的影响特别重要。
最后,贾府子弟一出生就是四个嬷嬷、大小丫头十几个围着。男丁外头还有八个小厮,四到八个长随。这些人为了讨好主人,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又基本朝夕相处远比父母为多,这些人的影响才是子弟学坏的关键。
前文介绍贾宝玉去给舅舅拜寿,要路过父亲贾政的书房。他说下马麻烦,干脆不走正门从角门出去。结果周瑞就教唆他不下马也行。好在贾宝玉坚守了本心。试问有周瑞这等奴才潜移默化影响,子弟品质怎么好的了?
品质不好,就很难虚心学习,不学习又谈何开阔眼界,治家有道?
于是乎恶性循环,贾家败落是必然。至于家亡,同样源于眼界狭窄、鼠目寸光,也是环环相扣的弊端。
所以,子弟教育之难,历来都是大问题。真不是读书多就一劳永逸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