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者李军:解密“曾侯乙编钟”

 好奇的行者 2022-01-08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的第一天我就如约而至。

去过省博很多次,这次特别期待看到焕然一新的新的摆放陈列,果不其然一走进省博大厅荆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我走进的第一个馆就是-曾侯乙。

以我才浅学疏的历史知识来看湖北省博物馆里的灵魂所在就是曾侯乙,“曾侯乙编钟”名声之大,不仅是湖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常去参观的文物之一。“曾侯乙编钟”出土于1978年湖北随州市,随它一起出土的9件文物,都跻身于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如:曾侯乙铜尊盘、曾侯乙联禁铜壶、曾侯乙铜鉴缶、曾侯乙铜鹿角立鹤、曾侯乙大尊缶等等,每一件拿出来都可谓重量级的存在。

曾侯乙很容易给人产生误解,以为墓主人的名字叫:曾侯乙,其实曾侯乙的意思是曾是曾国,侯是爵位,乙是名。

曾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始封国君南宫括因辅助周文王和周武王功绩显赫得到周成王的分封,有700多年的历史,属于周王朝经营南方大策略的重要部分,实现了周王朝对汉江地区的有效控制。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意思就是国家的大事就两件:祭祀和战争。

祭祀和战争都要用到青铜器,在那个年代“铜”就和现在的石油一样都属于战略物资,而曾国所在地江汉地区冶金技术和铜矿资源丰富,控制好曾国的分封地就是代表周王朝控制掌握了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

翻开《史记》,春秋时期晋国、楚国、燕国等国家都有世家的记载,并且记载很详细。

而恰恰曾国是没有被记载的。

且曾侯乙墓出土的湖北地区,几千年来都是以“随”命名,《左传》:也记载“汉东之国,随为大”的记载当时这里被称为:随国,然而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文物上却记载曾侯铭文的青铜,于是就有了“曾随之谜”。

只到曾侯乙墓出土之后,我国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首次提出“曾随一家”的观点。开启长达40多年的曾随之述学术讨论,并最终得到证实。由此可见,历史上记载的“随国”其实就是所谓的“曾国”,是一名两国。

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就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汲取中华文化瑰宝的养分。

编钟出自周代诸侯曾侯乙的墓葬,曾侯乙编钟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曾侯乙对楚王有恩,但因实力日渐强大遭到楚王忌惮,楚王担心其有心,又不好直接干掉,于是出了四个考题测试曾侯乙是否同心同德。

1、送给曾侯乙大量的青铜原材料。

当年青铜要不用来做兵器要不用来做礼()器,如果曾侯乙做了兵器,那无疑是死路一条,然而曾侯乙很聪明,且又爱音乐,所以做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套编钟。

2、楚王拿着编钟(楚王鐏,整个编钟最中间的那个与其他的都不一样,一眼便能看出)来到曾侯乙家,给他“送钟”,测试曾侯乙是否按耐不住反杀自己,曾侯乙也心生恐惧,但当看到真的是编钟时才松了一口气。

3、编钟敲击出的音律分为清脆(上层)和浑厚(下层),当时曾侯乙敲了上层,楚王敲了下层,于是楚王便说,看我用了那么大的力气声音还没你的大?此时曾侯乙却说,我敲的声音虽然大但是与您的雄厚比起来还是差得远了。

4、曾侯乙编钟巧妙之处是,每个编钟都可以一钟两音,此时楚王又说:这一钟两音是几个意思?你是会有二心吗?曾侯乙听罢回答:这一钟两音的意思是钟都可以有两个音,楚国曾国也一定能够如它一般和谐共存。

曾侯乙的情商,给曾国换来了安宁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美妙的文物。

曾侯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岀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21月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

我们经常自豪自己是华夏儿女,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但是对真正去描述这段璀璨夺目的历史的时候,又显得知识匮乏,言语空洞,空有一腔自豪感,却有一股无力感,走进博物馆,从了解一件文物的历史开始丰富自己的内涵,将无力感变成归属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