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乐:雅俗共赏,金声玉振(6)

 青梅煮茶 2016-07-28

楚惠王熊章镈钟 战国早期 高92.5cm 重134.8kg 曾侯乙墓

此镈钟出于曾侯乙编 钟下层的正中,是楚惠王赠给曾侯乙的一套镈钟中的其中一件,原因可能是报答其父楚昭王(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490年)在柏举之战(公元前506年)时到曾国避难一事。编钟是礼乐制度中的重要器物,为了在曾侯乙编钟的正中悬挂楚王钟,曾国特别挤掉最大的一件甬钟没有下葬,可见曾国对楚王赠品的重视。在宋代,随州附近的安陆也出土了两件与这件镈钟铭文完全相同的钟。

从考古成果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贵族追求排场和豪华的生活,在列鼎设宴时,多伴着钟乐吃喝玩乐,由此形成了钟鸣鼎食这一组合,而后代人也常把富豪之家比喻为“钟鸣鼎食之家”,久而久之形成了“尚钟”的风气。而且楚国的王公贵族又大都以随葬钟乐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文化素养,其随葬乐器又以鼓和编钟为最多,也最富特色。虎座鸟架悬鼓是最典型的楚式鼓,而且遍见于大中型楚墓中。传世和零星出土的楚钟主要有楚王和钟、楚王逆钟、楚王领钟、楚惠王钟等,它们均是楚国王公贵族专享的物品。

2.古琴。楚人不仅尚钟,而且还长于操琴。先秦时期,楚国古琴一方面用于郊庙、祭祀,其目的是娱神;另一方面,古琴运用于朝会、典礼、节庆等场合,用来娱神或娱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