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铜文化14——曾侯乙编钟

 馱夫 2022-04-01

1978年,当曾侯乙的墓葬被打开时,考古学家难掩激动。从他的墓中,出土了大量乐器,编钟、编磬qìng、鼓、瑟、笙、箫、篪chí…… 而这些乐器中的C位,无疑是曾侯乙编钟。

一般会认为,只有楚国这种大国才能出规模宏大的编钟。可是,曾国做到了。在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在厅堂内有种高冷的气势


其实也很雄浑。




这套编钟自成系列,气势雄浑。展现的岂止是曾国的国威?即使说整个周朝家天下的礼制物化为这套编钟都不为过,泱泱大国之风呼之欲出。这真的是一个奇迹。曾国,真是让人赞叹。

曾国,是周武王分封给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即南宫括)的封国,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可以说是老牌贵族。周朝到了战国基本上礼崩乐坏,于是一些诸侯国拥有天子的威仪,也是比较常见的。



图为曾侯乙甬钟。编钟在摆放时,最上层的是钮钟,中间和下层的钟叫甬钟,其中最大的重203公斤,最小的重8公斤。每件甬钟外表都刻有“曾侯乙作(持)”和有关音乐内容的铭文。这大国重器,居然为并非战国七雄的曾国持有,确实让人比较意外。


这是当年的考古现场,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员激动的心情。


编钟的钟架特写。钟架是铜木结构,全长10米左右,上下3层,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人形圆柱承托。稳稳的贵族范儿。


图为曾侯乙编钟上有关乐理的铭文。钟铭的发现,导致人们对中国先秦乐律学水平认识的彻底改变。诸多关于先秦乐理的难解之谜,都在曾侯乙编钟铭文中找到了答案。

曾侯乙编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国宝中的国宝。沉睡于地下两千四百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是我国文物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

可以说,曾侯乙是个不守规矩的君主,他的墓中随葬以九鼎八簋。我们知道,九鼎八簋应为天子使用,诸侯应使用七鼎六簋,这反映出先秦社会严格的礼乐制度在后期已经出现裂缝。曾侯乙在排场上已经是天子的威仪。

据说,曾侯乙死亡时45岁左右。另有彩绘陪棺21具。陪葬者均为13-25岁女性。穷奢极欲,令人羡慕。

迄今为止,中国的考古发掘中共有40多套编钟出土,但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质最高的则非曾侯乙编钟莫属。

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镈,称“楚王熊章镈钟”。

上图为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的钟上的铭文。正是这段铭文清晰地揭示了曾侯乙的身份和其下葬的年代,同时反映了当时曾、楚两国的关系。

钲间铸有31字铭文:“隹(惟)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阳,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彝,奠之于西阳,其永持用享”。大意为楚惠王五十六年(前433),楚惠王在西阳接到了曾侯乙去世的消息后,在西阳遥祭他,并为他铸造了这件镈钟,以供其永享。

据《史记卷四十·楚世家》记载,楚昭王十年(前506),吴王阖闾和其胞弟夫概率兵攻打楚国,大获全胜,最后攻破楚国的都城郢。破城之时,楚昭王逃走,逃到随国,吴王阖闾随后率兵而至。随侯紧闭城门,调兵遣将,严阵以待。吴王阖闾在城下对随侯说,周天子的子孙,分封在江汉流域的都被楚国灭掉了,随国迟早也会被楚国灭掉的,你还是早点把楚王交出来,让我杀掉他。

随侯坚决不肯,说:“随国与楚国世代友好,你不要再说了,楚昭王不在随国,他已经逃走了。”吴王没法,只好带兵离开了随国。楚昭王由此逃过一劫,心中充满了对随侯的无尽感激。随后楚国援军秦军赶到,大败吴军。楚昭王回国复位,下令楚、随世代钟友好,不相攻伐。

有专家判定,随国其实就是曾国,随侯就是曾侯乙的先辈。由此,楚昭王的儿子楚惠王熊章,为了报答曾侯乙先人的救父之恩,特意将这枚精美的镈钟送给曾侯乙,以示友好。

于是,有了楚国这个超级大国支持,曾侯乙享受生活悠然自在。

曾侯乙墓编钟由19个钮钟、45个甬钟,外加楚惠王送的一件大镈钟共65件组成。


它们陈列在湖北省博物馆,成为我们能够看到,感受到的青铜重器,而不再只服务于曾侯乙。这是时代的幸运,是青铜器爱好者的幸运。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只有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我本楚人,为谋生计长居粤南,入夜则以上古文化为伴,品茶诵甲骨,煮酒论青铜。愿与诸君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