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都有忘记密码的时候,达·芬奇没有

 走读生日记 2022-01-08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读完了,看到临近结尾关于“达·芬奇创造力密码”这一章,我记下了这样的阅读笔记:

拥抱神秘。这是沃尔特·艾萨克森破译达·芬奇创造力密码的最后一个密码。
 
之前的密码是:
 
保持好奇,不断好奇。
为求知而求知。
保持孩童般的惊奇。
勤于观察。
始于细节。
见所未见。
穷追到底。
兴趣广泛。
尊重事实。
适度拖延。
让完美成为美的敌人。
视觉化思考。
突破局限。
挑战不可能。
放任幻想。
为自己创造,而不仅仅是为了客户。
团队协作。
列出任务清单。
在纸上做笔记。
 
看到这些“密码”,我们无需去解码,就可以清晰准确的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拥有了这些素养、品质或者习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出非凡成就。正如作者所言,天才不是上天的赏赐,而是配得到这个称呼的人始终如一努力进取和追求的结果。
 
这些“密码”除了能够解释为什么达·芬奇拥有那么强大的创造力,更可以为我们指引一条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以至于成才之路。
 
其实,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都具备这些“密码”,或者至少具备这些“密码”的绝大多数,为什么却罕有达·芬奇一样的天才出现?这才是这些“密码”更引人深思的地方。
 
在这些“密码”中,作者没有列出“阅读”或者“博览群书”这一项。我想,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一项早已包含在前两项“密码”之中了——保持好奇,不断好奇。为求知而求知。
 
我个人还是把“博览群书”作为独立的“密码”列在这里,达·芬奇是一个非常喜欢阅读的人,不论走到哪里,他都带着他的藏书;毫无疑问,他也是一个“善读”的人,这是他强大的创造力底层基础。
 
关于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对达·芬奇创造力密码的解读,我就不再重复了,留给你去好好阅读这本书。很多时候,剧透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在我看来,仅次于告密和恶毒的举报。

这是阅读沃尔特·艾萨克森系列人物传记的第二本,读完之后,真切感受到一个字:值。

把第三篇读书笔记,也是阅读本书的最后一篇笔记分享在这里。

P s:以下墨绿色字体为原文,阅读笔记以正常字体显示。

开始时,这只是一幅丝绸商人年轻妻子的肖像,后来演变成了一次探索之旅——列奥纳多在探索如何描绘人类复杂的情绪,如何通过神秘的微笑使其过目不忘,以及如何将我们的本质与宇宙的本质联系在一起。

所以我们看这幅画时候,不仅仅是看蒙娜丽莎的微笑,更是看创作者达·芬奇传奇的一生。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联想到苏轼王维诗画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领会言外之意画外之音,才是真的读懂了看懂了。

只要接近他的作品,观看者就会被激发去观察自然中的小细节——比如瞳孔放大的原因——并重拾对它们的好奇心。列奥纳多想要关注每一个细节,这也启发我们去效仿。

只有这种伟大的作品,才值得去用心去关注这样的细节。沃尔特·艾萨克森告诉我们的更像是教育的方法论——怎样跟一幅名画学习,如果带着孩子去美术馆一类场所,怎样给孩子一点有意义的启发。

一个拥有好奇心的孩子,才可能对某件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永远无法从外在表现中完全了解真实的情感。对于他人的内心,我们总有一种朦胧感,永远隔着一层薄纱。

这有可能是达·芬奇在一幅画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之一,但更多的还是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的表达。这种表达也是一个写作者水准高低的表现,直白的说,那些低劣粗俗的写作者永远不可能有如此真知灼见。

这幅画令每一位勇敢的艺术家都感到颤抖和气馁。

瓦萨里对达·芬奇《蒙娜丽莎》这幅画的评价很有意思,或者说很损。你看,“艺术家”被他用“勇敢”来修饰,让我读出对这些“艺术家”“有勇无谋、无知者无畏”的调侃;“勇敢的艺术家”不是单数,而是“每一位”,意思是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一样的结果——颤抖和气馁。

言外之意,不乏才华横溢之辈,无一例外都在这幅画面前有李白在黄鹤楼崔颢那首诗面前一样的感触:在极致的表达面前,无论怎样牛逼的人也终归无话可说。

不是说说不出话来,是说不出比前者更好更富于洞见更完美的话来。

另外,这句评价的画外音:有多少自不量力的“艺术家”依然干着鲁班门前弄大斧的勾当。岂不可笑?

弗朗西斯一世的母亲路易丝·德·萨瓦有良好的教养,而且他还有一群颇有造诣的尽职的老师,在他们的灌输下,弗朗西斯一世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充满热爱。

每当读到这样的关于母亲的文字,我的心不知不觉就跟着温暖起来,然后忍不住感慨:拥有这样母亲的人多么幸运,或者说更加幸运。

当然了,这并不否定和排斥另外的母亲,母亲终归是伟大的,而人生和命运终归是不可预料和设计的。

现实的轮廓本来就模糊不清,我们应该张开怀抱接受这些不确定性。走近他人生的最佳方式正是他走近这个世界的方式:对它的无穷奇迹充满好奇和欣赏。

接受不确定性,并不是认命,也不是懦弱,而是认清这个世界之后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大自然充满不确定性之外,满是神秘,满是人类未知之谜,探索和接近这些未知,是人生重要的意义之一。达·芬奇为我们做了一个永远无法模仿的榜样。

正因为拒绝炮制不够完美的作品,他才确立了自己天才的声名,而不是沦为一位技艺高超的匠人。比起琐碎的执行,他更享受构思的过程。

非常赞同沃尔特·艾萨克森对“天才”的阐释以及对达·芬奇的评价。再高超的匠人终归还是一个匠人,而天才凤毛麟角。当然,也只有配得上天才这一称呼的大师,才有“更享受构思的过程”的勇气和魄力。

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相信这一点,就像读书,不需要为了有用而读,读书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快乐。

我们应该小心,不要因为长大抛弃了我们的纯真初心,也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如此。

回到世俗的读书以致用层面来理解沃尔特·艾萨克森这句话,我认为这句话足以用来总结阅读这本传记的收获或说好处——因为阅读这本书,而让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因为长大而抛弃我们的纯真初心,更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也如此!

Ps:《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上2篇读书笔记 ↓

当你独处时,你才是自己的主人

土埋半截的人了,还矫情啥?

2022年1月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