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翟基生——写“说说” 留住乡村乡土记忆

 老兵原创之家 2022-01-09


  有一个地方叫乡土眷恋,有一种情怀叫乡愁,有一种记忆叫永恒。 

   我从小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曾经栖息的地方,扎着我的根,长着我的魂。一草一土似乎有某种神奇的力量一直在召唤我,乡村乡土总让我留恋;无论走到哪里,记忆中的乡土老物件,总让我记忆犹新。

   乡村是社会文脉传承的主要载体,乡土具有“自然生态、拙朴厚重”的特点。时代发展,乡村变迁,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有着对乡村乡土过往的怀念。

   于是,我外出旅游,或回到久别的故乡,在乡村景点,不时捕捉着乡土老屋、石磨、古树,还有以前村民生产生活和村庄发展变迁中的老物件……

 那些即将逝去的一个个乡村乡土老物件,给我写美篇“说说”搭起了一座记忆的“桥梁”,帮我找回原汁原味的记忆,留住了浓浓的乡愁。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乡村农民喜爱的陶瓷容器,家家离不开它,品种有斗缸、截缸、穿口、餔磴,均是农民过去存粮、储水、装酒、腌菜、和面的器具,如今农民丰衣足食,都被“扫地出门”了。闲逛乡村房前屋后,旧陶瓷容器有的成了花盆,有的成了休闲坐櫈。賭物思情,当年的“宝贝”却成为我一种乡土记忆。(2021年4月15日)

  2021年4月19日上午,一场充满传统特色的民俗婚礼在河南某社区举行。婚礼精彩的现场挤满了看热闹的街坊四邻,鼓乐队奏响了“龙凤呈祥”,新郎骑着高头大马,脸上洋溢着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8名轿夫抬着新娘的花轿向婚礼现场走去。选择古朴乡情的骑马娶亲婚礼形式,既是图个热闹,也是低碳环保。(朱德全摄)

  战友郭月娥夫妻扮演《老俩口学毛选》,再现当年乡土韵味。

   上世纪60年代,一首《老俩口学毛选》在乡村广为传唱。

   我的战友郭月娥夫妻俩,扮演“老俩口”,在自己的家里激情演唱这首歌,并录制了这段视频。

   欣赏那熟悉的词曲,那优美的乡村乡土旋律,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2021年6月23日)

  旅游中,在一个民俗风景点,见到摆放的一组石磨,勾起我对家里曾经拥有一块石磨的回忆。

   石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里磨麦子、豆腐、炒米粉、做年糕等都靠它,起到了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作用。小时候与母亲一起辛苦推拉石磨的画面始终难忘。50年前是农村生计必需,50年后竟是最有乡村乡土韵味的风景。(2021年8月31日)

  我回到久别的家乡,走进蔡凹水库,不由我想起1959年,十里八乡的千名民工响应“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凭着铁镐、锹和平板车,住工棚,吃大锅饭,披星戴月,筚路蓝缕,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削山筑起了一道蓄水大坝,真是“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从此,碧绿的库水,造福于民,服务于民。(2021年9月15日)

  我回故乡走亲戚,见到一栋老屋子,一种久违的感觉涌动全身:记得我家50年前也有一栋这样子老屋。当年盖房子是父母耗尽心血的杰作,父母头顶满天繁星赶运木料、砖块和沙石,像春燕衔泥般,几经周折,终于盖起一栋接连三间的青砖瓦屋,全家10口人住房得到改善,令全村人羡慕。老屋贮满着一家人情与爱。(2021年10月6日)

  又见乡村喜庆锣鼓班子。

 在家乡,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谁家要办红白喜事,就请锣鼓班子。锣鼓班子的艺人们各具其艺,以约定俗成的谱子,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把喜气传递家喻户晓,热闹无比。我想起父亲的《喇叭词谱》,这种接地气的乡音,竟然是一项民间宝贵的艺术,让我对乡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2021年10月13日)

  我的家乡长江堤上有座“三八闸”,是1962~1965年国内大搞围湖造田时修建的。当年各村群众修筑浩淼百余里的港湾,让“三八闸”引长江之水灌溉沿港湾的农田;港内船来船往,是四望、大金两个乡镇水上交通要道;也是我小时候下港捕鱼摸虾的好去处;它曾承载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重要作用。(2021年11月29日)

  一次去乡村游见到树上有鸟巢,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爬树掏鸟窝的事。

   老家屋后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苦果树,喜鹊一口一口衔着树枝往树杈上筑巢,仰望鹊巢外壁的树枝交叉粗糙,巢里却是光滑的泥碗,供雌鹊在里边下蛋。我和小伙伴爬树掏鸟蛋,弄得喜鹊巢破鸟飞,没有考虑保护鸟类,更没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2021年12月18日)

  每写一篇美篇“说说”,是一种生活、一段记忆、一次乡土文化的传承。传统乡村乡土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乡村乡土记忆】既是乡村风俗、风情、风物的记忆,又是乡村历史村庄、传统居民院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生产、生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是乡村历史的沉淀,是乡村农耕文化的积累。

   陶瓷容器、石磨、老房子、骑马娶媳妇、喜庆锣鼓队、修水库、“三八”闸、爬树掏鸟巢……这些老物件、风土人情、民风民俗,有的虽然已经逐渐退出了大众视线,而运用短小精悍美篇写“说说”,限定140字,却让这些【乡村乡土记忆】焕发出“新活力”。

 执笔写“说说”【乡村乡土记忆】,不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更能有助于传承农耕文化,延续乡村文脉、赓续农耕文化孕育下的人文精神,共同分享感受着时代变迁,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更新于 01-05

责任编辑:梦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