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农村大学生的独白:我们为什么大多都混得不好?背后原因戳痛无数人

 mrsh 2022-01-09

文/铁木君 主播/应犹
来源/铁木君(ID:tetemu)

我来自广东潮汕的农村。

与大家印象里的不同,并不是每一个潮汕人都很会做生意,也不是家家都很富有。

我的童年没有玩具,没有课外书,更没有零花钱。而且很多年少时的玩伴,高中甚至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或外出打工了。

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贫穷,限制了人们的思维。

小时候,身边很多父母相信读书无用论,反而执着于人情关系的那套东西。

很多人选择了逃离,去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打拼。

可即便是像我这样,幸运地摸到了大学的门槛,完成了学业,踏入社会也依旧是一路磕磕绊绊,人生布满荆棘。

究竟是哪些因素,限制了我们农村大学生的发展呢?

这些人中,不乏很多在校成绩优异,但踏入社会后,却越混越差的人。

这个话题或许有些沉重,但不得不谈。


文章图片2
受限于原生家庭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一场高考,让山沟沟里的农村孩子走到了繁华的大城市。

与城里的孩子住一间寝室,吃一个食堂,在一样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让我们产生了一种你我都差不多的感觉。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记得大一军训刚结束,我们整个寝室的人一起去市中心玩。

走进商场,大家一起进了耐克专卖店。

当时的我对鞋子一点也不懂,只是觉得每一双鞋,看起来都非常炫酷。

我看中了一双红色的跑鞋,拿到手里仔细观察,它真的很不错,真的很好看。

出于习惯,我看了一眼吊牌:899元。

像是被锋利的刺扎了一下,我慌忙把它放回了架子上。接着环顾四周,装出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

那一下,刺痛了我的自尊心。这些鞋子与我无关,热闹的街道也与我无关,我仿佛是置身浮华世界的局外人。

另一个室友看中了一双鞋,让我们帮他看看好不好看——1099元。

开学那天的闲聊中,他告诉我们自己的生活费是1500元,我以为他肯定不会买,但他把电话打给了开公司的爸爸。

真好啊,那一刻我也想有这样的爸爸。

回去的路上我不太开心,但另一个小伙伴更加失落:

他是第一次坐地铁,手里捏着单程票,慌张地呆在原地,不知道该怎么过闸机。


有的人晴天也有车,有的人雨天却没伞。

你我的人生,起点并不相同,我们都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开始的。

有些坎,没有家庭的帮助,我们真的跨不过去。

就拿买房这件事来说,这是现今大多数普通人命运的分水岭。

或许很多人觉得买不买房没关系,租房子也一样。

但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家的意义非同寻常。谁真的想30多岁还跟伴侣、孩子挤在狭小的出租屋呢?

很多城里的孩子,在两边父母咬牙帮助下付了首付,后面随着不停上涨的工资,还款压力越来越小,生活越来越好。

反观农村出来的孩子,门当户对的观念让他们在大城市里很难找到合适的伴侣,买房就更是奢望了。

不断上涨的房租和房价,正一点点浇灭着他们扎根一线的希望,将他们逼向城市的边缘。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原生家庭的影响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将他们推向了残酷的现实。


文章图片4

没有选择,害怕冒险
一次次向现实妥协

一个家庭能给孩子最大的帮助,是让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拥有自由选择的底气。

这样的孩子是幸运的,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试错,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上。

而对农村的孩子来说,生活从来都不是选择题。

甚至有时候,父母都无法陪你。

为了养活一家人,他们远离生活了半辈子的家乡,远离家里的老人的和年幼的你,在某个昏暗的车间,没日没夜地工作。

我们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烧柴做饭,抓鱼抓虾。没人可以辅导你的功课,一旦考得不好,下学期就可能失去上学的机会。

他们能告诉我们的,就是不断重复的那句: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会有出息。

长大以后会怎么样呢?他们也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读书才是走出大山最近的路;只有读书,才能跳出世代贫困的循环。


大学班上有一个学霸,我经常跟着他准备专业课的考试。

有一天我去图书馆找一本书,在过道碰见了他,就聊了起来。

我问他:“听说最近要开始准备考研了,老铁是不是已经想好去哪里了?”

他说:“没有啊,我不打算考研。”

“什么?不可能吧,你的绩点那么高,应该很容易拿到的......”

“我打算毕业直接找工作。”

这一次,我分明看出了他眼神里的失落和不情愿。

后来才知道,以他的家庭情况,根本没办法支持他读研。他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一个在复读,一个读高三,另一个也快上高中了。

最后他告诉我:

“你也许羡慕我的专业课成绩,好像一切看起来毫不费力;而我却真的羡慕你敢于选择自己人生的勇气。”

我们看到太多城里的孩子,毕业后在父母的帮助下买房定居,娶妻生子,开始幸福、平稳的生活。

却忘了村里的孩子,在踏上求学的火车之时,就背负着家庭的无限期待,成年后的每一次选择,都如履薄冰。

也许曾经有很多次求学、创业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但他们没有试错成本,每走一步都是冒险,走错一步都是万丈深渊。

在亲人的温饱和幸福面前,他们只能担起反哺家庭的重担,牺牲掉那些稍纵即逝的发展机会。

面临生活上的多线作战,一个出身贫寒、没有家庭作后援的人,他的精力和成长必然会被严重分散和限制。

他们不断地在个人和家庭之间寻找平衡点,最终无力撑起人生更大的改变。

这很无奈,但也是事实。


文章图片7
无法接受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缺乏优质的人脉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贫困只是一时的,努力学习,把学业完成不就可以好好赚钱了吗?

我看到过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去餐厅点餐、刷盘子,去发传单、当家教。

我也曾看到某个同学,因为公布的贫困生补助名单里没有他,在桌子下面暗暗把拳头攥紧。

即使有太多的不确定,他们依旧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他们觉得家庭条件差一点不是大问题,吃穿比别人差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学习,毕业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就好了;他们相信眼前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可社会却给他们上了最深刻的一课。

当年在学校里管用的“学生思维”,出了校门就失去了“魔力”。

工作中频频受挫,很多在学校成绩不如自己的人,却在父母的帮助下,拥有了一个好工作。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在校园里被短暂掩盖,在踏入社会后被彻底揭开。

读书生涯累积起来的自信,也在毕业后变得薄如纸片。


很多家庭,在教育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

西方发达国家的父母将孩子抚养成人后,便不管不问,觉得这才是科学的方法。

事实上,这些人往往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学费都负担不起,更别提职业规划了。

那些精英阶层的父母,会为孩子精心规划人生的道路,例如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中记录的14个孩子。

在中国也一样,很多人虽然学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但背后都有父母谋划。

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一些稳定单位。

在学校不怎么努力的他们,毕业之后的工资和圈子,轻轻松松便碾压了大多数人。

而大部分农村出来的孩子,很多父母都不在身边,更别提职业规划了。除了极个别幸运的人,大部分人都成了“炮灰”。

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文章图片10
写在最后

也许在很多个夜晚,你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在出租屋的小床上想:

怎么会有一条路,这么难走?

可是人生从来都不是公平的,有的人得到了命运女神的垂青,而有的人前行的路上满是荆棘。

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还拥有追求梦想和希望的权利。

穷富,从来不代表贵贱。

贵贱的标准,是认真地活着,还是颓废地死去。

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

这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热爱它。

生活的真相或许是——

当我们付出了前面99%的努力,却换来1%的回报,但就在我们快要放弃之时,命运的拐点悄然而至。

继续上路吧,难道向上攀登的路,不比站在顶峰更让人热血沸腾吗?

也许下一站,你将抵达罗马。 

让我知道,你们也在为人生拼尽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