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开悟者,是什么境界?

 千姿百态万花筒 2022-01-09

真正的开悟者,是什么境界?

老子《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大道包含了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是天地万物的来源,道有两种形态,有和无。

有和无,并不是有和没有的关系,有和无如果换个说法,可以叫做“显”和“隐”。但其实,显和隐是同一个主体,只不过是人们感受认知产生了差异而已。

同样,佛和凡夫也是一体无二。妄念起来,佛就是凡夫,一念清净,凡夫即佛。

不做两样看待,完全不做区分辨别,消除二元对立,而随顺万物自然,这就是佛的境界。

老子说,唯之与呵,相去几何,别人对你恭维是一种态度,对你呵斥也是一种态度,然而在得道者眼里,这二者并无分别。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相皆幻,唯有顺应万物,本心完全不为虚妄所动,这就是开悟者的境界。

法远禅师是归省禅师的弟子,某年,因遭遇旱灾收成不好,寺院里机会没有人来供养米粮,僧众都开始饿肚子,有气无力。

归省禅师只好外出化缘,许久未归,一看一众僧人都快要支撑不住,法远就自作主张,把寺里储藏应急用的米拿出来,为大家粥,粥还没做好,归省禅师就回来了。

归省禅师一看,法远居然把应急用的米都用了,很是生气,就大声质问法远:“谁让你这么做的?”

僧众都吓得躲在一边,法远却不慌不忙地说:“弟子看大伙实在饿的不行了,就把应急用的米拿来煮粥,师父请谅解。

按理说法远也没有错,但是师父显然没想要原谅他,听了他的辩解,语气更加严厉:“你擅自动用应急物资,按照寺里规矩,打三十大板,立即驱逐出寺!”

法远默不作声,受下了三十大板,然后收拾东西离开。

但是法远并没有下山,而是在寺院门口的走廊里,寻了一个角落住下来,僧众都觉得是大伙连累了他,偷偷的给他送点粥饭,就这样一晃儿半年过去。

有一天,师父归省禅师外出,偶然看见法远正端坐角落里参禅,惊讶的说,你怎么在这里,有多久了?

法远答,半年了。

归省脸色一变,就这么白住吗?你得交房租的!

法远听了,默不作声,起身穿好僧衣,托着钵走向市集,开始为人诵经、化缘,得来的钱拿回来用做房钱。

弟子们都觉得师父有一点过分,纷纷为法远遭到这样的待遇感到不平,然而归省禅师却笑着对大伙说,你们不懂,我是故意这样做的。

后来,法远禅师继承归省禅师的衣钵,成为佛教曹洞宗第七代祖师,宋仁宗赐号圆鉴大师。

结束语——六祖坛经有云,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把这几句话时时记在心上,身体力行,就是开悟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