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的哲学

 宗子说 2022-01-09


  1. 功夫之道:合乎阴阳

  2. 功夫入门: 无心

  3. 功夫的哲学: 化繁为简

  4. 起点和终点互为邻居

  5. 截拳道之道

原文约 4300  | 建议阅读5 分钟 |

伟大的艺术家能通过艺术与人沟通交流。当你看到一幅画时,你马上就能知道,那个艺术家创作这幅画时的感觉——甚至你会知道他当时在想些什么。在这样的交流之中,时间造成的距离不复存在,你清晰明了地体会到了艺术家的感情,仿佛你就是艺术家本人一样。同样,看着李小龙在生命的帆布上描述出的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画面,我们就能够凭直觉察觉出他的伟大人格、激情、真诚信念,乃至他的灵魂。像李小龙说的那样,如果艺术是“可视的生命乐章”,那么这本书肯定就是他的生命交响曲。

——《生活的艺术家》

01

功夫之道:合乎阴阳












阴阳原理在武术中的运用体现为“和谐法则”,它旨在告诉我们:对于对手的力量不要顽抗,而要顺势而为。凡事发乎自然,更重要的是顺其自然,不要刻意或勉强为之。

当甲对乙施加“阳”的力量时,乙不必以蛮力来抗击它,也就是说乙不应该以“阳”克“阳”,而是应该以柔克刚,顺应甲的力量。当甲的力量发挥到极限的时候,“阳”即开始转为“阴”,乙则在其力道将竭之际,发动力量(阳)来反击对手。这样,所有的动作过程纯系发乎自然,而非竭力为之。乙只需顺着对手的来势做出和谐、连贯的配合,不用负隅顽抗或竭力挣扎。

也就是“清静无为”。这一法则告诉习武之人: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对手发势、变势的动作中。不要先发制人,要随着对手的招式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动作。总之这一法则的基本观点就是通过后发制人,借力打力来击败对手

我用拳头打水,可水并不感到痛。我再用尽全力打下去,水也不会受伤。我想去抓它一把,可是却不可能。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装在最细小的容器中,显得那么柔弱。但事实上,它却有着能够穿透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的力量。这就是了,要想练好功夫,我得效仿水的本性

02

功夫入门: 无心












习武之人必须保持一种静谧与平和的心态,即掌握好“无心”原则。“无心”并不意味着大脑一片空白,而是指摒弃了所有的情感。它也并非简单的心平气和,尽管沉着冷静也十分重要,但“无心”的主要原则是思想的无欲无求

他的意思就是,让思想随意,不受潜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干涉。如果思想能随意漂流,在其运转时就不会有任何阻滞

李小龙的老师叶问先生是咏春门派的第一高手。他经常告诉:“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跟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思想的干扰,心平气和,本能地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

“这就是了!我必须放松自己。”不过就这样又在运用意志力了。就是说,在讲必须放松自己的时候,这种要达成“必须”的念头,已经与“放松”的定义相违背。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人为故意地去放松。【就像叫你别像那只粉色大象🐘一样】

就像有一只小鸟掠过水面,它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在那一瞬间,当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像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这正是叶问师傅所说的“超然”的意思。在对手面前,不是说要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带或阻碍。所以如果我想控制自己,就必须要以顺乎自然的本性接受自己。

【不知道黄易在《大唐双龙传》的里井中月的概念是否受李小龙的影响,心就要像平静的水一样,也就是无为的超然,才能真实映射出对手的出招,才能采取合乎阴阳的对策。

就像解决问题一样,需要步骤:第一步,明确和理解问题;第二步,拆分和定位问题;第三步,提出解决方案;第四步总结问题。一方面需要平时的训练,另一方面也要在问题出现的时候保持清醒,按照步骤进行解决问题

我觉得类似的经验也应用在跟小孩的相处,比如小孩无理哭闹,你感到愤怒,想要惩罚,但如果你能让心中水平静反映你的情绪和小孩的行为,就容易采取对策。具体不再展开,参考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03

功夫的哲学: 化繁为简












功夫哲学的基础是道家和禅学的主要哲学思想——理想的状态不是将对方的力量打垮,而是要与之协调配合就像庖丁解牛一样,为了保护他的刀,他会沿着骨缝切割。同理,习武之人会随着对手的动作而动,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功夫的含义是通过“规则”和“训练”达到终极目的——强身健体、陶冶心智和自我保护。自己和对手之间并没有区别,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整体,而不是对立的两部分。二者之间不存在征服、争斗或是控制。功夫的意思就是要将自己的动作协调地“融”入对方的动作中。他进,你就退;他退,你就进。因此,进退伸缩互补,反之亦然,两者相生相克,互为因果。

在实际运用,功夫以简单为根基。它是四千年千锤百炼实践的结果,极其精密、复杂。所有的技巧都已蜕去了冗余和修饰,直指最基本的目的。一切动作都是直截了当的,既简单,又符合人的逻辑和常识。以最少的动作和最小能量,来表达最大的内容。

功夫中的明智,并不意味着要去增加更多东西,而是要祛除过分复杂和装饰性的东西,简简单单就好。就像在雕刻塑像的时候,雕塑者不会在塑像上增砖添瓦。而是一开始就把非本质的东西凿掉,这样本质才可以毫无阻碍地再现于观者面前。功夫只要一双手,不需要那些花哨的装饰和手套,他们只会阻碍双手的正常功能。功夫修为越高,越趋于质朴无华。而越是境界不够的人,就越喜欢装饰自己。

【正所谓“差生文具多”,学习也是功夫的一种。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是知识的迁移,也是完善自己的模型。什么导图或笔记工具只是辅助,效率最高的学习,就是有目的的学习】

04

起点和终点互为邻居












功夫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艺术阶段以及“无艺术”的阶段。

(1)在初级阶段,习武者对武术中的搏击艺术一无所知,天真无邪。在搏击战时,他只是本能地防御和攻击,而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尽管他不懂什么是科学搏击方法,但他显示出的是本真的自己。

(2)第二阶段是艺术阶段,也就是功夫训练的开始。有人会教他各种各样防御和攻击的方法,各式各样的踢腿、步法、移动、调整呼吸以及思考问题的技巧。毫无疑问,此时他对搏击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但是遗憾的是,他同时也丧失了本真的自我以及自由的感觉。他的动作不再自然,他的思想也往往会在不同的动作之间,停下来思索和分析各种动作是否正确。更糟的是,他可能会被智力所束缚,而让自己游离于真实之外。

(3)第三阶段,“无艺术”的阶段。经过多年严格而艰难的训练之后,他意识到,功夫终究没什么特别的,他不会再强迫自己去想招式,而是像压在土墙上的水一样,调节自己去适应他的对手——从最细微的裂缝里流过这时他只要像水一样无形且漫无目的即可,其他什么也不用去做。没有任何事情掌控着他,他因此也就获得了自由。

所谓“无为”就是“无矫饰”的艺术,“无原则”的原则。就功夫本身来看,真正的初学者根本不知道怎么防御、拦截和攻击,更不知道怎么理解自我。当有敌人攻击时,他会本能地去抵抗,因为他只会这么做。但是,一旦他开始接受训练,他就会知道如何防御和攻击,该在哪里用心,以及该在哪里运用其他的技巧——这会让他的思维在某些时刻停顿一下。因此,每当他企图攻击对手时,他都会感到某些异常的阻碍(因为他失去了最初天真无邪和自由自在的心态)。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他的技艺越发精湛,他身体的反应以及掌握技巧的方法就会越来越接近“无心”的状态,他会再一次回到他习武之初一无所知的心态,起点和终点互为邻居。

以此类推,当习武之人到达了“道”的最高境界,就会变得像一个对“道”一无所知的傻子一样,忘掉了所有学过的东西。此时智力上的精心算计没有了,剩下的只是“无心”的非意识。当武功臻于最高境界时,身体和四肢都能自发运作,自行其是,不需要意识的干涉。技术是如此的自发自动,以至于能完全摆脱有意识行为的枷锁。

【这就是知行合一,不光是头脑在认知和思考,身体本身也在参与思考;不光是身体跟着头脑转,头脑也要跟着身体转。将一项技能习惯化,就能自动驾驶】

05

截拳道之道












一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去拜访一位禅师,请教关于禅的问题。禅师说话时,有学问的人经常打断他,“我们也知道这些事”,诸如此类。最终禅师停止了谈话,开始为客人上茶。只见禅师把客人的杯子倒得满满的。“茶杯满了,不要再倒了。”有学问的人忍不住说。“是的,我知道。”禅师回答说,“除非你先空出你的杯子来,否则你怎么品茶呢?”

截拳道强调的不是“增”,而是“减”。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训练的最高境界通常是返璞归真,只有半吊子的人才叶公好龙。因此,重要的并不是一个人积累了多少墨守成规的知识,而是如何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实用”绝对比“招式”重要

所有固定的套路都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真理隐藏在所有的固定套路之外。水可以放入碗中成为碗的形状,放入杯中成为杯之形,它是如此地具有柔顺性、适应性、协调性!

我们暂且这样说,一种招式的创始人可能接触到部分真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随着创始人的离世,他的主张、意向和套路,被他的徒弟及追随者转化成法则。教义被创立,强制性的仪式被设定,理念被制定,最后体制被确立。那些一开始在创始人那里还不太确定的招式,现在却被固定下来而成为确定的知识,按逻辑顺序被组织和分类的反应,应对各种各样情况的灵丹妙药。如此一来,有着善良意愿的徒子徒孙不仅将这些流传下来的知识奉上神坛,也让他成为埋葬创始人智慧的坟墓。【宗教何尝不也是这样】

所以截拳道不是发展已经发展的东西,而是恢复被遗忘的东西——虽然它一直就与我们同在,除了在我们错误地运用它时,它从来没有丢失过,也没有被扭曲过。

最后一个启发,一指望月:

在完全实战中是没有标准的,因而表达应该是自由的。它所揭示的真理是,现实需要体验,要通过个体亲自去体验和实践,这条真理应该超越所有的招式和训练。还要记住,截拳道只是一个使用的术语,是载人渡往彼岸的渡船,一旦抵达彼岸就应抛弃,而不应该背负在肩。这些描述只不过是“一指望月”。请不要把指头当成了月亮,或者紧紧盯着指尖,而错过了欣赏美丽的夜空。指头的有用性在于指向照亮指头的明月,仅此而已。

【很多时候我会忘记学习的本质,有时候为了学习而学习,记下完整的笔记且束之高阁,其实就像得到高研院说的,每当学习以后,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树立为我所用的原则,也就是六经注我:

  1. 这个课程提出的这个关键问题,我在我的工作和生活里遇到过吗?我有什么补充思路或者其他思路?

  2. 这个思路还能用来干什么事?逼自己给出3个以上的回答,越详细越好(训练跨界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