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选读精讲(6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徐子曰 2022-01-09
如果你要到西安旅游的话,去过大雁塔之后,千万别忘了去它附近的一个地方——乐游原。乐游原作为旅游胜地,到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汉朝时期,汉宣帝带着皇后来到这里,看到绚丽的风光,竟然乐不思归,于是就有了乐游苑的名字。到了唐朝的时候,乐游原是长安城的最高点,站在原上,可以眺望整个长安城,是登高览胜的最佳地点,所以每当三月三上巳节,九月九重阳节,京城里的男男女女们都喜欢到这里来玩儿,当然,这其中也会有很多的诗人,其中一个,就是晚唐时期大名鼎鼎的李商隐。李商隐来到这里游玩散心,写下了著名的《登乐游原》,今天咱们就来读读这首诗。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为什么要来乐游原呢?因为“向晚意不适”,所以“驱车登古原”。“向晚”就是傍晚。“意不适”的意思是心绪不畅,也就是心里不舒服。李商隐“傍晚的时候心情不舒畅”,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需要咱们来了解一下李商隐这个人了。李商隐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好是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的时候。当时朝廷里有两个党派,一个是以牛僧孺为领导的牛党,一个是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他们各自形成集团之后,相互之间争夺权力,互相倾轧。一方上台了,另一方的人就肯定要倒霉:有的被贬官,有的甚至丧命。这种争斗持续了几十年,历史上就叫做牛李党争。既然有争斗,自然就有人要受苦,要倒霉。那这个跟李商隐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有。因为啊,李商隐少年时期就才华横溢,19岁的时候,因为文章写的好,得到了当时一个叫令狐楚的大人物的赏识,这位令狐大人还让自己的孩子跟李商隐交往,大约是想让李商隐好好教教他们吧。令狐楚也是牛党里的重要人物,李商隐得到了他的赏识后,受到了关照,不管是学习上还是事业上都得到了实惠,所以,在25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这样,在别人眼里,李商隐就是牛党的人了。过了一年,李党里的一个著名人物王茂元看上了李商隐,觉得这小伙子不错,有才华,就把他招到自己手下做了掌书记,还把女儿嫁给了他。身为李党中重要人物的女婿,在别人看来,李商隐似乎又成了李党的人。
这一来可不得了啊,牛党的人就觉得李商隐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是个贪慕富贵的叛徒!那个曾经跟李商隐在一起的令狐楚的儿子,更是恨他,觉得李商隐品行有问题。你想啊,这李商隐的日子能好过吗?那按理说是不是李党的人就觉得他好,帮助他,提拔他呢?也不是。李商隐的这个岳父大人啊,按照咱们现在的说法,也是拎不清,脑子有时候不太清楚,经常短路,跟牛党的人老是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所以,也不会得到李党的真正信任。所以呢,李商隐就像《伊索寓言》里的那只蝙蝠,两边不讨好,两边不待见他,按照俗语说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所以李商隐虽然满腹才华,少年得志,但是一直遭到排挤,沉沦下僚。
这就是李商隐“向晚意不适”的原因。心里不舒服怎么办呢?按照咱们一般人的想法,就是出去玩玩,散散心。很明显,李商隐这时候也是这种想法,于是他就“驱车登古原”。“驱车”的意思是乘车或驾车。李商隐坐着车登上了古乐游原。
登上乐游原看到了什么呢?夕阳无限好。夕阳灿烂,风光无限美好。眼前是美丽的风景,这下心情该好了吧?不,李商隐想到的,是这夕阳虽然美好,只是已经接近黄昏,日薄西山了。按照他的话说,是“只是近黄昏”。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时候自己空有才华,满怀理想抱负,却不能实现,只能借助诗歌来抒发岁月蹉跎、人生失意的悲伤;另一个原因是跟他忧国忧民有关。咱们都知道,唐朝是咱们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达到了顶峰,按照现在的话说,那是天花板。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唐朝逐步走向衰落,尤其是李商隐生活的晚唐时期,更是江河日下,眼看大唐就要玩完了。像李商隐这样的有才华、有理想抱负的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重回大唐盛世啊!正好,这时候的皇帝唐武宗还算是个有能力的皇帝,有一段时间,曾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让人看到了唐朝重新复兴的希望,所以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也可以指大唐王朝这时候的景象。可是,唐武宗刚刚取得了一些成就,就开始变了,他宠爱王才人,荒废朝政,还请来道士给自己炼丹,教自己修仙,希望能够长生不老,即使这些道术让自己生病了也不悔悟。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知道,皇帝这样折腾,那就离死不远了啊!李商隐自然更能够看透这些,所以,他说“只是近黄昏”,这近黄昏的,是皇帝、更是大唐王朝。也就是说,这两句诗中还表现了他对大唐帝国日渐衰落的预感。
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没有用典故,没有用修辞,可以说是毫无雕饰,但是却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意境苍凉悲壮,意蕴深邃。
学习经典知识,成就大好人生!
二十年专注文言,读经典,学文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