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业服务企业“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巨大作用

 地理卢先生 2022-01-09

物业服务行业在我国规模发展迅速,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物管面积达345亿平方米,但物业服务行业进入资本市场较晚,业主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有待提高,所以物业服务仍属于新兴行业。另,随着新型改善型商品小区增多以及疫情爆发后社会对物业服务的要求提高,物业服务与业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加。疫情爆发后社会对物业服务的要求提高又突出了一些新问题

1. 物业费定价方面:政府指导价与市场价“双轨制”,普通住宅与高档住宅定价悬殊,差别很大,而我们的定价机制,还有改进的必要政府指导价偏低,跟不上居民对物业服务提升标准提升的步伐,如济宁罗马假日小区,高层住宅的水、电、人工成本、改造费用等,每平米已超过2.5元,而现在指导价是1.6元每平米,长此以往,造成企业亏损,难以为继。实行市场价的容积率低于1.0,洋房等高档住宅,物业费支出按近于别墅却低于别墅,这就造成了物业企业入不敷出。

2. 前期物业缺乏启动资金,造成物业项目前期及入住后期服务品质不高,关于开发企业与物业企业之间支付开办费问题,国家物业管理条例和《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规定都不太明确,例如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第一章的第三节第二十七条是这样描述的:鼓励建设单位为其开发的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提供部分经营用房或者给予资金支持。导致开发企业理解为可以提供部分经营用房,可以或不可以给予资金支持都行。中小物业公司做为小微企业,如果没有资金支持的话,很难打开局面、开展工作。

3. 疫情期间,物业企业从业人员承担了小区全方位24小时管控、测温、消杀、配送等管理服务职能,不仅造成了物业管理成本激增,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宣传,造成防控一线的物业从业人员在待遇和精神上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综上所述,因此建议:

1.根据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时调整物业费政府指导价,物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要与劳动力成本上涨相同步,切实为物业减负,向居民收取的水、电、暖等价格,能源损耗不应由物业企业承担,应计入电价、水价

2.建立科学、规范的物业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政府在其中发挥的引导作用十分关键。引入分类评级制度,对居住物业服务设置服务规范等级,同时,规范经营行为,培育提升业主“按质论价”的新理念,促进形成“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建议应完善物业费定价、调价机制,全面取消物业费限价政策,将定价权交由市场决定。同时建议省政府出台配套政策,促进物业费科学合理的调整,理顺服务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应把洋房纳入住宅市场物业费定价范畴,政府不应对此有所限制。

3.对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从业人员付出的辛苦,要大张旗鼓的宣传,以激励广大物业从业人员积极投入到防控一线当中,并以优异的服务和广大的宣传,赢得业主的理解和社会的尊重,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加大对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发现和总结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企业、先进个人典型,争取广大市民理解、支持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