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人想让红军当“石达开第二”?主席远超石达开!成功突围

 兵说 2022-01-09

者:相忘于江湖

1935年5月11日,一路紧追不舍的蒋军终于赶到了皎平渡。
可是,渡口哪里还有红军的影子?只有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横亘在眼前。他们从附近的老百姓口中得知,近3万红军用6艘小船连续抢渡了7天7夜,早在2天前就已经全部渡过金沙江,从容离去。
坐镇贵阳的蒋氏极为震怒,大骂手下无能。但是转念一想,红军虽然暂时跳出重兵云集的包围圈,但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与雅砻江构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地带。这里正是72年前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地方,蒋氏顿时转怒为喜,下令全力围剿。
此时,近3万红军面临的险境,的确和当年石达开有很多共同之处。
【安顺场】
一、不同的时间,相同的境遇
72年前的1863年是清朝同治二年,也是石达开出走的第七年。
1856年(咸丰六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内乱,洪秀全先指使北王韦昌辉杀掉权倾朝野的东王杨秀清,接着又利用石达开除掉了韦昌辉,最后又因为无端猜忌,导致石达开出走。
石达开率10万大军6年间转战十几个省,始终没有找到落脚之地。
1863年3月,石达开在贵州一带激战,他派部将赖裕新、唐日荣、郑永和先期进入四川,随后也在5月到达西康,遭遇清军四川总督骆秉章和土司千户王应元、藏族土司岑承恩三面夹击。石达开收买的王应元临时变卦,而岑承恩堵死退路,走投无路的石达开全军覆没。
在蒋氏和他的高级幕僚们看来,红军与当年石达开何其相似:
第一,石达开离开了天京根据地,红军也离开了苏区;第二,当年石达开和红军所处的环境别无二致;第三,都面临着正规军和土司军队的夹击;第四,当地少数民族和汉人关系都很紧张;第五,后勤供应都极度紧张没有钱粮;石达开和红军都是孤军奋战没有外援。
【影视中的石达开形象】
二、红军不是太平军:此一时,彼一时
基于以上分析,蒋氏和他的幕僚们对大渡河全歼红军信心满满。
但是,蒋军、四川军阀和他们寄以厚望的当地土司,怎么也不会想到为天下穷苦人打天下的红军,虽然和当年的石达开太平军的处境表面上看非常相似,但是实质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遵义会议后的红军,主席恢复红军指挥权,和周公、王稼祥重组“三人团”,没有了博古、李德这些教条主义者,主席又力排众议,重新启用被降为红五军团参谋长的刘伯承。
其次,同样的转战云贵川三省,石达开在遵义、金沙江几乎都是连番血战,导致部队损失很大;红军则不同,刘伯承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一路兵不血刃近3万军队几无损失。
再次,石达开的先锋官赖裕新、唐日荣、郑永和能力有限,刚进四川就被清军消灭,导致石达开丧失了外援;而主席委任的先遣司令刘伯承、政委聂荣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势如破竹。
最后,没有信仰的石达开太平军离开天京出走“名不正言不顺”,部队越打越少、道路越走越窄;而“打土豪分田地”起家的红军,一路上执行民族政策,虽然被围追堵截但是得道多助。
三、只要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
1935年5月的红军,之所以没有成为太平军,关键是主席。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将领中少有的明白人,也是文武双全的干将。他从16岁追随洪秀全反清,20岁永安封王成为“翼王五千岁”,26岁在“天京事变”后主持军机大事,是难得的人才。
但是,石达开缺乏战略眼光,也没有凝聚人心的心胸和手腕,始终没有找到立足点。相反,主席总能在重围中找到敌人的弱点,始终将敌军玩弄于股掌之间。战略选择上,总是先声夺人。
石达开战略失误,第一是转战十余省没有主动求变,第二是前锋不济没有打开通道,三是大渡河对岸没有敌军、小妾生子滞留3天导致洪水暴涨,第四是抱着紫打地(安顺成)一棵树上吊死。
眼光敏锐的主席则恰恰相反:第一,红军辗转腾挪一直在寻找战机和突破口;第二,遵义会议后任命“老四川”刘伯承、聂荣臻为前锋;第三,大力倡导民族政策,成为关键胜负手;第四,刘伯承拿下安顺场,仍然立足于兵贵神速派林彪、陈光抢夺泸定桥。
所以从战略上来看,主席比当年石达开强的不是一星半点,简直就是碾压。
【藏族土司岭承恩】
四、石达开珠宝一箱,不如刘伯承清水一碗
主席的战略让红军立于不败之地,红军的战术执行更胜一筹。
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仅仅是起点,巧渡金沙江是暂时摆脱围追堵截,而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才是关键的生死之战。在具体的战术执行上,红军比石达开和太平军强得太多。
当年石达开也派出了前锋,但是赖裕新、唐日荣、郑永和被清军和土司击败。从而使石达开陷入重庆总兵唐友耕、四川总督骆秉章的前后夹攻。在此情况下,石达开坚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试图重金收买土司王应元,结果王应元出尔反尔拒绝借道。
此时石达开被大渡河所阻,唯一退路就是藏族土司岭承恩(藏名比比)把守的松林河。可是由于仇恨汉人岭承恩不仅拒绝给石达开通过,还趁机夺取太平军粮草,切断他们的粮道和退路。
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藏族土司岭承恩,竟成了压垮石达开的最后一根稻草。
72年后,敌军在大道上布置重兵,小路上则是彝族部落,敌军希望“坐山观虎斗”。
但是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主席派出的红军先遣司令刘伯承,只用了海子里的一碗清水,和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就为红军节省了至少一个礼拜时间,提前赶到大渡河。
【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场景还原】
五、三军用命,石达开惨败,红军飞夺泸定
1935年5月24日,刘伯承率领红一军团红1师红1团抵达安顺成。
这一次是红军和敌军面对面,刘伯承也没办法再用“智取”了。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就得面对面硬杠了,所幸对岸的是川军杂牌部队。但是面对山高水急的大渡河,抢渡谈何容易?
当年石达开3万余人战至6000余人,仍然被困死在大渡河这块“死地”。
如今考验红军的时候到了,刘伯承、杨得志用仅有一条船把任务给了18勇士:第一船9人连长熊尚林带队,第二船9人营长孙继先带领。刘伯承命“炮神”赵章成迫击炮助战,3发炮弹定乾坤。
拿下了安顺场渡口,但一条船要渡近3万人至少得一个月。5月29日,匆匆而来的主席、朱老总马上紧急商议,主席当机立断,命令陈光红2师的杨成武带领红4团连夜飞夺泸定桥。
主席甚至命令:如果夺桥不成,刘伯承、聂荣臻就到川北单独搞一个局面出来。好在王开湘、杨成武的红4团没有让主席的担心变成现实,而地方川军糟糕的武器装备无意中也帮了红军一把。
当硝烟散尽、夜深人静的时候,久经沙场的“川中名将”刘伯承走上泸定桥,在铁索上面的木板上狠狠跺了三脚:“泸定桥啊,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
与72年前倒霉的石达开相比,老天爷似乎也在眷顾这支英勇的红军。
当红军到来时,当年让石达开无法逾越的松林河因为沧海桑田的变化,居然变成了一条浅浅的小溪,水流仅仅没过膝盖,在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们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难道,这就是天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