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俭德

 行为逻辑 2022-01-09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1282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道德经》说: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意思是: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俭让,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

“慈”和“不敢为天下先”比较好理解,很多人不明白这里面的“俭”是什么意思。

说到“俭”,很多人会想到“俭朴”,我们从小耳濡目染,俭朴、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这里面的“俭”,并不仅仅是俭朴这一层意思。《道德经》里面的“俭”可以称为“俭德”。

到底什么是“俭”?

取用有度,恭让而行,不穷物力。

这有什么区别呢?

俭朴,主要指节俭的行为,能省则省,不浪费。

俭德,更多的是一种心性的把控。

为人处事能控制住自己的心性,取用有度,恭让而行,不穷物力。

这里面体现出的是“守中”的思想。

有的人会说了,节俭不是倡导能省则省吗?

这是一种误解。

“节”是限制、节制的意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之所以节俭给大家留下节俭到极致的印象,那是因为我国在抗日、抗战的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一件衣服穿三代,大补丁套着小补丁。那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情况所限,现在物资丰盈,只要不铺张浪费就好,没必要再大补丁套着小补丁了。

所以,大家的思想一定不要极端。

凡事都遵循着“物极必反”的道理。

比如,大家常说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实是一种妄想,如果真的把这句话奉为真理,那么,运气好的结果只是效率低下、事倍功半,通常的结果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一个“尽”字,就已经是陷入无限的虚妄了。

那么,做到“取用有度,恭让而行,不穷物力”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是能获得:

内心的清静。

而且,当你内心清静,会更好的做到“取用有度,恭让而行,不穷物力”心态和行为,这两者是相互影响、促进的关系。

那么,心静有什么好处?

笃静易明心,安神生慧意。

内心清静可以生长智慧。

从这个方面讲,智慧的人更加懂得“取用有度,恭让而行,不穷物力”,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能做什么,什么事情要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被虚妄和欲望驱使着。

智慧的人也懂得,“知道而易行”的道理,能更好地践行“俭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