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晋之交的陈敏有没有机会代替司马睿统治江东?

 梦想童年594 2022-01-09

看他在永嘉年间已经占据江东了,如果能有孙氏的才能,司马睿还有机会渡江吗?没有办法让顾荣周纪跟他走?顾荣他祖宗顾雍,周纪他爹周处都是吴臣,也不一定得跟司…显示全部 

陈寅恪先生在《论东晋王导之功业》中指出: 考司马氏之篡魏,乃东汉儒家大族势力之再起,晋之皇室及中州避乱南来之士大夫大抵为东汉末年之儒家大族拥戴司马氏集团之子孙,其与顾荣诸人虽属不同邦土,然就社会阶级言之,实为同一气类,此江东士族宁戴仇雠敌国之子孙以为君主,而羞于同属孙吴旧壤寒贱庶族之陈敏合作之故也。


首先要认识到的是,陈敏起事初期是得到了江东士族的支持的:

会吴王常侍甘卓自洛至,教卓假称皇太弟命,拜敏为扬州刺史,并假江东首望顾荣等四十余人为将军、郡守,荣并伪从之。敏为息娶卓女,遂相为表里。 ——《晋书·陈敏传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逼。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晋书·华谭传

陈敏作乱,以循为丹杨内史,循称疾固辞,敏不敢逼。于时江东豪右无不受敏爵位,惟循与同郡朱诞不挂贼网。 ——《三国志·吴书二十》

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陈敏反于扬州,以玘为安丰太守,加四品将军。玘称疾不行,密遣使告镇东将军刘准,令发兵临江,己为内应,翦发为信。 ——《晋书·周玘传》

上述史料可以看出,陈敏占据江东之后,明确表示不支持陈敏的江东士族仅有贺循、任旭、朱诞和周玘,明确支持陈敏的有甘卓,其他包括顾荣在内的江东豪右“无不受敏爵位”。

而这一批人在此前的石冰之乱时的表现则截然相反:

玘密欲讨冰,潜结前南平内史王矩,共推吴兴太守顾秘都督扬州九郡军事,及江东人士同起义兵,斩冰所置吴兴太守区山及诸长史。 ——《晋书·周玘传》

前南平内史王矩、吴兴内史顾秘、前秀才周玘等唱义,传檄州郡以讨之,循亦合众应之。 ——《晋书·贺循传》

此前“同起义兵”的江东人士纷纷“受敏爵位”,讨伐陈敏的主力周玘、贺循也仅仅表达了不合作的态度。规模甚大的石冰之乱仅数月即被平定,而陈敏从惠帝永兴二年起事到怀帝永嘉元年被平,割据江东一年有余,如果没有得到本地士族的支持是绝不可能的。

卓见天下大乱,弃官东归,前至历阳,与陈敏相遇。敏甚悦,共图纵横之计,遂为其子景娶卓女,共相结托。 ——《晋书·甘卓传

荣私于卓曰: 若江东之事可济,当共成之。然卿观事势当有济理不? ——《晋书·顾荣传

甘卓所图“纵横之计”和顾荣劝甘卓倒戈时提到的“江东之事”,才是江东士族的真正目的,他们希望复孙吴旧业,建立新的江东割据政权。


而江东士族最终抛弃陈敏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陈敏出身寒微。

昔吴之武烈,称美一代,虽奋奇宛叶,亦受折襄阳。讨逆雄气,志存中夏,临江发怒,命讫丹徒。赖先主承运,雄谋天挺,尚内倚慈母仁明之教,外杖子布廷争之忠,又有诸葛、顾、步、张、朱、陆、全之族,故能鞭笞百越,称制南州。然兵家之兴,不出三世,运未盈百,归命入臣。今以陈敏仓部令史,七第顽冗,六品下才,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诸君垂头,不能建翟义之谋;而顾生俯眉,已受羁绊之辱。皇舆东轩,行即紫馆,百僚垂缨,云翔凤阙,庙胜之谟,潜运帷幄。然后发荆州武旅,顺流东下,徐州锐锋,南据堂邑;征东劲卒,耀威历阳;飞桥越横江之津,泛舟涉瓜步之渚;威震丹阳,擒寇建邺,而诸贤何颜见中州之士邪! ——《晋书·陈敏传》

华谭在书信中提出陈敏不过是“ 仓部令史,七第顽冗,六品下才 ”,指出了顾荣等人与陈敏的阶级差异,使顾荣等人“皆有惭色”。陈寅恪先生认为: 陈敏之失败由于江东之豪宗大族不与合作之故,史传所载甚明,不待详论。西晋末年孙吴旧壤内文化世族如吴郡顾氏等,武力豪宗如义与周氏等,皆当日最强之地方势力,陈敏既不属于文化世家,又非武力豪族。故华谭一檄提醒顾、周诸人之阶级性,对症下药,所以奏效若斯之神速也。东汉末年孙氏一门约相当于义兴周氏之雄武,而政治社会地位则颇不及之,孙坚、策、权父子兄弟声望才智又远过于陈敏,此孙氏为江淮之豪家大族所推戴,得成霸业,而陈敏则为东吴之豪宗大族所离弃,终遭失败也。


二、陈敏的为政举措不符合江东士人的利益需求

敏凡才无远略,一旦据有江东,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服,且子弟凶暴,所在为患。 ——《晋书·陈敏传》

内用凶弟,外委军吏——《晋书·陈敏传》

江东士族之所以支持陈敏是希望利用他建立割据政权,维护江东人士的政治利益,而陈敏执政后以其弟陈恢为荆州刺史,陈闳任历阳太守、陈瓒镇江州、陈斌东取诸郡,自封楚公、加九锡,完全不顾江东士族的利益,以至周玘等人最终决定起兵反敏。


三、陈敏在军事上的失利以及司马越南下

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 ——《晋书·刘弘传

又加侃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恢。侃乃以运船为战舰,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讨官贼,但须列上有本末耳。"于是击恢,所向必破。 ——《晋书·陶侃传

帝还宫,出为平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代刘准为镇东将军,与周玘等讨陈敏,灭之,以功封永宁伯。——《晋书·周浚传附馥传》

晋廷以周馥为镇东将军取代了毫无建树的刘准,在寿春集结兵力,另一方面陈敏多次进攻荆州均失利,在南方立足未稳就遭遇荆州、淮南两个方向的压力,陈敏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

这也正是华谭在信中所提到的“潜运帷幄。然后发荆州武旅,顺流东下,徐州锐锋,南据堂邑;征东劲卒,耀威历阳;飞桥越横江之津,泛舟涉瓜步之渚。”

正如田余庆先生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所言:“ 华谭此信,显然是受命于司马越、王衍,目的是告诫南士,如果要保障江东士族利益,只有反戈一击,消灭陈敏,与司马越合作。顾荣、甘卓、纪瞻同华谭一样,都曾居司马越幕府,与越有旧,遂与周玘定策灭敏。 从陈敏兴败之中,王、马与南士各自作出了自己的估量。王、马理解到江东形势亟待强藩出镇,否则还可能出现第二个陈敏;南士则准备接受从北方来的强藩,只要他们有足够的名分和权威而又尊重南士的利益。这样,司马睿与王导才得以在南士的默许下过江,而过江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力笼络南士,协调南北门阀士族的利益。 ”

如果陈敏能有孙策的武功可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

有孙权的文治能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

那么他还是有机会割据江东的,可能到这个时候陈敏的出身不是什么问题了

但陈敏并没这些才能,那他低微的出身就导致了江东世族不可能长久与他保持合作了。


司马睿过江时的南方形势

永嘉元年,司马睿跟随王导过江镇建康,此时局势对王导等人并不太好。司马睿本来是出镇下邳,但因为当时的汉人豪强王弥叛晋自称征东大将军,横扫青徐,不得已移镇建康。

此时八王之乱已经结束,作为最后胜利者东海王司马越和司徒琅琊王氏王衍势力衍生出来的琅琊王司马睿和王衍族弟王导,他们有朝廷名义,试图在江东留下退路。在中原各路叛军、流民、豪强混战和刘渊已经起兵的情况下,即使是司马越和王衍也有退回东海、琅琊的想法。

南方虽比中原安定,但依然也有战乱。李特入蜀,迫使大量土著流入荆湘。流民入荆州后,又酿成了王如、杜弢起义,打晕了镇荆州的王衍之弟王导族兄王澄、都督荆州军事的山涛之子山简,幸有陶侃才把战火止于扬州之外。

同时,司马睿的周围江州刺史华轶出自魏晋高门平原华氏,是华歆的曾孙,有匡复天下之志,完全不接受试图割据江东的司马睿。

镇东将军周馥出自汝南名族汝南周氏,都督扬州军事镇寿春,与东海王司马越不和,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所以司马睿过江时形势比较严峻,无江东大族鼎立支持,难有立足,而江东大族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


江东世族在西晋的不得志:期待桓王和大帝

西晋灭吴后,亡国之余的江东大族也不复昔日之风采。其精英纷纷出仕于洛阳朝廷,但中原士族自视甚高,轻视这些江东名族。同样因为他们降臣身份,难被重用信任,还多受中原士族排挤。一时居然“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职者。

及吴平,王浑登建邺宫酾酒,既酣,谓吴人曰:诸君亡国之余,得无戚乎?处对曰:汉末分崩,三国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浑有惭色。

灭吴的主将之一太原王氏的王浑志得意满,嘲笑吴人。结果反被江东豪族义兴周氏的周处嘲笑他身为曹爽故吏原为魏臣,魏在吴之前覆灭。

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志默然。

范阳卢氏一流高门士族,吴郡陆氏系东吴之存亡,作为南北士族最顶级的双方,互相看不起对方,连表面的尊重都没有。一朝相遇,却是给日后陆机陆云被杀打下伏笔。

等到周处被阴战死,陆机、陆云为谗言被杀,出仕于洛阳的江东士人纷纷逃回江左。

如与陆氏兄弟齐名的吴郡顾氏孙吴丞相顾雍之孙顾荣

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中书令贺邵之子贺循

孙吴尚书令纪亮之孙、光禄大夫纪骘之子纪瞻

吴郡张氏的孙吴大鸿胪张俨之子,刚跟我女神分手的张翰

因为西晋只把江东精英网罗入朝廷,而并未干预江东大族在本土的宗族和经济势力,所以江东世族依然保有很强的实力。等到天下大乱,这批江东豪俊返回江左后,复昔日之孙吴旧业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他们也想成为新时代的顾雍、陆逊、朱据、张温了。

所以他们期待一个能统领江东之众,恢复昔日江东世族风光的领导者,如当年之桓王、大帝。江东孙氏虽说是孤微发迹,但毕竟是吴人强宗,与义兴周氏相仿佛。

江东世族期待一个能保有他们政治经济地位的新的孙策孙权兄弟出现,因此当石冰的蛮族起义把西晋朝廷官员驱逐占领扬州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后,义兴周氏、吴郡顾氏等强宗联手,轻易就击败并赶走了石冰。


江东世族与陈敏的分合

同样在镇压石冰起义中崛起的还有陈敏,陈敏最初也拜司马越码头,但他有割据江东之志。此时江东世族多在观望,看陈敏是否有实力担当孙策二代。陈敏自封为扬州刺史、大司马后,江东首望顾荣等人并未如石冰占领扬州时一样,举兵相抗,反而是接受其任命官职。

甘卓是东吴名将甘宁曾孙,也是天下大乱时返回江东,路遇陈敏,互相托结,并结为儿女亲家;顾荣出任陈敏之右将军,其余四十多人皆受任命。

但一年之后,江东大族就抛弃了陈敏,顾荣说服甘卓,与周玘等人起兵,对阵之时,顾荣cos一把诸葛亮,军士之间互言:之所以戮力陈公,正为顾荣、周玘。今皆异矣,还支持他干甚。结果,陈敏的军士都四散而去,陈敏本人逃跑被杀。


陈敏被江东世族抛弃的原因

一.对外军事扩张失利

此时镇守荆州的是镇南大将军刘弘。刘弘同样士族出身,祖父刘馥,曹魏扬州刺史,最大贡献是修建了孙十万一生之敌合肥城,父刘靖,曹魏镇北将军。刘弘镇荆州后,内治外征,如三国之刘表保全了荆州这东晋最大方镇的实力,并任命陶侃彻底击败了陈敏的进攻。

陈敏的军事扩张失利,促使顾荣等人意识到,陈敏终究不是孙策,无掠定南方之能力。

二.对内安抚世族失效

本来顾荣等人是希望陈敏能复孙吴之旧业,以其之力保有江东,并使江东世族重登台阁。然而【陈敏才无远略,一旦据有江东,刑政无章,不为英俊所服,且子弟凶暴,所在为患。】同时,陈敏也对江东大族心怀疑虑,【内用凶弟,外委军吏】,多次有诛杀江东名士之谋。

顾荣是想当顾雍,可不是想成为陆康、魏滕,陈敏没能维护妥协好自己与江东世族的关系,让江东大族也意识到他不是孙权,无安内之能力。

三.陈敏本人出身

陈敏出身寒微,既不是名流士族,也非武力强宗,甚而根本不是江东吴人,所以江东世族在放弃幻想他是孙策、孙权后,自难与其合作。


与之前的孙吴对比,江东孙氏本是吴人强宗,仅是文化不及顾陆,而孙坚、桓王、大帝父子兄弟的才干声望远过于陈敏,所以孙氏能建立孙吴;

与之后的东晋对比,河内司马氏本是西晋皇族,其大腿琅琊王氏是中原高门。论文化,王戎是竹林七贤,王衍是西晋名士第一;论武功,江左周边的割据势力如杜弢、华秩、王机等,尽是王敦讨平。

所以说,陈敏终究是没机会替代司马睿统治江东的,像顾荣劝服甘卓时就说:若江东之事可济,当共成之。然卿观事势当有济理不?敏既常才,本无大略,政令反复,计无所定。然其子弟各已骄矜,其败必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