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学生打架,一个年年考试三名,一个年年考试垫底,老师会批评谁?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2-01-10

【平湖一柱 第1676期 家庭教育专题

        【核心提示当学生犯错误时,家长、老师需要保持高度的清醒和理智,不能用“分数”明是非,用“名次”判对错,要拿起调查研究这个武器,以实事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不管这个学生考试分数、名次有多高,也一样要受到应有的批评教育甚至是惩戒处分……

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对手》,与其说是一部谍战剧,莫若说是一部家庭教育剧。
反派主角丁美兮和李唐对女儿李小满的教育,贯穿着整部剧情。
李小满在学校打架,丁美兮在办公室里教训她。
丁美兮:“跟同学老师去道歉!”
李小:“不去!”
丁美兮:“为什么不去?你把人家头发都揪掉了,脸抓得那样,身上都是你的脚印,你为什么不去?”
李小满:“为什么要去?”
丁美兮:“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李小:“那她先骂得我怎么说?我没有错,我为什么要道歉。你不信我,你跟着信一个外人的话是吧!”
丁美兮:“你家什么孩子,人家年年考试人年级前三名,你考多少?我信人家!”
李小:“这个前三名,烂嘴嚼舌头,到处说你搞破鞋,你要说你不是我妈,我现在就去说对不起!”
丁美兮:“…… ……“

这段剧情,是当今教育的真实写照——一俊遮百丑,学生只要学习好,一切就都好。如果和普通学生特别是“差生”发生矛盾、出现口角,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会认定,错一定在差生!都会对着差生疾风暴雨,口诛笔伐,而对优生却是倍加呵护。
就像剧中的丁美兮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因为“人家年年考前三名”,李小满成绩差,就认定错在李小满,就逼着她要去给“前三名”道歉,而没有去调查那个“前三名”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种教育下,我们所谓优生的诸多缺点、不足被掩盖起来,在一味地宠信下,助长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唯我独尊的私欲,甚至恶毒之心。
2004年,杀害4名室友的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是这样;2014年向同学投毒的复旦硕士研究生林森浩是这样;2016年弑母的北大学生吴谢宇是这样;2020年,因不堪其母亲唠叨没考上研究生,将亲生母亲残忍杀害的河北大学生王某也是这样……
这些天之骄子们都曾经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乖孩子,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甚至在他们犯罪后,家人、老师还拿出他们上学时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证书,试图为他们开脱罪责……
这些好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不仅杀害自己的同学、室友,更对自己的亲生母亲也下得去狠手?我想,这与我们平时的“好孩子”教育是分不开的。
我们的教育者,被好孩子、好学生、高分数“前三名”蒙住了眼睛,熏昏了头脑,眼中只有他们分数、名次的光环,而疏于了他们的品德教育,看不见他们心底的邪念!

古人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今人曰“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我们的教育该觉醒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个人德不正,再高的分数,再好的名次也会归零。
要抓好德育落地,就要从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开始, 实行“平等德育”。当学生犯错误时,家长、老师需要保持高度的清醒和理智,不能用“分数”明是非,用“名次”判对错,要拿起调查研究这个武器,以实事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对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不管这个学生考试分数、名次有多高,也一样要受到应有的批评教育甚至是惩戒处分,这是“平等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平等德育”最根本的方法。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