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解放战争中活捉的首位上将,为何最后是被俘于晋西一座县城内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2-01-10

编辑搜图

▲纵队司令陈赓

1946年11月28日晚,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陈赓部,在太岳军区第24旅、晋绥军区第359旅及独立第4旅配合下,一举攻克山西西部的隰县县城,全歼守敌,俘虏2800余人,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4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195挺、步枪1200余支及大批弹药粮食等物资,但此战最大的成就就是俘虏了敌上将总指挥杨澄源,这是解放战争中我军俘虏的为数不多的上将之一,也是活捉的第一位国民党军上将。

那么,堂堂上将在全面内战初期为何会呆在一座县城里,身边又为何仅数千守军呢?杨澄源生于1889年,算是晋绥军中资历最老的将领之一,从太原陆军小学毕业时还正处于清朝光绪年间,宣统元年即1909年就到日本留学,曾学习于东京振武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蒋介石及“山西王”阎锡山都是校友,辛亥革命后回国先后担任山西省军官教导团团长、保安2纵司令、第69师师长、第34军军长,军衔也提升为上将。

编辑搜图

▲晋西地区

工兵上将奉命镇守晋西

但解放战争初期,杨澄源的职务却是晋西区总指挥,晋西14县虽然偏处黄河东岸,全面抗战时期却是阎锡山晋绥系赖以生存的根基。全面抗战时期,日寇攻入山西,短短数月间省会太原等主要城市全部沦陷,晋绥军在忻口抵抗失败后一路溃退,最后撤入晋西吕梁山区,阎锡山甚至还撤过黄河跑到了陕西省境内,局势稍稍稳定后才跑回来,地盘也仅剩下晋西一隅。后来,幸存的十余万晋绥军一直龟缩在这十几座县城,直到抗战胜利才四处跑着接收地盘,从日伪军手中重新接掌了山西大部。

有了这段渊源,晋西地区在阎锡山的眼里,重要性可想而知,抗战时期,为了确保这仅有的存身之地,阎氏拼命在此囤积物资,并加固城池、大修工事,而隰县作为晋西统治中心、抗战初期第二战区长官公署所在地,更是重中之重;为此,阎锡山将杨澄源安排在这里,因为他当年在日本留学时,学的就是工兵专科,现在更是晋绥军中公认的“工兵专家”。

编辑搜图

▲晋绥军官兵

晋西防御工事的确坚固

杨澄源也的确不负盛名,经数年苦心经营,将隰县周边山脚全部切成人工断崖,并修筑了近百座石头碉堡、近千个土碉堡,彼此有交通壕相连,总长度超过20000米。城外的制高点遍布明碉暗堡,工事从山顶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外围挖有8米深的外壕,挖出的泥土沿着堑壕筑起高3米、厚2米的围墙,称为“城外墙”;内部火力点密布,还配备山炮。隰县的城防工事更是以坚固闻名,号称“铁壁壁垒”。因此,杨澄源将自己的晋西地区总指挥部和第六行政区督查专员公署都设在了城内。

但驻守隰县的守军却非常薄弱,总人数虽有3000,但正规军仅有晋绥军第45师2团的两个连,另外还有保安第25团、第26团1800余人稍具战斗力,其余都是散兵游勇,不堪一击。之所以没有正规军驻守,是因为晋绥军在全面抗战时期损失颇重,抗战胜利后虽然招降纳叛,甚至不惜留用日军,但也仅拼凑了11万余人,还屡遭打击,损失惨重,一度不得不请中央军入晋,协助防守。

编辑搜图

▲胡宗南戎装照

兵力单薄难以坚守县城

11月上旬,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为集中兵力偷袭延安,从晋南地区抽走中央军4个旅西渡黄河入陕,阎锡山无奈,只好挖东墙补西墙,从晋西抽调兵力接防,最后抽得仅剩晋绥军第45师1团千余正规军,加上保安团等地方武装,也就堪堪万余人;第45师1团还要驻守连接晋西北、晋西南的最后据点中阳县,因此隰县能够屯兵3000人,已经算是“重兵”驻防了。

但这点兵力的确不是陈赓纵队的对手,即使依托坚固城防,也仅仅坚持了3天,为下步拿下整个晋西奠定了基础。这下,正在紧锣密鼓筹备进攻延安的胡宗南坐不住了,因为晋西与其陕西老巢仅一河之隔,一旦有失,进攻延安的部队侧后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他只好连电南京向蒋介石请示,暂时放弃了袭击延安的计划。

编辑搜图

▲晋西战役形势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