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八三样宝,一样不能少”,啥意思?今日是腊八节,该吃啥?

 一甲山人 2022-01-10

今日是农历的腊月初八,也是民间传统的腊八节,腊八节到底该吃啥?老话说:“腊八三样宝,一样不能少”,是啥意思?“三样宝”分别指的是什么?

腊八节的气候特点

农历的腊月,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丑位,所以腊月也是建丑之月。一年之中,最热的月份在未月,也就是农历的六月份,最冷的月份在丑月,也就是腊月,所以说:“热不过未,冷不过丑”。腊八节正处于三九四九期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除了寒冷之外,冬季的气候特征为闭塞,比如小雪三候为:“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交感,以生万物。小雪节气之后,地气不生,天气不降,上下不通,故而万物凋零,不生也不长。

过了冬至之后,闭塞之气开始减弱,上下渐通,阳气萌动,然而初生的阳气依然很脆弱,所以要护住初生的阳气不散。腊八节位于冬季的丑月,冬季属水,丑月属土,水对肾,丑对脾胃,所以腊八节最的食物要起到“御寒补肾,养脾胃”的作用,还要能护住阳气。

腊八节到底该吃啥

一、腊八冰

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首先要融入环境之中,也就是说自身的力量与环境的力量越吻合,也就越健康。所以人们常用“以阳制阳,以阴制阴”的方法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却要吃羊肉或者狗肉来适应环境。

并且人们在三伏天吃羊肉狗肉的时候,还要穿戴严实,尽量让自己吃得大汗淋漓,其目的就是通过热性的食物来排除体内的寒湿之气,这就是“以阳制阳”。到了三九四九期间,天寒地冻,人们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就会选择吃冰,因为冰是寒气与水凝结而成的。

也就是“三伏食火,三九食寒”,以阳制阳,驱逐寒湿,以阴制阴,驱逐暑热,指的是体内的寒湿与燥热之气。因此每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就会去河边凿冰,谓之“腊八冰”,俗话说:“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说是谁起得早,第一个打上腊八冰,来年就有好运气。

腊八冰打回家之后,人和家畜都要吃一些冰,寓意着来年六畜兴旺,甚至有些地方还会把腊八冰放到坟头上,然后通过冰上冒出的气泡来判断来年的年景。比如坟头的冰块冒出的气泡圆形多,就表示来年的豆子会丰收,如果气泡长形的较多,就代表麦子会丰收。

当然这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已,其目的就是让祖先也吃一些腊八冰。在寒冬腊月,吃一些冰块,让自身的力量与环境的力量相互吻合,有利于自身的健康。俗话说:“腊八吃冰,不会肚疼”,就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很冷,冰就是寒冷的结晶,就如同白露节气的露,雨水节气的雨一样。

二、腊八粥

腊月也是丑月,丑月属土,冬季属水,土对应脾胃,水对应肾,此时的气候特征就是干燥而寒冷,所以最需要补充的就是脾胃、肾和肺。如果用一样食物就能达到补充这三种的效果,那就是“腊八粥”。

因为粥中有水,水可以降燥,粥中有豆,豆子可以补肾,而粥本身就为糊状,又可以补脾胃,所以从小寒节气之后,就是最佳的喝粥时期,比如腊月初五“五豆节”,要喝“五豆粥”,腊八节喝“腊八粥”,并且腊八粥要剩下一些,有些地方要喝到腊月二十三。

因此喝粥并不是腊八节独有的习俗,而是“丑月”的最佳食物。人们把腊八粥也赋予了各种力量,与“腊八冰”一样,都要抢着喝。《粥记》中记载:“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本草纲目》中也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补虚寒”。所以腊八节喝腊八粥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其实整个腊月都适合“腊八粥”或者“五豆粥”。

三、腊八醋

因为冬季寒冷,腊八节处于三九四九期间,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天气越来,人体的血管就越容易收缩,从而导致了血压的升高,所以冬季容易引发高血压。而醋正好可以缓解这种特征,可以起到开胃养肝,强筋暖骨的作用。

所以每到腊八节这一天,人们就会用醋来泡蒜,俗称“腊八蒜”。蒜的作用就更多了,特别是新鲜的蒜切开之后,放一段时间,蒜的切面上就会出现绿色的东西,叫“蒜绿素”,这种东西作用更好。

因此每到腊八节,人们就会炮制一些腊八蒜,并且要泡到变成绿色才好,其杀菌能力非常好。其实古人在每个节气食用的食物,都是针对这个节气的气候特征而总结出来的精华所在,要不然也不能流传那么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