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肝”着急|为什么会变身“小黄人”

 大隆龙 2022-01-10

皮肤颜色是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皮肤或巩膜变得不“自然”的黄时,我们应该重视并问一问究竟是何原因。

导致皮肤变黄的原因

生理性因素

图片

首先皮肤变黄,不一定都是疾病表现,一些日常饮食或生活习惯也可能导致发生,常见的有:

饮食因素:进食大量含有胡萝卜素的食物,例如胡萝卜、南瓜和橘子等,可导致皮肤发黄。此时,停止进食这类食物后,皮肤颜色会慢慢恢复正常,无需紧张。

药物因素:服用某些药物如阿的平、新霉素等,可导致皮肤发黄。

化学因素:使用一些含有铅、汞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劣质护肤品,也可导致肤色变黄。

生活方式:吸烟、酗酒和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导致皮肤发黄,呈现亚健康状态。

病理性因素

图片

黄疸 (jaundice)是引起皮肤发黄的常见病因之一。黄疸是由于机体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清中胆红素升高所致,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小便黄色加深呈浓茶色。

肝胆系统疾病是引起成年人黄疸的最常见病因,少数情况下黄疸由血液系统疾病引起。

胆红素代谢

图片

胆红素由血红素分解而成。成年人平均每天产生胆红素250-350 mg,其中70%-80%来自衰老的红细胞,在脾脏、骨髓和肝脏中降解生成胆红素,另外10%-20%主要来源于肝细胞内的血红素分解。

正常成人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7-17.1 μmol/L(0.1-1 mg/dI)。当胆红素轻度升高,数值在17.1-34.2 μmol/L(1-2 mg/dl),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多无皮肤颜色明显改变;超过34.2 μmol/L(2 mg/dI)时可出现皮肤变黄。

黄疸的病因

而引起黄疸的常见病因包括: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其中以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最为常见。

01

肝细胞性黄疸

图片

肝细胞性黄疸由各种致肝细胞严重损害的疾病引起,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和败血症等。由于肝细胞严重损伤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功能降低,血中胆红素(包括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升高,皮肤、黏膜呈浅黄色至深黄色,可伴有轻度皮肤瘙痒。

02

溶血性黄疸

图片

溶血性黄疸由大量红细胞破坏引起。皮肤颜色多呈浅柠檬色,不伴皮肤瘙痒。急性溶血时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呕吐、腰痛,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红蛋白尿 (尿呈酱油色或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伴贫血外尚有脾肿大。

03

胆汁淤积性黄疸

图片
图片

胆汁淤积性黄疸分为肝内性和肝外性,由胆道系统排出胆汁受阻所致。胆汁淤积性黄疸皮肤一般呈暗黄色,胆道完全阻塞者颜色呈深黄色,甚至呈黄绿色,并有皮肤瘙痒及心动过缓,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04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由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缺陷所致,临床较少见,大多发病于小儿及青年期,有家族史,多数健康情况良好。

根据血生化及尿常规检查作出初步分类,再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确定病因和性质。

当出现皮肤变黄怎么办

图片

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发黄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测,鉴别皮肤变黄原因。若同时伴随发烧、腹泻、恶心、呕吐、局部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症状加重危及生命。

由生理性因素引起的皮肤发黄症状,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调整生活作息等方式可自行消退。

由病理性因素引起的皮肤发黄症状,需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有效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张学军,陆洪光.皮肤性病学第 9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9.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 9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94.

[3]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 15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注:图源网络

文字|秦祥玉

编辑|秦祥玉

审核|李发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