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学术界的两大成界必须破除

 昵称11410324 2022-01-10

中国学术界的两大成界不破除,学术界的理论是不能出成果的。这两大成界,一是西式成见,二是传统成见。西式成见就是西体中用己成成定势,凡事均以西释中以马释中,这种汉话胡说直接阻碍理论之突破。传统成见来自秦汉之后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之偏见,这种偏见是歪嘴和尚念经之产物,对先秦文化之解读均以这些有偏见学者之论点为蓝本。书不读秦汉之后就源于此。先秦时代出现百家争,是因为内道向外道之转化出现重术轻道,道注重自然法则,术注重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只有一个,其结论是必然的只有结论而无争论。自然规律众多,其结论是非必然的,结果只有争论而无结论,由此形成百家争呜。

所谓百家是众多之专家的统称,所谓专家则是对某一领域某一论题之专论,属局域性而非整体全局性,其论点具有相对合理性,对同一个问题专家从不同角度论述得出的结论不同才出现争论,这种争论是瞎子摸象的结果。

诸子,一般指百家中有影响的人,但诸子中的老子庄了则不在百家之列。因为老庄论道注重道体主导道用的自然法则,是站在全局之整体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属非专家型,所以老庄不在百家之例那一家都不是,说老庄是道家的代表就是不知先秦文化之体现。所谓的道家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杂取各家观点之杂家,根本没有自己的观点及独立的学说。

所谓的道家在吸取老庄的自然无为时,则不知“无为”为何物,将无为之为念成二声并理解成无所作为,这就是歪嘴和尚念经之表现。老庄的自然无为之“为”应念四声,是不在意的无所谓之意,庄了刻意篇中的刻意而为,就是人为伪的有意而为,不刻意之为就是老子所说的自然无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说上德不求德其德自在。下德求德是以无德,就是说上德对德不在意而无所谓,下德对德很在意而有所谓。要知道自然无为是道之自然属性,不知道之自然属性,就不知何为道,就不能正确理解道法自然。

由此可见,所谓的道家处处引用老庄之言,未必能知其意?正如老子预言的那样:“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正是这一原因司马谈才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这是因为把“为”念成二声,这不作为才“其辞难知”。秦汉之后均把无为之为念成二声,这就是学者们之偏见。

中国理论界之现状,所有著作所论之题目所用学术术语概念不明,其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所有论文之术语几乎均是外来之术语,其术语没有统一的概念内函外言,而在其论述中则不对其概念内函外延予以界定明确,均是似是而非。从而出现内容观点不明而不知究竟说的什么。还有对中国本土的一些传统名词术语其内容予以西化使其变性,一篇文章变成概念不明的名词术语堆砌,结果花梢无比而内容全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这个《决定》中“推陈出新”,就是要求去掉中国传统之陈见。只有“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才能以此去掉中国传统之陈见。这种“挖掘和阐发”之核心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这种“基本元素”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元素”。这个“中国元素”就是中国古代内道“道法自然”的哲学原理,中华民族优秀的统文化就来源于这个“道法自然”的哲学原理,是“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由这个“道法自然”的哲学原理,形成的体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观念即优秀的传统精神,就是“中体”。

要想破除中国学术界的两大成界,只有按照这个《决定》中之“推陈出新”要求,正确解读伟人毛泽东所指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中体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