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章麒 | 城南小学读书琐记

 文化宁海 2022-01-11

城南小学读书琐记

1994-1999

作者:章麒

年纪大了,有点碎碎念罢了。

——题记

如今的城南小学(来自宁海教育)

一、报名

报名小学我年龄是不够的,母亲考虑到自己个子很高,怕我也遗传她的高个子,到时候因为个高跟她读书时代一样,被老师安排座位,老是坐在垃圾桶和扫把旁边,所以她决定提前给我报名。

到了报名那天一早,母亲领着我先去的城西小学,在喧闹的学校大厅里排队。报名的人熙熙攘攘,好不容易排到我们,登记报名的老师看了我的户口本后直接告诉我母亲,你们虽然住在泊水塘后街,但是户口尚在南门上隍畈,需要去城南小学报名。

好嘛,白跑一趟。母亲只好又领着我,赶紧蹬着自行车赶去城南小学。到城南小学报名手续一切顺利,结束她就急着赶回去宁海教学仪器厂上班,就留下我一个人匆匆离开了。

二、哭包

一年级班主任是个胖胖的高个女老师,指挥我们按身高排好队,然后就临时安排大家组成同桌坐下来。蛮多同学的家长是留下来陪着孩子的,在教室外走廊等着,还不时往窗口眺望,关注着自己孩子的状态。

而我母亲已经赶回去上班,只留我一人。环顾陌生的环境,恐惧害怕油然而生,我就默默趴在课桌上哭了起来。我的位置是靠走廊窗户的,窗外一个同学的妈妈发现我一直哭,跟我说,小朋友别哭了,听听老师在讲什么。于是,我这才抬头,泪眼婆娑地看向娄老师那边,她正在交代我们明天读书要带什么东西等等事项。慢慢的,我才转移了注意力,停止了哭泣。

这是小学第一次哭,之后整个读书生涯,哭成了年幼的我,发泄情绪和表达愤怒的常态。我有好多次跟别人打架打不过就哭了,吵架吵不过也得哭一场,名副其实的哭包一个,同学们都叫我“哭撅歪”(宁海话)。

三、同学多

那时候学生多啊,我们班是一班,我总觉得一班是年级段最好的班级。教室里乌压压一堆同学,每学期同学有的转进有的转出,到了五年级刚刚好总共有八十个同学。整个教室那是坐得水泄不通,最后一排的同学后背可以靠着黑板报,经常把黑板报下部分蹭得干干净净。而第一桌可以依着老师跟前,上课时,老师用板擦,就能看到纷纷扬扬的粉笔灰飘荡到自己桌面和脸上,第一桌的同学总是用手在赶粉笔灰,也是实惨。

学生人数虽多,但那时也只有一个班主任,所以管理压力非常大。比如家访,与现在的电话家访、微信家访不同,那时候的家访都是实地到达的。这么多同学的家访,需要老师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去进行,走访得很累。而且那时候,手机基本没有,座机也不是都有安装,联络起来也不方便,晚上要家访,就在放学前跟孩子先交代好,今天晚上来你家,孩子回家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忘记了,家长可能就有事出门去啦,老师很可能白跑一趟。当然也有个别同学是故意不讲,避免老师跟家长见面,担心老师告状。

那个年代,来自农村的同学很多,因为不像现在阳光招生严格执行,很多农村同学家里没有城区户口、没有城区房产,一样可以通过花钱或者托关系进城区学校读的,对农村同学的印象,就是吃苦比我们城关的孩子吃苦,普遍用心学习,很懂事很上进。也许他们玩具少、课外书少、漂亮衣服少,但是在学习上从不会马虎。

四、辅导作业

我母亲是高中学历,经常会在家辅导我的小学学习。刚开始一年级学习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记得拼音过关期间,母亲每每在回家路上,我坐在自行车后座,都需要背拼音给母亲听一遍,如有错误母亲会提醒。

数学更是母亲擅长的,一直给我辅导难题和检查作业到高段,特别是应用题(解决问题)做不出来,经常请教母亲。假如,母亲也想不明白解答不了,就会跑去老师家里问。直到家里安装了电话机,才开始打电话请教老师。不过,很有趣的是,每次我母亲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学题,基本到了老师那里求教后发现,原来是题目有歧义,或者超纲设计题型了。

在学校作业以外,母亲总给我布置很多其他的作业,比如背诵唐诗三百首。但是我背了三四天后,就背不出来了,我妈也就放弃了,没能坚持下来。比如练习硬笔字,那年代电视台经常报道庞中华,我母亲特意在书店买了庞中华字帖,让我每天练习两页方格本的钢笔字,每天都会检查我的练字作业。

有一次我沉迷玩乐竟然忘记练字,最后在母亲下班来之前,我害怕她会责罚我,于是动脑筋起了歪心思,把前面练的字撕下来贴在后面空白的页面,想用以假装是新写的字。想不到那次竟然蒙混过关了,过了几天我又玩心大起,如法炮制,故技重施,不幸这次终被我母亲识破,一顿“柴”还是没能逃掉。

一年级在跃龙山秋游

五、零花钱

在我读小学期间,家里经济一直很拮据。父母都在工厂做工人,一开始读书我是没有任何零花钱的,我看周围同学都有零花钱,于是我问大人讨,就给我几毛钱,一周最多是一块钱。特别一年级时期,我的零花钱基本都是一周一块钱,所以就特别羡慕那些零花钱多的同学。

那时候,城南小学校门口有小店,后窗开在校园里,课间我们是可以在小店后窗直接买东西。零食里,桔汁露是2毛钱一支,袋装的果味汽水3毛一袋,还有泡泡糖、金币巧克力等等。

在校门外是有小摊贩卖油炸小串的,摆摊的有外地人也有宁海阿婆,年糕、虾片、肉串、鱼片等等。一片年糕是一毛钱,一根牙签串着。放学后,我的零花钱只能买一根一片年糕,刷上甜酱,那是真的香甜。吃完一片,津津有味,意犹未尽,看着零花钱多的同学,拿着好几串一串十片年糕,在那细嚼慢咽,好像故意炫耀一样,我站在旁边会眼巴巴盯着他们吃完,馋痨鬼投胎一样。

每年过年,我太外婆、舅舅舅妈、爷爷都会给我压岁钱,但是这些钱从来没有成为我的零花钱过,都被我母亲以交新学期学费为由收缴了,我也从未捂热过自己的压岁钱。

于是,为了拥有更多的零花钱自由,我开始动脑筋了。那时候,母亲会在农贸市场给我批发一大盒的橡皮、铅笔、蜡笔、稿纸等,我就拿着这些文具还有小玩具,到班级里做小生意了。我的小生意是抽奖,纸条上写上奖品名称,揉皱成团放在小盒子里,一毛钱抽一次,当然也有空屁一只的谢谢惠顾。靠着抽奖,我赚了十多块呢!后面有眼红的同学告发我在班级做生意,就被老师禁止我的赚钱门道。

六、买书

虽然,母亲给我零花钱是非常“小气”,不过对于我买书是从不吝啬的。我那时候经常去中大街的新华书店,只要跟我母亲说,我去新华书店看书,母亲就会放心让我一个人出门。每次看书都会看很久,时间静悄悄流逝,突然惊觉天快黑了,得要回家了。如果有需要买书,就赶紧跑回家问母亲要了钱,再跑回中大街付钱。那时候买来的书,营业员阿姨都会在书后面盖个章,拿着盖了章的书,内心十分满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别提多欣喜了。

刚开始喜欢买的都是连环画,后来则是作文书。那个年代各种作文选也比较多,写周记找灵感,都需要大量的作文选阅读。不像现在网络普及,可以网上搜索。然后还喜欢买教画画的书,那时候自购国画材料,都是在家自己对着书学习的,跟着步骤图和文字注释,慢慢一步步临摹。就这样画到了初中,改学素描才作罢。

七、头破血流

我读四年级时候,数学女老师大肚子生产去了,来了个代课的男老师。这位男老师跟原来温柔的女老师不同,比较严格,甚至到了凶悍的地步。

记得有一次,中午大课间自修,男老师讲解完试卷后,让大家一个个订正好面批。我后桌的男生有点感冒,一个喷嚏鼻涕拖出来很长,他同桌捂着嘴一直发笑,招呼我一起围观,我头转过去,也被此情景笑喷。好巧不巧,我一转头回来发现讲台上的男老师,用恶狠狠的眼神盯着我,我赶紧埋下头。

可惜为时已晚啦,老师点名让我把试卷上去,我自觉订正完了,就壮着胆子拿着试卷交上去。谁知订正错了,男老师一看火大,大吼,你刚才有认真听嘛?!男老师顺手拿起在黑板上演示用的木头三角尺,直接就砸在我头上,一阵剧烈的疼痛瞬间袭来,我的眼泪立刻就下来了。

捂着头痛苦地回到桌位,我还不知道头上什么情况,就边抹眼泪边订正试卷题目。突然发现同桌很恐惧看着我,她悄悄说,你血流下来了。我一抹右脸,是血,我也没多理会,继续第二次订正完错题。再去讲台给男老师复批,他也看到了我流淌在脸庞的血,也吃了一惊,马上拿了块抹布帮我擦了流下来的血,转身走出教室。

回来时老师手上拿了点白色的粉,可能是止血药,给我撒在头皮的伤口上。其实当时这位男老师肯定非常恐慌的,从他眼神里可以看出来,应该在担心,万一家长来追究。回家后,我妈看看我头皮上的伤,就让我转告男老师,以后打的话就打屁股大腿,不要打头。现在回忆起来,如果换了现在,哪位老师把学生敲得破头流血,那大多数家长都不会善罢甘休,可能老师、学校都得伤脑筋了。

八、合唱队

虽然我天生是五音不全的嗓子,也没有乐感和节奏感,但是我在四年级入选过城南小学的校级合唱队。当时,音乐老师选拔队员,是让同学们自己唱自己拿手的歌曲,我就唱了自己经常唱的一首儿歌,可能熟能生巧,听起来竟然未有破绽。于是,我开始了滥竽充数的合唱队生涯。

一直以来记忆里,早就淡忘了当时唱的什么歌,直到看近年大热的电视剧《隐秘的角落》,电视剧里《小白船》这首歌贯穿始终,这才从记忆深处挖掘出来,当年我们合唱队就是唱这首歌的。比赛前,还一人发了一件短袖体恤,穿着体恤回教室时,感觉自己特别出色可自豪了。那一年,是宁海体育馆正式开张投入使用,我们去参加比赛,正是在体育馆举行的。

九、班主任的孙子

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退休后回来教书的老教师,她年纪大,教书很认真。有时候,会带自己的大胖孙子,跟我们同一届的一个孩子来上课。胖孙子就在讲台上写作业看书,她给我们上课。有时候,胖孙子还会抢答奶奶给我们的提问,引得哄堂大笑。于是,胖孙子总被奶奶制止让他别抢答。还有时候,胖孙子看书看到搞笑的地方不由自主笑出声来,还被他奶奶“斥责”,然后胖孙子就捂着嘴笑,憨态可掬,非常可爱。我们坐在下面,免不了会去偷看这胖小子在干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这位老师家住在桃源桥一个小巷子里的道地,周末放假,我们会几个同学总是会约一约在老师的道地里写作业聊天,老师有事会出门,我们就自己做作业;老师在,我们会向她请教不懂的问题。那时候根本没有概念这是补习,当然更没有收费之说。

十、英语课

四年级我们上过英语课,一周一节,那时候英语在小学还不是主课的待遇,自然英语的课堂纪律就非常差了。一个年轻的英语老师来了,整堂英语课下来,维持纪律就浪费了不少时间,真正上课教内容的时间微乎其微,有时候老师生气了,就不上课了,让大家吵个饱。大概只上了没多久英语,只会从A读到Z,其他都没学会。

隔了很多年,我到某校见习,遇到一位中年女老师,一直觉得面熟,聊着聊着发现她竟然就是当年在城南小学教我们班英语的老师,可真巧合。因为当时英语是小学科,不被大家重视,根本也没记住她姓什么,但是还能重逢相认也蛮不容易的。

十一、看电影

我的小学阶段,学校组织看电影是常态,三天两头组织看电影,一学期好几次。那时,排着队去宁海电影院,大家特别兴奋,叽叽喳喳吵不停。以前的老师呢,比现在的老师喜欢抓纪律,像我这样话痨型的孩子首当其冲,总是被抓典型,老是被批评。

记得黑漆漆的电影院里,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等着电影开幕。那时候看过的电影有《刘胡兰》《离开雷锋的日子》《焦裕禄》《法官妈妈》《九香》……基本都是主旋律电影。

现在不同了,为了安全问题着想,基本没听过组织全校学生去电影院看电影,甚至听说有的学校因噎废食,连春秋游都取消了,小学就开始禁锢在校园内了。

十二、野炊

那时候城南小学的春秋游经常是组织野炊,最常是拉到溪南范家村那边的松树滩,生火做饭。我们同学们会互相分配任务,你带什么我带什么,然后锅碗瓢盆、柴火、自来水、蔬菜、饭面都带上。刚开始,毕竟我们人小,基本都是两位老师在忙活,给我们汤面炒菜,以前的老师吃苦能干,组织这样的野炊也不会抱怨。

到了四五年级,我们也比较大了,都是自己张罗,大家生火汤年糕、汤面都会了,那时候松树滩上的石头总是一堆一堆垒起来,留下生火过的焦黑痕迹。

五年级毕业照

十三、画画

我幼儿园开始在班上画画,就经常被老师表扬,贴到墙上展示。到了小学一年级第一个暑假,在学校上了几节国画课的暑假班。后来就是一直自己喜欢画画,不断买书自学。

我们是没有美术专职老师,但是兼职上课的美术老师也非常认真,那时候哪有一体机可以放电影糊弄一节课,老师都是认真上美术课的。简单的示范引导,然后自己完成作业。我是喜欢画画的自然完成得比较出挑一些。

我父亲也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小时候临过连环画和芥子园,所以低段时候,父亲也常从旁协助,指导。学校各种节日也会有画画征集评比,而我总被班主任指定参加,每次交上去的作品,经常被粘贴在学校门口的橱窗里作为优秀作品展示,学校还派我到实验小学、教研室那里去参加过全县美术比赛。

当时隔壁班有个同学,学习很差,经常搬着凳子去办公室写作业。他却很喜欢画画,印象里他临摹动漫非常惟妙惟肖。想不到后来画画成了他安身立命的技能,学不不行的他去了技校,如今擅长画画的他开了纹身馆,给人纹身收入也非常高。说到此,不禁感叹,学习并不是唯一出路。

十四、录像带和VCD

我的小学,正是录像带过度到VCD、DVD的时代。唱卡拉OK也是那时候兴起的,什么《流浪歌》《大头皮鞋》《九月九的酒》《哪里有我的家》《水手》……那都是小学生喜欢唱的歌,因为大街上的卡拉OK摊,大人都在唱,我们经常耳濡目染自然就熟悉了。

录像厅也有,集中在老电影院附近的巷子,那时候我爷爷住在影院巷,我经常在那边出入。偶然误闯录像厅看了有颜色的港台电影,一点也不懂。就觉得是见不得人的事情,看一半就跑了觉得太恶心。

十五、游戏厅

那时候,老电影院附近还有游戏厅,影院巷我爷爷家还租给别人开过电子游戏厅。那时候火爆,也没有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盛况空前。因此耽误了许许多多孩子们的学习,也集结了许多不良少年。

后来,不单纯是电子游戏机,引进了赌博机,小学生中学生也会围着玩,零花钱玩光了,就想办法偷、抢。在老电影院附近,作为从小在爷爷家玩大的我,应该算熟门熟路,有一次跟小学同学相约到游戏厅玩,出来在剧院旁边的巷子里都被不良少年拦住敲诈过,导致我每次去电影院附近总觉危机重重,心有余悸。

十六、文艺演出和运动会

小学每年有庆祝六一的文艺演出,偶然也有特殊的演出,比如为了迎接香港回归举办的合唱比赛,选拔十佳歌手搞的比赛等等。

我们班的文艺活跃分子都是女生,所以基本都是女生演出。五年级在班上一次班队课,我给大家排了个小品,都是男生演的,是一个很无聊的故事,当时我也算自编自导自演,现在想想也挺佩服自己胆子大的。

小学也有运动会,我印象深刻,有一次拔河比赛,选拔的时候,我曾经被选上,开心极了,回家兴奋睡不着。哪知道,后来又被淘汰了,是因为班内有个男孩向老师提出来,说我力气比他小,不适合拔河。于是班主任安排我们两个手拉手来一次比拼,我还真败下阵来,就被顶替了,失落。

十七、收废品

以前教室里都会设置了一个废品“回收站”,一个蛇皮袋,大家丢掉的塑料瓶、各种纸张,都集中在里面。装到满了就由同学们拿到马路对面,一家废品回收站卖掉,收回来的钱作为班费。以前的老师很勤俭,这些班费都给班级布置、演出买服装拿来用了。这样的废品回收给我们是养成了很好的习惯,知道环保和循环利用。

十八、打扫厕所

我们以前学校卫生都是学生打扫,没有保洁员。厕所也是由各个班来打扫的,那时候的厕所跟现在一般学校差不多,容易堵塞。我们班有个男生,是跟我一组打扫厕所的,堵塞的便池下水道,我们怎么搞都通不下去,他竟然用手去掏了。吓得我赶紧报告老师,老师赶过去一看,已经掏出来垃圾了,马上让他用肥皂洗手。还在班上表扬了他,后来我一直很佩服这位男同学,他也一直是非常重义气很有男子气概。

十九、老师们

我们一二年级数学老师同一位姓何,三四五同一位姓潘,一年级语文老师姓娄,二年级语文老师姓钱,三四年级语文老师姓张,五年级语文老师姓陈。

整个小学都是语文老师做班主任,那时候的老师会吃苦,全能型,音乐课可以弹琴、美术课可以画画、书法课可以写字、常识课可以做实验……那时候也没有一体机,哪有兼职学课就放个电影了事这么不负责,老师们都非常认真的。

批改作业也是,作文都是逐字逐句,把错别字、标点都改出来。我也是因为三四年级的语文张老师经常表扬我的作文,让我当众读给同学分享,培养了我喜欢写作的兴趣。五年级的班主任陈老师后来听说因病去世了,还很年轻呢,可惜了。

二十、毕业

小学真的懵懂,加上我们五年制,还没怎么长大,就要毕业了。那时候毕业考不知道有没有任务,感觉也没什么太大压力,不像现在小学毕业考搞的跟中高考一样。我记得我毕业考语文90多分,数学接近90分,但是离母亲要求两门90以上有差距。

不过那时候也不懂学区啥的,初中分到了柔石中学初中。不知不觉,算是彻底告别了小学,拍毕业照那天,拍照的摄影师有点不专业,把我们班两个排头的同学竟然没拍进去,给漏出了画面,可能是因为老式胶卷摄影机无法当下预览?挺可惜的。

拍毕业照还有个印象深刻是,那时候小学没啥行政人员,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各一个,然后把一到五年级所有老师都叫来拍毕业照,除了四年级临时代替产假老师的那位,和二年级退休返聘的奶奶教师,两位不在学校无法到场。其他一二三四的语数老师都出现了。如果没有这张毕业照,可能我早就忘记以前老师的长相了。

小学生涯的结束,预示着我童年彻底告别不见了。进入青春期,生命开始混沌,时光开始蹉跎,所有的一切向着似懂非懂狂奔而去。

五年级前童鹿山春游

作者:章麒

宁波市作家协会,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宁海县美术家协会会员。

创作的作品曾入展全国第三届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入展宁波市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大联展,曾获宁波市新故事大赛银奖、铜奖。

栏目主编 | 西湖雨

审核 | 浩海紫烟

图片 | 作者提供

本期编辑 | 平安

文化宁海工作室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