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阳气的几则医话

 孙郎中 2022-01-11


在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所以,治病时需注重扶阳!扶阳的目的,就是使人自愈能力增强,因为任何疾病都可以自愈,而扶阳就可以增强自愈能力。扶阳实在是养生与治病的第一法门,也是唯一法门。扶阳与温阳、扶阳、通阳虽然用词不同,其本质却是相同的。温阳重在祛寒,扶阳意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归根到底,三法皆是扶阳。阳化气,阴成形!若阳气宣通,则阴霾自散,周身不病。偶尔阳气不足或不通时,机体会暂时把阴浊瘀毒水饮痰湿等代谢产物打包放在某处,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脂肪瘤、结石、增生、囊肿、脂肪肝、肿瘤等等。若检查发现此类东西,这都是暂时的生理变化。一旦阳气充足了,气化功能加强,这些产物就会自然消失。《黄帝内经》中有一句,“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如果我们希望身体阳气充足,就要跟随太阳的步伐,关注节气的更替。也就是说,每一个节气的到来,都意味着天地之气的转换。所以,每个节气都是一个养生的节点。这是天地及生命运转的规律、规则,顺之则生,逆之则病。治病、养生都需从此着手。比如我们随着节气来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大必削。”顺应天时地生活,就会得到上天的眷顾。现在正值数九严冬,冬天要养阴,养阴即是养阳气的敛藏,勿扰动阳气,则来年春天必然升发有力。方法就是冬天需注意保暖,减少户外剧烈运动,减少洗澡次数,早睡晚起,不要过思过虑,吃些滋补肾气的食物。    阳虚是现代人普遍的问题,百病之源。如今的现代人,许多人日夜颠倒晚上熬夜不睡觉,再加上吃凉贪冷等原因,使人们产生了大量阳虚症状,引起疾病或为疾病种下恶果。众多男性耗损过度、饮食不节、压力山大、四体不勤,所以脾湿不化、肠胃积弱、虚胖难抑、畏寒惧热;许多女性爱美虚荣、衣不蔽腹、盲目减肥、多食寒凉,是故气血不调、寒邪经痛、子宫肌瘤发病率暴增。古人云“人过40,天过午”就是说人过40岁就好像太阳过了中午,阳气不足了。如果从年轻时就注意养生保健,学会调理身心,适当补充阳气,人的生命力就会更加旺盛,男子身强体壮,女子容颜永驻。手机要充电,汽车要加油,我们的身体也需要补充阳气啊。阳气就是我们人生命的动力。故而,中医治大病,重在扶正扶阳,次在祛邪,因为扶正才能救命,祛邪才能治病。正气就是生命,正气也是一团阳气。要保命,就要保住这一团阳气,因此不可滥用寒凉而浇灭阳气。只有养得阳气,才足以保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