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说《老子》78 —— 去彼取此

 闲人么闲 2022-01-11

图片


前面说到圣人不会犯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说到底,圣人由于已经悟道了,宇宙就在一掌间,他们懂得顺势而为,贴近时代脉搏,随顺因缘度化有缘。接着,在《道德经》的第七十二章里,老子说: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这句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千百年来常被注家从安邦治国的角度注解为当人民群众不畏惧统治阶级的压迫时,则统治阶级的大威迫就要来了。这当然也有理,毕竟老子五千言讲的都是大道,而大道揽括宇宙万事万物,当然也包括政治军事等等。所以怎么注解怎么有理。民不畏威所讲的,在老子那个时代,字是的意思,引申为有威可畏(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以这里的民不畏威,就是民不畏畏呢?老君此处说的恐怕是因果。佛门也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凡夫容易犯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或因善小而不为,或因恶小而为之,这些都是,都得治,若不治,都是可畏可惧,都有不好的果报。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民众若对天地万物没有敬畏之心,则不懂得惜福结缘,更可能犯各种毛病,诸如恣情纵欲,种下不好的,终究会大威至”——收获不好的果。这就是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所以修道之人,最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别太自以为是,在知见上若有错误,强不知以为知,这是病!若以此病去教化别人,那就简直是传染病了。一个有道之士,一定是对天地万物充满敬畏、敬天爱人的。

悟道之人,因为对天地万物充满敬畏之心,哪怕在自己私人的居所,也会慎独、暗室不欺。在在处处,总是心地柔软,处下、居下,不争无为,不胡来不狎整。这就是无狎其所居。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章就教人要居善地(参阅《胡说《老子》12 —— 上善稳赚》)。为什么悟道之人能做到这样呢?因为菩萨畏因,悟道者深知因果昭彰,只有合道而行,顺应天理,才是表法、表道的榜样。所以他们哪怕在自己的居所、暗室,也不偷鸡摸狗。修道学道者,当学习这种处下、敬畏的品格,一切以大道为指归。不论从事的是哪个行业以何职业谋生,都应该光明磊落,坦荡不欺,爱惜生命,护生惜生,多给众生好因好缘,多成就别人,而不去残害众生,不去欺压别人。这就是无厌其所生的真义!

因为修道的人能做到无厌其所生,所以自然会结下好因好缘,其果报就是不会有被别人或事物所压榨、障碍。这就是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有些人的人生道路仿佛总是在施工般诸多不顺,最简单的改运、提升运气的方法恐怕就是居善地”——改变一下自己高傲的心理和行为习气,多学大海的品行把自己处下处低,多用赞美代替辱骂,用鼓励代替批评,慢慢人缘、气场就会好起来。

明道的圣人洞悉了宇宙真正的秘密,所以懂得时时生起本来的、内在的智慧觉照,涵养其所之大道,守住正确的知见,而不自以为是。故曰: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这句不用解释了。自爱并不是自恋,而是爱惜自己累世积累来的因缘福报,不浪费不挥霍。若是因缘福报让你这辈子当上土豪,常常出入高级奢华场所,那也安住在大道里,以道为尊为贵,而不以自己的身外物为尊为贵。

故去彼取此,因此修道就是这样,去彼取此,去人欲,取道心。去偏见,取正见。去恶因,取善因。去邪思狎行,取善念正行。除此,还有什么是修道呢?

愿一切众生都去彼取此,离苦得乐!阿弥陀佛。

胡涂医
2018年清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