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漆论画 | 乔十光漆画自解

 石岩里人_牛歌 2022-01-11

乔十光漆画自解

60年代作品

乔十光先生从1961年研究生阶段起,随导师庞薰琹先生开始研究漆画并亲自去福州向民间漆器匠师学习髹漆技法。他早期的漆画作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尝试、创作的。但是,这批60年代的代表作品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呢?画家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创造出这些作品的呢?

乔十光先生多年来所撰写的文章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如同一张大网,网罗了中国漆画发展的点点滴滴,有关于漆画理论研究、有自身创作经历、有对漆画展的点评等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通过乔先生的自我解读来了解他作品背后的故事!

1

《鱼米乡》50×50cm 1962年

1962年秋,在我第二次赴福州学习漆艺技术的途中,因火车受阻而滞留于杭州,跑到钱塘江大桥附近的农村写生。江南的茅舍、竹丛、水田、牧童、鱼塘、帆影,使我这个北国的农家子弟感到既亲切又新鲜,于是组合成了这幅局部细节真实、整体虚构的画面。画的下半部分用相对的两条弧线,构成鱼塘的圆形;画的上半部分用两条平行的横线勾画了钱塘江的位置;两者中间则为水田,上部则为远山和天空。两条弧线和两条水平线就完成了画面的几何形平面分割,把画面分成鱼塘、水田、钱塘江、远山四大部分,然后在圆形的鱼塘中央安排了方形的芋头田,在水田部分的正中心,也是全面画最显眼的部位,安排了茅舍。鱼塘中的游鱼、近岸竹竿上晒的干鱼、田埂上的牧童、江上的帆影,不仅起着点的作用,又使画面增加了生活情趣,这也是作者和观众的情感最易沟通之处。

中国画一般多在素白的宣纸上作画,“只画鱼儿不画水,水中自有波涛”,充分利用了白。漆画一般多在黑漆板上作画,只画鱼儿不画水,水中也自有波涛,则充分利用了黑。中国画称为“空白”,漆画则可称为“空黑”,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是我的漆画处女作,是在学习了一定漆艺技法之后,经过反复酝酿试制的作品,茅屋顶用了快干漆起皱法,这在漆器制作中属于失误,这里却得到了利用。倒影用了在银箔上罩透明漆再研磨的技法,原是李芝卿老艺人擅长的表现抽象纹理的“变涂”技法,这里有了具象的表现。

2

《福建线面》40×40cm 1963年

这是以描金手法制作的漆画,当时我在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学习。根据我的导师庞薰琹先生的意见,先要把精力放在技术上,一种技法一种技法地学习。此画就是著名艺人盛继昌师傅辅导下完成的。盛师傅长于描金、晕金,从配料、描线、入荫,到把握贴金火候等,全过程都在盛师傅的把关下独立操作,并做了记录。

我不甘心纯技术的训练,就在30厘米见方的画面上,顺便做些设计训练,于是就以身边的生活为素材。经常看到宅前路旁有制作福建线面的劳动场景,线条的交错极富形式美,就凭记忆和速写组织了这幅构图。有的同学看后问道:你们那时就有平面构成吗?我说:“没有平面构成这个名称,但是平面构成的内容,比如彩陶图案、青铜纹样、画像石不就是平面构成吗?”

3

《苏州风景》60×60cm 1963年

这幅画也是1962年在赴福州学习漆艺技术的图中在苏州“受孕”的。黑屋顶、白粉墙,黑白相间参差错落的江南民居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睛,于是画了钢笔淡彩,后知此地是有名的阊门,如今已面目全非了。

写生时并非如实描写,站在画面近景的石桥上面画远景的房子,又退到后面的桥上画前景的石桥,用“以大观小”之法,放佛飞到了天上鸟瞰全景,夸张了河面的宽度。前景中的左右的两侧的房子则顶天立地封锁了画面,实景整体像一个“口”字,空白处的虚空间则是水和天;河道呈“十”字形,从船只的走向,可知其四通八达。可见,构图的推敲,不仅是为了形式上取得视觉的平衡,同时也是为了内容的表达。

如何将这幅钢笔淡彩的苏州风景“翻译”成漆画的苏州风景呢?如何调动漆画的艺术语言呢?黑屋顶对于漆来说并不难,因为漆长于黑,白粉墙就不同了,于是想到了漆器装饰中的蛋壳镶嵌,便是鸭蛋壳(因手头没有鸡蛋壳)“盖”起了房子,蛋壳不仅给漆画带来了可贵的白色,其温和朴雅的龟裂纹,也有独特之美。用白色蛋壳镶嵌白墙,效果直观,眼看着房子一幢幢“盖起”,兴奋异常。为求画面的统一,本来不是白色的石拱桥也用蛋壳垒成,连石子路也用碎蛋壳铺就,进展非常顺利。水和天却费了周折,先是用黑,黑漆与白蛋壳的黑白对比太强烈,与江南情调不符,改用绿,又觉俗气,最后改用银,终于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也就形成了水乡的模式:黑漆屋顶、白蛋壳粉墙、银天银水......从此恋恋不舍四十年。

4

《闽江帆影》50×40cm 1963年

福州闽江江心有一岛屿叫中州,一座解放大桥把它和两岸连接起来。我舍弃了大桥,以中州为中心,四面安排了十几条渔舟,这是一张用黑、红、白三种颜色以红为主的漆画。我常常说如果我是收藏家,第一次我要收藏黑色的,第二次收藏红色的,第三次收藏金银或蛋壳的......我认为漆画用色和写实绘画不同,它有自己的规律,尊重材料,用材料说话,而不是科学的写生色彩,印象主义在这里派不上用场。

5

《井冈山时期的毛泽东肖像》40×40cm 1968年

此画作于1967年,当时“文化大革命”正热火朝天。没事可干,于是就研究漆画技术,研究表现人物明暗的技法。

1962年在上海看过越南磨漆画展,又听过蔡克振同志的介绍,知道越南磨漆画的人物皮肤亮部洒了银粉,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开始试验,通过多次失败,慢慢找到了不同于越南的自己的方法:通过铺铝箔粉(非局部疏密有变地洒银粉),罩透明漆(非涂色漆),再研磨。我认为铝箔粉颗粒的肌理感比银粉更强,铝与空气接触也较银稳定。罩透明漆研磨明暗较用色漆画明暗再研磨,金属粉的效果发挥得更好。后者有些像油画、水粉画,漆画的特点不够鲜明。

艺术家简介

乔十光,中国现代漆画的开拓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漆画研究会会长。1937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馆陶县。195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后被分到壁画专业,师从张光宇、张仃、庞熏琹、雷圭元、祝大年、张振仕等。1961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读研究生,开始研究漆画,在导师庞熏琹的指导下,到漆器之乡——福州拜漆器匠师为师,毕业后留校任教,并积极组织国内外漆画艺术展览与学术研讨会,对漆画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作出了巨大贡献,奠定现代漆画在中国画坛的地位。

文章来源:乔十光《漆画自解》一文,载于《乔十光文集》,第224页。

图片来源:乔十光美术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代漆画》整合社会优势资源健康扶持当代漆画的全球化发展,重点做好漆画艺术家的艺术扶持工作,实现社会各界和漆画艺术的互动对接;协助做好漆画艺术家的合作交流、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策展拍卖、培育品牌实体等活动,是覆盖全国的漆画艺术家宣传服务平台。

《当代漆画》工作室

电话:020-84039277

邮箱:qsg_art@163.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南街28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