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红树林心理咨询服务 ,作者尤红 因为专注 所以专业
作者简介✦ 尤红,红树林心理咨询机构创始人,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硕士,广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校外导师,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理事,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特约嘉宾。本文经授权刊发。 ![]() ![]()
![]()
![]()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叛逆✦
![]() 我本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经历过很多艰难。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孩子对我很不耐烦,一言不合就冲进自己的房间,狠狠地关上门,重重地拉上门锁,并且在门口贴了一张大大的纸条“闲人免进”!!! 我的愤怒油然而生,也感觉悲伤委屈,养育孩子的各种艰辛涌上心头:我怎么就成了不相关的人!真是白眼狼!!! 尽管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陪伴过很多遇到困难的父母和孩子,但是,当我自己面对这些的时候,也感觉受伤、无助,甚至是绝望。 我知道,这不是孩子问题,而是我需要面对的困难,我必须找到合适的方式调整我自己,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 这个过程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个月,而是几年,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 坚持、坚持、再坚持,我陪伴孩子走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时光。 ![]() ![]()
![]() ![]() ![]() 我的来访者说,当他11岁玩游戏的时候,电脑画面弹出有关性的画面,他不清楚是什么,点进去看,身体本能地有性兴奋的感觉。 往后,他常常浏览这类网站,同时他又觉得这是不能告人的行为,特别不能让父母知道,从此他对父母关上了自己的心门。 一方面他享受性兴奋的感觉,一方面他又以这种感觉为耻。慢慢地,他患上了强迫症,不断清洗自己,13岁的时候,父母才发现不对劲,带他来看心理咨询师。 ![]() 我有一个14岁的来访者,学习成绩下降,不想上学,有自残行为,觉得活着没意思,在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医生建议心理咨询。 孩子来了,我问她:你来到这里想告诉我什么? 她说:我想要死。 我问:在你死之前有什么愿望吗? 她说:我希望你帮帮我妈妈。 我问:妈妈怎么啦? 她开始控诉妈妈。控诉结束之后,她说:我要说的话说完了,你跟我妈妈说吧。 妈妈感觉很沮丧,跟孩子开始了心理成长之旅。每次咨询,女孩都让妈妈先进咨询室,然后她进入咨询室投诉妈妈,似乎是孩子陪伴妈妈来咨询,希望妈妈改变。 我特别佩服这位妈妈,她听从孩子的安排,在咨询室内探讨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帮助自己和孩子,在生活中也不断地调整自己,改变跟孩子相处的方式,亲子关系得以修复,孩子又开始信任妈妈,回归自己的生活,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之路。 ![]() ![]()
我有一个来访者,从小到大都是天之骄子,是让父母感到骄傲自豪,值得炫耀的孩子。求学期间一直很顺利,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一帆风顺。毕业后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也很快得到上司的欣赏和信任,并且让他独立负责一个项目,鼓励他大胆去干。 后来,上司在他所负责的项目执行中发现问题,批评了他几句,他无法忍受项目的缺陷,特别是上司的批评,感觉这一生都完了,尽管上司一再挽留,他还是辞去了工作,从此非常颓废,不再找工作。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他说,他从小都是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得到了很多欣赏和赞扬,是其他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自己也为此很自豪,同龄人还在彷徨的时候,他已经结婚生子。 他的成长经历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羡慕的,但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彩虹! 他没有发展出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他的生命经验中,得到别人的赞赏是他生命的唯一追求,别人怎么看是他生命的唯一意义,他从来没有思考过:他自己是谁,他自己喜欢什么,他自己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旦感受到别人的失望,他自己人生的价值也荡然无存。如果他青春期能够对认识自己有一些探索,不至于稍遇挫折就想放弃自己。 ![]() 如何陪伴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 ![]() 一位妈妈因为14岁的孩子情绪抑郁而来咨询我,当她谈到她处理情绪的方式,她说,我曾经在歇斯底里的情绪里使劲地宣泄我对孩子、工作、生活的各种 不满,我的孩子站在我的旁边,她当时承受了多少不应该由他承受的负面情绪和伤害啊。 是的,她的孩子的确因为她的情绪问题而恐惧,不敢在妈妈面前表现自己负面的感受,只有躲进抑郁里。 我问孩子,什么情况下她可以感到放松? 她说,当我因抑郁而住院的时候,爸妈相信我真的病了,不再要求我,不再对我发脾气。 ![]() 有一个16岁的来访者,他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的孩子。他来咨询是因为他的同桌发现了他的遗书,报告给老师,老师报告给家长。 大家都非常震惊,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怎么会想到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在咨询中,他说:我到医院看病,诊断为抑郁症,已经有半年多了。 我问:为什么不告诉父母呢? 他说:如果告诉父母,父母会受不了的,爸爸忙于事业,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关注我,妈妈是个极度焦虑的人,经常小题大做。父母也经常说,我一个是男人,要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照顾妈妈。 这个孩子从小就发展出安抚妈妈情绪的能力,妈妈情绪稳定了,他自己就会好过一些。 他的妈妈人格不够成熟,父亲在心理上又是缺失的,无法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心理空间的,于是,孩子没有安全感,他需要过早地成熟去自我照顾,以及讨好周围所有的人,但是,他的成熟是虚假的,他的真实自己得不到滋养和发展,最终,他因为无法维持虚假的自己而崩溃了。 直到他抑郁了,才引起了父母的足够重视,这时候,当父母参与到心理咨询中来,成为更加成熟而有父母的功能的人,他才终于做回孩子。 一个初三的孩子曾经给我谈到他的一个意象: 我走在一条长长的隧道中,光线暗淡,感觉危机四伏,我好害怕。我拼命地向前奔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尽头,跑累了,就蹲在地上,缩成一团。 他说:大约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他感觉自己身体内有两个人,一个是外向的,积极的,一个是内向的,消极的。所以,他有时候正常上学,玩耍,有时候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内在世界中,上课听不清老师讲什么,也不想跟任何人有交流,他对自己的状态很不满意,但却又无能力。 慢慢地,那个积极状态的自己似乎不见了踪影,那个消极状态的自己占据了自己的生活。学习成绩下降,从尖子班调到普通班,最后不愿意上学,蜷缩在自己的房间里,上网,困了睡觉。这时候才引起父母的关注和重视。 ![]()
写在最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