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嘉之难 第一节 先祖的足迹

 梦想童年594 2022-01-11

本文作者:锦帆游侠

第四章 永嘉之难

随着“八王之乱”的开始,各地纷纷出现了汉民族和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政权。他们有的割据一方,有的保境安民,有的最终灭亡了西晋王朝。

新登基的司马炽将年号改为了永嘉,他也许并没有想到,这个朝廷已经日薄西山,江河日下。那么,西晋是怎样灭亡的?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又各自有怎样的故事呢?

从元康四年(公元294年)起,关中地区由于水利失修,陷入了连年的自然灾害。

之前说过,关中地区生活着不少少数民族,他们一直承受着高压的民族政策,而关中都督司马伦还是一个自私自利,不恤民情的糊涂王爷。面对灾害,司马伦非但没有赈济灾民,反而变本加厉采取了更加血腥的政策,让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百姓们生活更加困顿。

灾害带来的是饥荒,饥荒又带来了瘟疫的流行,随即导致了米价的疯狂上涨。面对饥饿、瘟疫和战乱,老百姓们只能易子而食,以求生存。

“易子而食”四个字在史书上只有寥寥几笔,但在这四个字背后,是无数百姓将自己的亲生骨肉交换出去,只为了换来别人家的婴孩作为食物,从而能够活下去。

文章图片1

[1]易子而食

元康四年,实在活不下去的匈奴人郝散率先叛乱,攻杀了上党的官吏;郝散被平定后,他的弟弟郝度元又在冯翊、北地地区掀起叛乱,引起了秦州和雍州的氐人及羌人部落的纷纷响应,他们拥戴氐人齐万年称帝,给晋王朝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面对灾难和战乱,天水、略阳、扶风、始平、武都、阴平六个郡的十多万灾民背井离乡,开始向汉中流动,以求能够在富庶的四川盆地找到食物。

灾难面前不分民族,这群流民中包含着不少汉人,由六郡中的汉人豪强率领,会同关陇地区的氐人一起进发。这些豪强中包括六郡中的大姓阎、赵、任、杨、李、上官等等,他们也是西汉时期的李广、三国时期的阎行、杨阜等名人的后人。

氐人的队伍则由李特、李流和李庠等兄弟率领,他们出自于略阳的氐人大姓,平素就是当地的乡里领袖,负有保护乡民的责任。如今,在逃荒的途中,李氏兄弟也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担子,无论是氐人还是汉人,只要生了病,需要照顾,李氏兄弟都尽到了自己的心意。大家的一致称赞李氏兄弟,决定推举他们为这群流民的主心骨,带领大家继续前进。

朝廷似乎也认识到,如果放任灾难继续发展下去,很可能酿成更为严重的民变,到那时候就更不好收拾了。于是朝廷下诏命令关中地区的各级官吏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但这时候已经晚了,这群浩浩荡荡的流民已经到了汉中盆地附近。汉中的地方长官害怕发生暴乱,只得放这群流民入境。但区区一个汉中,显然不可能养活突然多出来的十多万张嘴巴。流民们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们并没有为难汉中的地方官,而是向朝廷请求继续前往巴蜀就食。毕竟天府之国地方广大,物产丰盈,养活自己应当还是有希望的。

而对于流民首领李氏兄弟而言,巴蜀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巴西宕渠正是他们先祖的出身地。

春秋以来,嘉陵江上游地区的广大区域,生活着一个叫“巴”的部落,这里的人被称为“巴人”,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也叫“賨(cóng)人”。

所谓“賨”,是巴人对赋的称呼,因为中原王朝在取得巴国的黔中地区时,曾经规定这一地区的罗、朴、昝(zǎn)、鄂、度、夕、龚的七姓人家可以不交租赋,但仍然要缴纳每户四十钱的赋税,当地人便把这一赋税称为“賨”,“賨人”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賨人身穿兽皮,手持白竹弩,背负板楯,以射猎白虎为业,战斗力十分强劲,因而也有了“板楯蛮”的称呼。在部族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扩大自己的地盘,开始向汉中地区发展。东汉末年,创立五斗米教的张鲁和刘璋决裂,部曲多为巴人的张鲁趁势袭取了巴郡,在汉中开始建立割据势力。由于五斗米教和賨人所信奉的巫术在某些地方有相通之处,因而也吸引了部分賨人前往汉中依附张鲁,这其中便有李氏兄弟的先祖们。因为他们所在地在汉中的杨车坂,他们又被称为“杨车巴”。

随着刘备逐渐取得益州的控制权,汉中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为了避免刘备先一步取得汉中,威胁关中,曹操随即出兵平定张鲁。在此期间,曹操得到了賨人酋长的帮助,导致盘踞汉中近三十年的张鲁投降曹操。

在汉中之战中,曹操没能抵挡住刘备的进攻,更是损失了大将夏侯渊。不得己之下,曹操只得放弃汉中,将汉中地区的民众大部分迁往关中,李氏兄弟的爷爷李虎便在其中。他们带着族人迁徙到了略阳临渭,被称为“巴氐”,在这里生活了近百年的时间。

岁月的流逝,让他们和关陇地区中下层人士的情感更加贴近,对于父辈们居住宕渠和汉中,他们已经逐渐开始有了陌生感。但这次爆发的灾难,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有机会再一次回到汉中乃至巴蜀,感受先祖们生活过的土地。

文章图片2

[2]賨人

但朝廷拒绝了他们前往巴蜀的请求:巴蜀地区的军队和粮食已经被调去了一部分用以平定齐万年起义,这十余万流民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先不说巴蜀地区有没有那么多粮食填饱这十万多张嘴巴,光是这十多万人带来的治安问题,就让朝廷不得不有所忌惮。

朝廷派来了一位叫李宓的御史前去给他们做说服工作,让他们尽快返回关中,不准进入剑阁。

此时关中还是满目疮痍,一旦返回故乡,便意味着要继续接受天灾人祸,流民们打心眼里不愿意。李特和他们一商量,便拿定了一个主意:送钱。

他们凑了一笔丰厚的资金贿赂李宓,让他在朝廷替流民们美言几句,而李宓也确实认为汉中养不活这十多万流民,他们确实只有入蜀才能生存下去,便向朝廷上表,请求朝廷体谅流民们的难处。

此时朝廷的掌权人贾南风正专注于政治斗争,她并不想让难民的问题节外生枝,闹得更大,便同意了李宓的请求。

至此,流民们得以通过剑阁进入蜀中。当踏上剑阁时,李特站在剑阁上远眺附近险峻的地势,发出了一声感叹:“刘禅有这样的地方竟然还投降别人,实在是太废材了!”

一边同行的汉人头领阎式、赵肃、李远、任回等人听了李特的话,对他投来了讶异的目光:他们第一次感受到这位賨人首领的雄心壮志。

流民们纷纷四散到巴蜀的益州和梁州各地,而与此同时,益州也迎来了新的地方官——贾南风的亲戚赵廞。

赵廞成为益州刺史,原本是贾南风打算钳制关中的司马伦而采取的措施。但四年后,司马伦发动政变,废掉了贾南风,贾南风的余党赵廞也因此被司马伦盯上。

眼看自己人头即将不保,朝廷也一天不如一天,赵廞干脆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学刘备,割据蜀地以自保。只要手里有兵,就不怕司马伦这个老东西来算计我!

但要割据,手里得有过硬的军事力量。赵廞这个益州刺史只有治民权而没有统兵权,益州的兵权掌管在西夷校尉手里。同时,原本要取代赵廞成为新任益州刺史,此时正担任成都内史的耿滕的官署,也和赵廞近在咫尺,随时可以对赵廞不合规矩的行为进行干预。

文章图片3

[3]赵廞

赵廞的脑子转的很快:朝廷只是规定益州刺史不能插手官军,但没有规定益州刺史自己招募部曲啊,那我就招揽自己的部曲不就好了吗?

李特兄弟及他们手下的流民便进入了赵廞的法眼:这群流民一向骁勇善战,足足有十几万人,不算家和老弱病残,也能组建起数万人的武装。要是能把这群人招揽成为手下,自己的力量可以大大得到壮大。

赵廞立即下令益州各郡开仓放粮,救济这些流民,他自己也出入这些流民的营地,作出一副视他们为子女的姿态收买人心。

自然,赵廞也见到了被流民广为称赞的李氏兄弟们。

眼见李特是个身长八尺,擅于骑射的壮汉,赵廞更是满心欢喜。

“听说阁下的先祖,乃出于巴西宕渠,我赵廞也是巴西出身,这真是缘分啊!”赵廞进一步和李特拉近着关系。

从入蜀之后,李特一直有着发展自己力量的野心,如今赵廞伸出了合作的手,正中他的下怀。

双方一拍即合,李特的弟弟李庠在流民中选拔了一万多人,成为了赵廞的私人武装,并在平定汶山地区的羌乱的过程中为赵廞立下了大功。而赵廞也上奏朝廷,为李庠争来了部曲督的职位,进一步抬高了这批流民的地位。

成都内史耿滕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从流民入蜀以来,几乎每天都在和本地的土著产生大大小小的冲突。每次他打算秉公处理,却发现流民的背后有赵廞的影子为他们撑腰。

耿滕顿时明白了什么,他接连向朝廷上书,指出了流民在蜀中的问题:这些关陇地区的流民悍勇无比,血气方刚,而自从蜀亡之后,益州拥有强大军事武装的东州、荆州集团都被迁到了洛阳,益州土著的武装力量不足以抵抗流民们的冲击,在很多时候处于下风。如果朝廷不早处理,把这些流民迁回故土或者蜀地的边境,那么秦州和雍州地区的叛乱,怕是要在蜀地重演地更加剧烈。

得知耿滕上书的内容,赵廞十分火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流民如果迁出巴蜀,自己割据的阴谋也就无从实现;另一方面,耿滕以成都内史的身份越过益州刺史直接向朝廷上疏,显然是没把自己这个益州刺史放在眼里。

更要命的是,赵廞此时得知了一个消息:自己在洛阳的儿子被司马伦杀死,身首异处,同时,赵廞也被要求回京担任大长秋,将益州刺史的位置交给耿滕。

朝廷显然是要准备下手了,那干脆就直接和朝廷摊牌吧!想到这里,赵廞唤来了李庠,对他吩咐了几句。

朝廷调动赵廞和耿滕的诏书到达了益州,即将进入成都。然而传诏的使者在城外的官道上突然遭遇了袭击,好在官军奋勇拼杀,总算躲过一劫。

袭击使者的人,正是李庠和他的手下,这次失手,意味着赵廞必须面对调任诏书的到来。

等使者宣读完诏书前往驿馆歇息,赵廞便派刺史府的一千余文武官员前去迎接耿滕,暗地里则派李庠的手下罗安、王利等人前去劫持耿滕,自己则在太城内等消息。在他的内心,并不打算轻易将益州刺史的位置交出来。

这里交代一句,成都城此时分为太城和少城,分别位于成都的城东和城西,也分别是益州刺史和成都内史的治所所在。

在少城的耿滕见赵廞摆出了这个架势,一开始也没敢出少城,防备着赵廞可能的暗算。果然,罗安、王利等人率领的杀手出现,被已有准备的耿滕所击败,两人的矛盾也就此公开化。

耿滕的功曹陈恂认为,赵廞手里有一支强大的部曲,又有流民势力作为外援,以耿滕的实力显然无法与之抗衡。这时候贸然进入太城,耿滕必然遭遇不测,不如暂时留在少城一边观察局势,一边征调成都周边郡县的土著豪强们集结起来以威慑流民,等手握兵权的西夷校尉陈总前来再作应对,最次也应当赶紧退到犍为,或者西渡江原安营扎寨,以防赵廞突然袭击。

文章图片4

[4]陈恂计划图

但耿滕认为赵廞不过是虚张声势,再说这是自己就职的机会,怎么能白白拱手让人?性急的他没有听从陈恂的建议,点齐人马向太城而去。

等耿滕到达太城西门,却见到了一个让他惊讶的人:赵廞的亲信代茂。

代茂是赵廞派来刺杀耿滕的,但代茂不想背上谋反的罪名,便将赵廞的密谋和盘托出,提醒耿滕注意防范。这时候耿滕才有所警觉,但当他看到西门外黑压压的军队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城外正是李庠所率领的军队,他们发起了攻击,将耿滕乱刀砍死,为赵廞戴上了胜利者的桂冠。耿滕身边的人一哄而散,只剩陈恂绑上自己去见赵廞,请求让自己安葬自己的老上司。为了平衡蜀地的关系,赵廞答应了陈恂的请求,让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而解决完耿滕,他的下一个目标便是西夷校尉陈总了。

这时候,陈总已经领兵到达了江阳,听说了赵廞和耿滕冲突的事情,主簿赵模立即建言:“将军请迅速进兵,以最快的速度控制赵廞,这样可以速战速决。”但陈总有些犹豫:“现在局势还不明朗,赵廞和耿滕之间究竟是怎么回事还不清楚,不如先观望一下形势。”

“全军缓行!”陈总下达了命令,决定等待新的形势变化。

这一等,便给了赵廞调整部署的时间,他立即派兵前往南安鱼涪津迎击陈总的军队。

赵模再一次向陈总提出了建议:“请将军立即将随身的财物拿出来招募士兵,这一仗若能打赢,将军可以顺势进入成都,就算没打赢,也能顺流而退保全自己。”

陈总仍然有些迟疑:“赵廞和耿滕的冲突不过是私人恩怨,我平素跟赵廞没有矛盾,没必要这样进一步激化冲突吧?”

赵模着急了,他声泪俱下,声音也提高了不少:“将军您还不明白吗?赵廞是想据有益州而独立,他一定会将将军视为眼中钉,除之而后快,一方面为他立威,一方面也为割据一方扫平道路。将军就算退让不战,又有什么好处呢?”

但陈总挥挥手,拒绝了赵模的建议,也将自己推上了黄泉路。

两边一交战,陈总的军队便迅速溃散,陈总被迫在草丛中躲避。见主将如此窝囊,赵模一声叹息,换上陈总的官府出阵交战,被敌军砍死,陈总也被搜出杀掉。

文章图片5

[5]陈总覆灭图

解决了耿滕和陈总,赵廞便开始为下一步的独立做准备了。他一方面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重要位置上,并更换了一批听话的地方官;另一方面,他开始整合益州的军事力量,将原本的益州军队和流民部曲分派到益州各处险要之地。

李庠也非常捧赵廞的场,他带着妹婿李含,天水的豪族任回、上官昌,扶风的李攀,始平的费他,氐族的苻成、隗伯等人及四千骑兵归顺赵廞,成为了赵廞手中强有力的军事力量。赵廞让李庠负责防备关中入蜀的通道,加快了割据蜀中的步伐。

但在他们紧密合作的背后,裂缝也已经悄然展现。

文章图片6

[6]公元300年


参考资料

[1]房玄龄(唐)等·《晋书》

[2]常璩(晋)·《华阳国志》

[3]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4]崔鸿(北魏)·《十六国春秋》

[5]司马光(宋)·《资治通鉴》

[6]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7]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8]高然,范双双·《成汉国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