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難的力量

 秦声何来 2022-01-11


20190604·00000061

本文共1820個字,建議閱讀時間16分鐘

秦聲何來相約千裏之外

苦難的力量

期待進步的各位秦友:

大家好!

我是妳的朋友閱讀顧問小秦,

這是我寫給妳的第一百七十五封信。

我們在閱讀很多文章時總是聽到作者告誡我們做人要有“廣度、深度、高度和速度”等等。這些詞匯似乎已經爛熟於心,但是它們到底是什麽意思呢?它們到底對自己產生了什麽作用呢?我們因為知道這些詞匯所代表的意思後又做出了哪些具體的改變呢?這其實才是學習的目的——追求人的改變。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第一段話我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那就是——格局。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境界,一個人的境界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進而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或者叫價值觀。

秦讀社《正非論壇》第一期透過苦難英雄任正非的故事向學員揭開了苦難神秘的面紗。苦難是必然的,幸福是偶然的。每個人的記憶中或現實裏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苦難,而決定我們能否擁有幸福人生的因素不是幸福的具體事件,而是如何與苦難相處。

任正非的格局和境界已經體現在華為的成功裏了。正因為苦難無可避免,所以在他眼中苦難就是興奮劑,刺激著這位75歲高齡的老人時刻保持清晰和激情,為自己而戰鬥、為華為18萬員工而戰鬥,發展高科技為國家民族而戰鬥。

其實任正非離我們並不遙遠,透過任正非的故事我們可以照見自己的內心。還記得《苦難英雄任正非》一書中有一篇序言說:“華為就是任正非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說華為就是任正非的唯一重點。他的畢生精力都傾註在華為的生存與發展之中,所以他的理念裏時刻強調“活下去”——華為不能死,華為也不會死。

那麽我們是否可以問問自己:我的“華為”在哪裏?什麽才是我的唯一重點?

今天周二我休息,我在家看了BBC的一個紀錄片《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之香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借用白巖松的一句話:“閱讀可以讓我坐地行萬裏“,可以改成“閱讀和互聯網讓我們都有機會坐地行萬裏”。行萬裏不是目的,為什麽行萬裏才是目的。我觀看這個視頻的目的就是:看看別人都在怎麽活著?

當我看過這個視頻我對苦難有了新的理解,跟隨鏡頭探究這座城市我才明白什麽叫在夾縫裏求生存。

視頻裏有一位來自尼泊爾的男子他的工作是給高490米的摩天大樓ICC擦外墻玻璃,從擦第一塊玻璃到把整座大廈的玻璃全部擦完用時兩個月,然後又從頭開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盡管要忍受太陽的無情暴曬和大風刮過來載著自己的搖籃在空中搖搖欲墜的恐懼,但是他卻因為自己能擁有這份工作而感到幸福,因為自己每天都能看到香港漂亮的風景而心生滿足。這難道不是他的“華為“嗎?這份身在苦難中眼裏依然有美景的心境不是大格局嗎?

視頻中還有這樣一個鏡頭,每周日的下午在香港中心地帶的街道空地處有很多帶帳篷或者紙板就地而坐聚堆聊天的婦女們,她們都是在香港從事家政服務的保姆、保潔或者雜工的人員,周日是她們的統一休息日,但是因為無家可歸所以只能在這些公共場所度過一天。

鏡頭裏記者采訪其中一位女子,問她:“多久沒有見到自己的孩子了?“,她告訴記者:”自己一年沒有見過孩子,感覺非常孤單,但是沒有辦法,我需要這份工作“。是的,她們天天照顧別人的孩子,卻很難看到自己的孩子。

這還不是最殘酷的,最殘酷的是這些從事家政服務的人員在雇主家裏只能睡在非常狹小的空間裏,甚至睡在雇主家廚房的地板上,她們每月的工資是400英鎊,折合人民幣3500元左右。

當然,看過這個視頻我們就知道,她們為什麽連一個像樣的睡覺的地方都沒有,因為香港的房價實在太高了。一個普通兩居室都要住7~8個人,一家人全部工作攢20年的可能可以買一套房子,甚至更讓人無法想象的是居然有人只能住在一個只有兩米長,一米寬的籠屋裏。

這就是真實的世界。但是這些人卻毫無抱怨非常努力的工作著,因為他們沒有放棄生活,他們也知道只有勞動才有機會改變生活。

不看看世界,我們會以為自己的苦難多麽沈重,其實,別只看到光鮮和美好的一面,要知道所有的偉大背後都是苦難。

每個人都不可能成為任正非,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任正非”——利用苦難就是走成長之路,沈溺苦難就是演悲情人生。

機遇往往都伴隨著不平等。天使和魔鬼並存,天堂和地獄同在。把自己的格局放大一點,在苦難裏尋找機遇。轉個念就像轉個身一樣是具體的動作,只要想,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各位秦友

明天見

閲讀顧問小秦

2019.06.04

於秦讀社·南書房

推薦閱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