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力篇:父母的教育观念就是孩子的人生基础

 秦声何来 2022-01-11
20200312·000000047
本文共2937个字,建议阅读时间15分钟


智力篇:父母的教育观念就是孩子的人生基础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秦声何来主播小秦朗读音频


期待进步的各位秦友:
大家好!

我是妳的朋友阅读顾问小秦,
这是我写给你的第四百五十五封信。

阅读魏坤琳教授《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一书,经过消化、吸收第一章有关如何培养0~6岁孩子智力脑的相关知识点,我从中收获了七个方面的育儿科学知识。

第一,什么样的智力提升法才靠谱?

在这个问题上魏教授提出的科学态度于我而言是具有说服力的。他讲到科学是以循证为导向,也就是说目前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可证实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的结论也可能被推翻,这就是发展中的科学。一切科学结论都需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研究推论都有边界,也就是研究对象有局限性;二是证据有层级区别,也就是证据的条件不同说服力就不同;三是效果具有重测信度,也就是满足前两个条件的情况下,科学结论具有可持续性,也可以重复验证。

基于此,魏教授介绍了有关“神经可塑性”的知识点,有效提升认知能力的方法就是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帮助孩子增强连接人的大脑神经元的“突触”。而如何给予孩子丰富的环境刺激呢?所要遵循的原则有两条:一是允许孩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感受立体的世界;二是鼓励孩子把感知到的信息关联起来。目的是帮助孩子全面认知一个事物。

第二,如何提升孩子的科学思维?

在培养孩子科学思维这一小节,魏教授提醒父母要改变一个观念,那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以观察、思考、互动的方式寻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思维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通过训练孩子会在大脑里构建起“因果关系示意图”的意识,这种能力会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世界。

寻找事物之间因果关系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三条:第一,通过仔细观察获得已知信息;第二,通过整合已知信息主动构建因果关系;第三,用事实验证和修正自己的认知模型。这就是自己对理论的理解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又修正自己对理论理解的过程。

第三,如何升级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

魏教授有谈到空间认知能力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简而言之,空间认知能力是一个孩子“心灵的眼睛”,当孩子拥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在头脑里想象不同的视觉形象,并将这种思想构建的图像在现实世界里呈现出来。科学界已经证实空间认知能力不仅是数理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STME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核心之一。

而培养孩子空间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有很多,我尝试后发现魏教授介绍的两个方法非常有效,第一,在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中多使用空间词汇(比如上下、左右、前后、中间、东南西北等),孩子能根据父母的语言准确找到物品所在的位置;第二,父母与孩子一起玩构建类玩具,比如积木、橡皮泥等都可以让孩子动手制作立体模型。

第四,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令很多家长头疼的事情,但是魏教授说大脑负责管理注意力的额叶区要到二十岁之后才能完全发育成熟,所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毛病而是正常的现象。三、四岁的孩子注意力一次能集中二十分钟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得到提升。

提升注意力的方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外部环境干扰。比如父母在孩子投入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以各种方式不断介入打扰孩子的思绪,比如在孩子玩耍或者学习的环境中像个大观园一样摆放各种物品,比如陪伴孩子玩耍或者学习的家长自己在一旁玩手机;另一方面是提升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具体方法是向游戏逻辑一样设计令孩子入迷的心流状态,遵循的原则有三条:第一,给孩子制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第二,任务难度要与孩子的能力相匹配;第三,根据孩子的行动要给予及时的反馈,最好多给正向积极的反馈,掌握好给予批评的度,在温和批评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

第五,三个技巧提升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的奥秘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保存和提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记忆储存失败。其中有效提取是形成牢固记忆的好方法。因为提取会调动个体有意识的回忆和表述,语言的刺激能够促进个体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单纯靠背记住的知识因为没有理解和联结,在孩子大脑里只是一个一个孤立的散点,孩子不仅不知道如何使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散点也会慢慢消失不见,所以理解力是比纯记忆更重要的学习力。

提升理解性记忆的有效方法书中介绍有三个:第一,重复越多,记住越牢固。针对具有固定答案的事实类信息需要引导孩子重复背诵熟练使用,比如,乘法口诀、拼音字母。第二,联结越多,记得越牢。引导孩子发展把新信息与旧信息联结起来的能力,这需要找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宽度的拓展,还是深度的延伸。第三,越会分组,记得越牢。把孤立的信息点根据特征总结为信息模块,然后以部分之和等于整体的方式进行记忆。

第六,跟孩子一起把数学“玩”起来?

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即生活,数学即沟通,数学即解决问题

魏教授提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小科学家和小小数学家,孩子在两岁左右就可以在各种真实生活场景中接触到数学。父母可以在各种场景中自然融入一些数字和运算思维、空间和几何思维、测量和对比思维的训练,比如,数瓜子仁。比如,给孩子看鸟巢的图片时除了告诉孩子名称之外,还可以告诉孩子鸟巢是椭圆形的。比如,跟孩子站在一起比一下是妈妈高还是宝宝高。

第七,一万小时不靠谱,刻意练习是正道?

没有充分练习,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任何脑力活儿。就算像吃饭、走路这样对于成年人来说驾轻就熟的事情也是儿时经过大量训练的结果。人的认知空间是有限的,我们只有将这些低层次的思考通过训练达到自动驾驶模式,才能有充沛的脑力去思考更高层次的事情。而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之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那么多冲突和痛苦,原因就在于在枯燥的训练中自控力和计划能力太薄弱。

要想拥有任何一项技能,都不仅仅是靠时间的数量和重复次数堆砌而成的,不可否认,时间投入必不可少,不断重复固然重要,但是时间投入和不断重复的结果是技能一天比一天精进,所以胡乱蛮干和低效勤奋是没有多大作用的,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的目标设计清晰的实现路径。

具体的路径设计可以参考三条原则:第一,拆分任务。确保每一项小目标都处在与孩子能力相匹配的学习区,即有一定挑战性,但是只要孩子努力就大概率能挑战成功;第二,规划时间。给每一项小目标规划一个明确的达成期限,这样可以促进孩子去行动,心中有进度意识可以避免懈怠和拖延。第三,及时反馈。孩子跟成年人一样,在成就感里最能保持进取的积极性,同时在挫败中最容易变得消极和退缩,所以当孩子挑战顺利通关时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当孩子挑战遭遇障碍时不要袖手旁观,鼓励孩子、帮助孩子,目的是让孩子拥有迎接挑战的勇气。

变化的是世界,不变的是人类大脑的发展规律。每一个孩子要想不被自己所处的时代无情甩下,就得为自己打造应对未来世界不确定性的底层能力系统,这个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是符合所有时代的知识、能力、品格,能够帮助孩子们使用多种思维方式探索他们身处的未来世界,因为这个系统符合人类大脑发展规律的特点。不得不说父母的教育观念就是孩子的人生基础。


各位秦友
明天见

阅读顾问小秦

2020.03.12

于秦读社·南书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