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学问要培养的两种核心能力

 秦声何来 2022-01-11
20200401·000000023
本文共1645个字,建议阅读时间14分钟

做学问要培养的两种核心能力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秦声何来主播小秦朗读音频


期待进步的各位秦友:
大家好!

我是妳的朋友阅读顾问小秦,
这是我写给你的第四百七十五封信。

在上周六的公开课上,导师有指出我存在的一个思维问题,主要是说我的思考逻辑和表达逻辑是从书上学来的。课后我就在认真思考和理解这个问题,反思后才发现自己平常所谓的思考,真的就是把从各种书上学到的观点以“我以为合理”的方式拼凑组合到一起,然后就形成了我对一个具体问题所谓的思考和认识。我想这就是自己平常道理说得溜溜顺,可是一遇到现实问题就懵圈的原因所在了。

01 做学问要培养两种核心能力:提问的能力和怀疑的能力。

通过今天的阅读和学习,我学到了做学问需要培养的两种核心能力,一种叫提问的能力,另一种叫怀疑的能力。作者陈先达教授说:“提问的能力即问题意识,怀疑的能力即怀疑精神。问题意识决定研究方向,没有问题意识,不知道朝哪儿钻;怀疑精神决定研究深度,没有怀疑精神,就算抓对了问题也可能浅尝辄止。”

研究什么问题是学习的目的,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不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寻找到可以解惑的答案,那么自己的学习就是一种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因为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着学习者的需求展开。

02 今天是否向自己问出了具体问题?

写下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特别清楚自己今天在两个具体的小问题上有所思考和决策。第一,写好一篇文章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写第二篇文章的具体目标和清晰思路,于是停下了手中的笔没有强迫自己码字;第二,今天上午跟医院预约拿体检报告,如果我自己去取就需要先生开车陪同,如果先生去取就不需要我的陪同,这样自己就可以有两个小时时间做其他安排。

看似小小的问题和小小的决策,这其实与我以往的惯性思维截然不同。以前的我就算写不出内容也会逼迫自己下笔凑数,结果还没有下笔之前内心就暗藏了焦虑,写东西之前不仅缺乏思考和沉淀的时间,且时常无法用文字呈现头脑里混乱的思绪,由于心力消耗过大,把自己折腾得疲惫不堪。以前的我对于时间没有概念,缺乏独立行动的意愿,到哪儿都喜欢拉上先生一起,总是在一件小事儿上投入了过多的人力成本,甚至还会因此耽误许多重要的事儿。

03 今天自己是否在具体问题上产生了疑问、并向可信任的人进行了请教?

由于在研究问题上没有结构性安排,所以在请教这个问题上自己做得更差。在研究问题上没有结构性安排的意思是指自己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属于突发性问题,也就是遇到问题了才开始思考并做出决策,除此之外并没有常规问题研究和重点问题研究的意识和安排。这就导致自己的生活处于失控状态和头脑处于空白状态居多,这也是自己过去学习时总以书本为思考核心,而非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的学习目的,结果总是陷入知识的泥潭里找不到知识跟自己的联系。

这对我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具体而重要的问题,并且自己明明就被困扰在了低效学习这个问题里,可是却无法意识到这种低效学习本身就是问题,最关键的是自己还常常被错误的努力所感动,因为努力了却没有长进而倍感委屈,这种情绪化状态下不仅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也听不进去导师帮助自己排除思维障碍的指导。

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提问的能力和怀疑的能力?因为提问让自己清楚自己要去哪儿,怀疑让自己不断追问“为什么”以寻找到怎么去的路径。阅读中陈先达教授叮嘱读者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要脱离现实问题去思考纯概念,否则概念就会变成“魔障”。”这个魔障就是懂得了一火车的道理,却一个芝麻绿豆大的现实问题都能绊倒自己。我的亲身体验还有一点,那就是因此成为了一个自认为靠谱,其实就是一个满嘴跑火车的评论者。

做学问、做工作、过生活,都要有具体的待解决的问题,更要有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具体的思考和疑问。从书本逻辑转换成现实逻辑,或许用心发现、研究并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就可以。


各位秦友
明天见

阅读顾问小秦

2020.04.01

于秦读社·南书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