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563封信:我否定了“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说法

 秦声何来 2022-01-11
20200628·000000018
本文共1661个字,建议阅读时间11分钟

我否定了“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说法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秦声何来主播小秦朗读音频


期待进步的各位秦友:
大家好!

我是妳的朋友阅读顾问小秦,
这是我写给你的第五百六十三封信。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我过去常说的一句话,但是在《发现母亲》一书中王东华教授全面否定甚至批判了这个观点。我此刻非常清醒的意识到,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时,自己的头脑就是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输入什么内容就会被什么内容所控制,可怜至极。

过去的我是一个多么摇摆、多么纠结的人呀,随时随地都会陷入摇摆的恐惧当中、陷入纠结的痛苦当中不能自拔,如今想来不过是对自己听到或者相信的观点没有深入探究的原因而已。如果不那么固执的相信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就不会认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是对立的,就不会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被攻击感。如果不那么相信他人的观点是真理,就不会认为自己所坚守的观点是错误的,就不会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挫败感。如果秉持更客观更理性的态度,面对观念冲突时自己就应该跳出争议主体的局限,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把自己的观点当作其一,然后就此问题探寻到更权威的智者所作出的更具体的论述,以此作为辅助自己认识问题并作出判断的资源,确保自己不武断、不狭隘、不主观。如果有以上三点理性的意识,那么面对观念冲突我的内心一定会更加强大。

以“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观点为例,我按照王东华教授的提示搜索了相关的自媒体文章,几乎千篇一律的内容都在论述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倡导父母们要提升自己履行好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最后虽然这个观念成为了一种正确的共识,可是却不代表这个观点成为了父母们去努力践行的精神。而王东华教授对于“第一任老师”这个说法的批判相当犀利,他认为“第一任老师”就意味着给予经济保障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就意味着生命初期并没有让母亲亲自抚养孩子的必要性,就意味着把孩子交到学校老师手里母亲的“第一任”任期就结束了,就意味着任期结束后孩子所产生的问题都是老师的问题,就意味着母亲从此只需要拿着一根大棒滥用权威的要求孩子学这学哪就可以。而这恰恰才是母亲的失职所在。

王教授的这种论述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孩子最初的三年里,我几乎处于一个只管生不管养的状态,除了在心理上对孩子有一些本能的挂念,在养育行动上几乎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哪怕如此,孩子对我的依恋依然最浓烈,我对孩子的需求依然最敏感。从教育的角度讲,要想实现教育的成功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了解度,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了解程度是进行教育的前提;第二,权威性,教育者在受教育者心里的分量越重,教育者越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受教育者实现成长;第三,连续性,好的习惯和品质在没有形成理性认知之前都是不稳定的,换一个环境就可能无法延续,而孩子与母亲相处过程中坚守的原则会成为孩子稳定的行为模式。如果有这三点意识,母亲就会认识到自己绝非“第一任老师”那么简单,而是以孩子人生总设计师的身份一直存在着,对孩子的人生发展轨迹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如果我们认可王东华教授的论述,就会义无反顾的否定“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观点,从此就无法再用“第一任老师”作为推卸母亲教育责任的借口,在提升自己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深思熟虑、小心翼翼。如果每一位母亲的伴侣都对这一点有清醒的意识和认识,那么母亲教育在家庭中的有效实施就会更加顺利,因为任何时候夫妻合力才是孩子成长、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石。

文章写到最后,我想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回答自己。过去的我为什么有那么多焦虑?我想答案莫过于在应该努力成长的年纪胡思乱想太多、读书做事太少而已。一个人没有文化,没有底蕴,没有人品,没有能力,没有经历,没有经验……做什么都不行。年轻人在最好的年纪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自己,形成自己稳定的是非价值观。

各位秦友

明天见

阅读顾问小秦

2020.06.28

于秦读社·南书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