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虚弱导致阳虚三联证

 自由是生命之泉 2022-01-11

脾胃为气血阴阳之根蒂

《兰室秘藏·妇人门·经漏不止有三论》说:“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

李东垣用非常简练的语言论述了脾胃虚弱的病因是“阳气不足”,其病机是“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阳虚则阴盛,故云“阴气有余”。李东垣说:“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此阴盛阳虚之证。” 此指水湿下流于肾,故太阴脾胃病最多兼夹少阴肾病,而多用四逆汤。由于少阳三焦相火衰弱不能腐熟水谷、生化气血,故云“皆为血病” ,即血虚之病也。血虚不能涵养心火,于是发生心火病即阴火病。

阳虚三联

少阳相火衰导致阳气不足,脾胃气虚阳不生则阴精不上奉,从而心血虚于上导致心火即阴火, 阴气有余于下而寒湿伤肾。

此为李东垣阳虚三联证,代表方剂是“补脾胃泻火升阳汤”,方中黄芪、人参、炙甘草补脾胃气虚,黄连、黄芩泻心火,柴胡、升麻升阳,苍术、羌活去其寒湿。

脾胃气虚,营卫不生,心失其营,肺失其卫,故李东新《内外伤辨惑论》曰:“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

治则

今所立方中。有辛甘温药者,非独用也,复有甘苦大寒之剂,亦非独用也。此阳气衰弱不能生发,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法中用药。

既然脾胃病的根本问题是阳气不足,故当以“辛甘温”药生补阳气为主,如《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阳旦汤及补肝汤等,《伤寒论》的桂枝汤和大小建中汤。李东垣以黄芪、炙甘草、人参为补阳主药,“复有甘苦大寒之剂”,清泻心肝之风热也。张元素《医学启源》药性要旨说“甘苦寒,泻血热”。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内伤,也适用于《伤寒论》外感病,所以现行《伤寒论》教材用脏腑经络体系解释是不妥当的,当从五运六气升降浮沉补泻法解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