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教授:上职高没出息,现实就是这样!

 苍木先生 2022-01-11
教育,大体分为两种,一种通常称为普通教育,如传统的全日制本科教育;还有一类称为职业教育,如常见的职高、职业中专等。虽然都是教育,也都是国家认可的,但还是有区别的。

在家长眼里,对职高和普通教育的看法还是很大的,即便是学生也是如此,只有不能考上普通教育学校,才会选择职高教育,也就是说职高是家长和学生万不得已的选择。

在家长和学生眼里如此,在社会上也是如此看待。企业招聘者眼中,除非特别要求的,不然第一选择肯定是普通教育出来的学生,然后才是职高教育出来的学生。用工单位如此,谁还会高看职业教育呢?

在国家教育层面上,何尝不是区别对待呢?高分往往被普通教育的学校优先录取,从重点学校,到普通学校,再到职业学校,分数就是这样一个梯度,学生的质量也会是这样一个大概的梯度。

学校毕业出来后,越是高等的学校,待遇往往越高,越是职业学校,出来的待遇往往越低,这也让家长及学生看低职业教育。应该说,职业教育受歧视,并不是哪个机构或哪群人主导,而是整个社会的现状。

近日,就有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接受记者采访,关于“上职高未来会没有出息吗?”这个问题,作了直接的回答。他说:当然是这样,现实就是这样,上职高的学生,就是没有上大学的好。

姚洋教授表示,上职高的未来,肯定没有上大学好,现实就是这样,那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谁知道自己一定考不上大学。而且,现在大学招生越来越多,早晚有一天,大学的招生率可以达到70%以上。现在还面临分流,所以要逆潮流而动。

此话一出,很多网友就耐不住了:大学生就有出息?有的网友还提出了很极端的想法,他们表示,即使现在是大学生,比起职高生,未来发展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学生也不一定有出息。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扩招等原因,如今大学生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不仅本科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动手能力还比较差,只要是成绩还过得去的学生,上一个差点的大学都是可以的。

更有一些人,以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到了大学后便不学无术,逃课成了日常,玩游戏成了必修,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社团活动,这个大学期间就没有学到什么真正的技能,实际是没有什么意义。

反观那些职高生,不仅能接受更为严格的管理,还能学习到实际操作,获得真正的技能。毕业后,更容易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普通大学的学生,都在恋爱、社交、游戏中虚度了光阴,而没有实际性的内容。

这种观点也不算不对,但至少不具备普遍性。现实中,大学生不如职高生,只是非常个别的情况。不管是从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水平,或学生本身的质量,大学都要比职高强。

首先,在对学生的录取情况,现实是一个梯度,只有上不了大学的,才会选择职高,在某些情况下,职高甚至是见人就收,而不考虑学生的成绩。成绩虽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大体还是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大学虽然宽松,但职高也并非很严格,重要的还是看学生个人。自律性强的学生,在哪都能学好;自律性差的学生,到哪都是摸鱼。而能考取大学的学生,往往自律性更强。

第三,从职场角度来说,用工单位虽然不是唯文凭论,但文凭始终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好的学校代表学习能力强。同样初出学校,很多并非实战,用工单位选择的肯定是学习能力强的,这样培养的成本更低。

最后,从国家和社会层面看,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这包括综合型人才和学术研究型。职业教育则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让人学得一技之长,获得一份工作。这也导致了大学生的工作看起来比职高生更体面。

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姚洋教授的话虽然不中听,但现实确实是这样的,比起普通大学生,职高生想要出头很难。看看如今那些立于职场巅峰的存在,哪怕是中高层,普遍都是大学生,而非职高生。

即便是专业技能角度,高科技含量的技工,大企业的总工等,往往也是普通大学出来的学生,职高生大多都是在企业的中低层。当然,万事不是绝对的,还是有一些能突出重围,成就自己的职高生。

其实,不管是大学生还是职高生,最大的驱动力还是自己。在经历文凭的敲门砖进入职场后,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既需要有自己的规划,更需要脚踏实地地走,这样才能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