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丧事中“祭”“奠”有何区别?二字含义不同,丧事中不可乱用

 枫叶红178 2022-01-12

按理来说,“祭奠”这是一个词,我们经常在一起用,为什么葬礼上只用“奠”而不用“祭”呢?

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文章图片1

祭奠—繁体

两个字所表示的含义不同

我们先看一下“奠”这个字,它是一个会意字。那什么是会意字呢?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

根据会意字的基本解释我们来分析“奠”这个字,把这个字拆开来看,它是由上面的酋长的“”和下面的“”字组成,酋在现在不常用,但是在古代它很常用,因为它在古代是酒的意思。

“大”就更有意思了,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造字的奇思妙想,“大”像是倒过来的上供的桌子,然后把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奠”大概就是向过世的人上供就酒的意思。

在以前的封建社会,人们相信一种说法,人死了之后灵魂不会立即转入轮回,会在世界上停留一段时间,他还是要吃东西和喝东西的。

所以在丧礼上人们用“奠”表示逝世的人的灵魂还未消散,还存在于这人世间,也是给活着的人留个念想吧。

文章图片2

我们再分析一下“”这个字;

“祭”也是一个会意字,它从字形这方面来看,它的左上部分看起来是一块肉,右上部分像是一只手,下半部分像是上供的桌子,综合来看,就是一只手将肉等需要上供的东西摆在桌子上。

由于文化的传承,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当人们供奉自己相信的神灵或者家里的祖先的时候,都会准备好水果和肉等上供品(祭品)来供奉,凭借这种方式来求得神灵或者是祖先的保佑。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知道,“祭”这个字适用于逝去的人已经入土为安了,也就是他的灵魂已经消散,不存在于这人世间了。

文章图片3

五礼之说

在古代,汉族的礼仪大致分为五种,被叫做“五礼”。五礼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祭”基本使用在供奉祖先和家里信奉的神仙都是在祈福,请祖先和神灵保佑家人和自己,按这样来说,“祭”是“吉礼”。

“奠”基本用在丧礼上,在丧礼上首先要设灵堂或者是灵棚,然后家里人来拜祭,亲朋好友前来吊唁,这是一种悲伤的仪式,所以被称为“凶礼”。

你一听这两个词,就能看出两者处于两个极端,当然,两者是有联系的,当棺材离开家,也就是死者的尸体离开家之后,就由“奠”变成了“祭”。

文章图片4

五礼

这“祭”和“奠”的区别还与孔子和如来有关

相传,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在微山湖遇到了如来,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就一起周游,他们由洪泽湖走到了蟒蛇河畔的秦南仓,两人体会了当地的风俗民情,晚上在“仙客来”客栈歇脚,在一起吃饭,喝酒。

两人一番酒肉之后,觉得秦南仓真是一个好地方,这里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庶幸福,风景优美,又有佳酿。

高兴之余,如来却说:“虽然这里很美,但是此地不宜久留,我们明天还是赶快走吧”。

这时候孔子明显喝高了,就用筷子蘸了酒水,然后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奠”字。然后摇摇晃晃的起来,对如来说,你既已酒足饭饱,明天我就送你回去吧。

如来看见这个“奠”就已经火冒三丈,又听到孔子的话,顿时大发雷霆,说:“这个字是用来祭祀死人的,你虽然请我喝酒吃饭,那也不能仗着自己肚子里有墨水就骂我”。

孔子在这时才笑着解释说:“如来,不要生气,你理解错了,我不是那个意思。”

但是如来已经被愤怒遮住了双眼,根本不听孔子的解释,觉得孔子就是在说自己是个死人。

孔子也没立即解释,等如来气消了,才慢悠悠的就是道,“奠”这个字是“上、西、天”三个字的草书,把这这个字送给你,是让你拆开来看的,佛爷不是住在西天吗,把你送回去,不就是送你上西天吗?

如来佛祖这才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文章图片5

其实还有其它的原因,为什么要用“奠”而非“祭”呢?

“奠”还有一个引申出来的意思,那就是放置、安放,还有确定、建立的意思。

举个例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说,某某楼盘开始奠基。大概的意思就是打地基,古代的意思与现代有点差别,古代建房子时会有奠基仪式,拿出好酒好肉来祭祀土地公公,最后要把酒撒在土地上,来请求土地公公保佑在这里建起来的建筑牢固无虞。

还有人说,棺材也就算了,为什么要送花圈呢?送花圈不是我们国家土生土长的礼仪,它是从欧美国家传过来的,他们是送鲜花居多,我们是送花圈。

我国传统的丧礼是以建灵堂为主,周围还要放一些白色的布条,用纸扎一些房子等等,还要撒纸钱。

根据欧美国家的说法,一个人如果死后有花圈相伴,天使就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里去,结合前文中孔子和如来佛祖的传说,就是把他送去西天 所以说,送花圈是对死者的祝福,希望他死后升入极乐世界。

送花圈也不是随便送的,它里面的讲究很多,丧礼的花圈主要是以白菊和黄菊为主,当然这其中这是有特殊情况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这个老人福寿双全,因年老去世,那么这个丧礼就称为“喜丧”,送的花圈可以有一些红色系或者粉色系的康乃馨。

我们还看到花圈上还会有一些挽联,格式基本差不多,上联大概就是沉痛哀悼,下联一般就是送的人的姓名加敬挽或者泣挽。

文章图片6

总体来说;

人死后还未下葬,叫做“奠”,死后已下葬,叫做“祭”,人死后只有一次“奠”,而有很多次“祭”。

有很多人说中国古代的丧礼带有迷信色彩,一点都不科学,但是在我看来是活着的人对死者的哀悼,是对死者表示敬重的仪式,也是给活着的人的一种心里安慰,我不觉得它是迷信,它提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礼仪 是我们敬老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