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肝”-可以改变命运的治疗技术

 新用户8825scGG 2022-01-12

陈先生今年49岁,从小就喜欢饮酒,有事没事都喜欢喝两口,最近几年挣了点钱工作轻松了,酒量却增大了,几乎天天喝到醉酒状态。开始还不明显,最近这几周开始出现尿黄、眼黄,到了附近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已经肝硬化、腹水了,更让人焦虑的是已经发展到了肝衰竭的阶段。当地医院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命悬一线。

陈先生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前往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入院后发现,患者不单单存在酒精性肝硬化、腹水,慢加急性肝衰竭,同时合并肝肾综合征,肾功能的情况更是濒临衰竭状态。入院后予保肝、退黄、提高胶体渗透压、调节肠道菌群、防治肠道细菌移位及抗感染等治疗;但病情仍有进展,感染进一步加重

医生计算了患者的肝衰竭预后评分,参照各大肝病学会的指南推荐治疗意见,均建议患者尽快进行肝移植治疗。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及肝源问题,暂时无法行肝移植治疗。

于是肝内科医生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治疗计划,在加强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开始人工肝支持治疗

★★★

●那么什么是人工肝?

●人工肝又为什么可以成为

治疗肝衰竭的利器呢?

下面就由肝大夫一一道来。

所谓“人工肝”即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指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的方法(见文章:人工肝——肝衰竭治疗的利器)。其治疗机制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体外的机械、理化和生物装置,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接[1]

肝衰竭发生时,体内会积聚大量的毒素及炎症细胞因子,这些炎症介质导致了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构成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理论基础[2],故人工肝系统清除这些炎症介质,在肝衰竭的治疗中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模式有血浆置换(PE)、血液透析(HD)、血液滤过(CVVH)、血浆吸附(HP)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组合模式[3]。其中,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基于血浆灌流吸附的人工肝治疗新模式,拥有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适合目前血浆紧缺的医疗环境。先前的研究表明DPMAS治疗肝衰竭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疾病进展。选择虽多,但临床需要根据不同患者以及不同治疗阶段,按需进行个体化治疗模式的选择。

对于上文中的陈先生,最初以感染、肾功能不全为主要矛盾,我们采用的主要治疗模式为血浆透析滤过(PDF)和血液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模式(CVVH+PE)清除体内炎症介质。后病人肾功能及感染情况得到好转,但是黄疸和凝血功能障碍成为主要矛盾,此时我们改变治疗模式为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DPMAS)的治疗模式。经过综合治疗,同时结合患者疾病不同时期的病情特点,制定了个体化的人工肝治疗模式,经过先后共计12次人工肝的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病情好转出院,总住院天数47天。

人工肝使陈先生避免了肝移植或者死亡的命运,实现了精准治疗,使得一个被各种指南已经宣判“死刑”的患者重获新生,避免了肝移植的命运,改善了生活质量,改变了远期预后和最终结局。

人工肝治疗是目前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合理使用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 38-44.

[2] Clària J, Stauber RE, Coenraad MJ,et al.Systemicinflammation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role in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J].Hepatology, 2016;64:1249-64.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指南(2016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9(2):97-103

刘磊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任职于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重症肝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天津市分会感染病学组青年委员

●肝胆相照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组成员 

●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移植血液净化学组委员

●长期致力于各种肝病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教研工作,参与并完成国家级及市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SCI及中华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