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与老实

 旮旯二爷 2022-01-12

本篇文章限时免费阅读

道德经:真正的聪明人,其实最老实,老实人的绝学,聪明人学不来

小婉的文化客栈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所属专栏: 老子的处世哲学

今天我们解读《道德经》的第58章,福祸倚伏。

1.

一个人太精明,反而会失去更多。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精明能干,算计了一辈子,结果却下场惨淡。表面上看起来,她把贾府的大小事宜打理得井井有条,事实上,她的锋芒毕露,口无遮挡得罪了很多人。

所以,平儿早就看出来了,王夫人就是看中了王熙凤年轻好盛,爱出风头的特点,有意收拢人心,让她替自己办事。

心机太深,做事太绝,反倒失了人心。

俗话说,“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给子孙”。

真正的聪明,不会锋芒毕露,而是学会深藏,看上去愚钝,实则内心清明。

再者,一个聪明人每天忙于算计,这样的生活也会让人感到很疲惫。

有时候简简单单就是真。你觉得它太平淡,其实,有很多人想要平淡的生活,却根本得不到。

2.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虽然这一章,老子讲的是祸与福的关系,但真正的根本,还是在于人的心。

《列子·说符》中有两句话,叫做,

“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眼睛能够看到深水之下的鱼儿游动,那么对这个人来说是不吉利的。如果一个人聪明得能够料到别人的隐私,那么这个人也会有灾祸。

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

“智慧太高太聪明,可以判断别人的隐私,对于眼睛所不能见的另一面的事都会知道,有这样能力的人,本身就会遭殃。”

孔子的弟子颜渊便是其中一个案例。

比如有一次孔子带了弟子们去往泰山,在鲁国的东门之上,突然出现了一条白线。孔子当然明白发生了什么,但是他没有明说,只是问弟子,前方有什么事。弟子们都说不知。

只有颜渊说了,他说,那不是一条白线,而是有一人穿着白衣,骑着一匹白马飞驰而过。

在所有的弟子当中,只有颜渊看清楚了,这说明他的眼力过人,当然也说明他的智慧才干是在他人之上的。不过这未必就是一件好事,越是聪明的人,脑袋想得就越多,想得多,就越耗费精力。因此有后人说,颜渊英年早逝,就是因为他用神

过度。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营养不良。孔子有曾说,“贤哉回也,一单是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当年,颜渊的生活很清贫,很有可能吃的不好。

就是说人呢,活在这个世上,有的时候糊涂一点也挺好。不用费那么多精力,不用思考那么多琐碎的事情,知识越多,反而烦恼也越多。你的大脑每天都在高速运转,你说一个人能不累吗?

再者,如果你知道的太多,思虑的太多,反而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就是因为多次参透了曹操的心思而招致了杀身之祸。

3.

从这个角度往下面延伸的话,我们就能比较理解老子所说的祸福之间的关系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祸与福是相生相益的,没有绝对的界限之分。它们彼此之间在相互转换和改变的,作为普通人,其实我们很难知道,什么时候祸会来?什么时候福会到?因为我们往往会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双眼,不能从客观的角度来分辨事实的真相。

就比如说一个人有钱了,官做得大了,那么风险也与之增加,但很多时候,财富地位放在你面前,我们往往沉迷于中,很难有清晰的认知。

所以啊,聪明也未必就是真的聪明,聪明过了头就变成愚蠢了。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把握好其中的这个度才是关键。

那么老子又说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做到这四点: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做人方正,但也不会把所有的东西都一概否定。

为人清廉,却也不会吝啬到连一块肉都舍不得割。

说话很豪爽,但是如果太豪爽,就变得很放肆了,人家反而不喜欢。

另外还有一点是人确实要学习,要有志气,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但是不能太过傲慢,你的光亮太刺眼,刺痛了人家的眼睛,那就不是光亮了。

所以说,说来说去,还是在于一个人的心。努力没有错,追求财富也没有错,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也没有错,但是保持内心的清静无为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